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推古天皇——東亞最早的女性君主

中文名:推古天皇

外文名:すいこてんのう

別名:豐御食炊屋姬尊、額田部等

國籍:日本

民族:大和族

出生地:日本

出生時間:公元554年

逝世時間:公元628年

職業(yè):君主

日本,這個太平洋上的東亞島國,在人們的眼中,從古以來就是一個傳統(tǒng)的國家,奉行著男尊女卑的思想。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重男輕女的國家,從公元6世紀(jì)末到18世紀(jì)的這一千多年中,曾經(jīng)出現(xiàn)了10代、8位女天皇(其中二人兩次即位)。她們活躍于日本的歷史舞臺上,共同組成了日本歷史上特有的女帝時代,其女性王者的人數(shù)之多,在世界歷史上絕無僅有。推古天皇就是女皇帝的開創(chuàng)者,她是日本歷史上第一位女天皇,也是東亞最早的女性君主,她以強大的個人魅力和開創(chuàng)的推古改革流芳百世。

依靠家族勢力即位

推古天皇,原名額田部,是日本歷史上第33代天皇。父親是第29代欽明天皇,母親是朝野大臣蘇我稻目之女蘇我堅鹽媛。第31代用明天皇是推古天皇同母異父的兄弟,第32代天皇崇峻天皇是推古天皇的同父異母的弟弟。《日本書紀(jì)》記載推古天皇“姿色端麗、進止軌制”。

額田部皇女18歲的時候,也就是公元571年,被同父異母的兄弟敏達天皇納為嬪妃,等到23歲的時候被立為了皇后,敏達天皇和皇后額田部皇女之間生有兩男五女,分別是菟道貝蛸皇女(圣德太子妃)、竹田皇子、小墾田皇女(押坂彥人大兄皇子妃)、尾張皇子(圣德太子妃橘大郎女之父)、田眼皇女(舒明天皇妃)。

公元587年,第31代用明天皇去世,朝中局勢混沌不堪,以物部守屋為首的大臣擁立穴穗部皇子,而重臣蘇我馬子則擁立崇峻天皇,兩派頻頻發(fā)生戰(zhàn)爭,后來額田部皇女與蘇我馬子聯(lián)手,成功將宿敵物部守屋派滅掉,并殺害了穴穗部皇子,擁立同父異母的弟弟崇峻天皇榮登大位。沒過多久,崇峻天皇因?qū)μK我馬子產(chǎn)生了嚴(yán)重的不滿情緒,被蘇我馬子派手下殺害。當(dāng)時的額田部皇女即皇太后希望擁立自己的兒子竹田皇子為天皇,但是敵人的勢力很強大,這些人想要擁立敏達天皇的皇后廣姬所生的押坂彥人大兄皇子(舒明天皇之父)。為此,蘇我馬子和皇太后沒有選擇硬碰硬,他們沒有堅持擁立竹田皇子,而要皇太后即位成為過渡性天皇。這樣,額田部皇女名正言順地在蘇我馬子的幫助下登上天皇寶座,成為日本歷史上第一位公認(rèn)的女天皇,稱為推古女天皇,當(dāng)時的推古女天皇只有39歲。推古天皇總共在位36年,這幾十年間,以圣德太子為中心,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就是著名的推古朝改革。

創(chuàng)立輝煌政績

推古天皇即位之時,經(jīng)濟形勢不容樂觀。原來的部民制(奴隸制)使得百姓苦不堪言,地方豪強勢力太過強大,經(jīng)常圈占土地、吞并人口,以強大的實力與中央相抗衡,勢族中的大姓爭權(quán)奪利,驕橫不堪,遠遠凌駕于皇權(quán)之上。面對這種爾虞我詐、亂作一團的局勢,推古天皇十分聰明,她在自己掌權(quán)的同時還充分利用了皇太子這個人物,在她即位之后第二年便冊立侄子廄戶皇子為太子,是為圣德太子。

廄戶皇子與推古天皇有著十分親近的血緣關(guān)系。他的父親是推古天皇的同母異父的哥哥用明天皇,母親是推古天皇的同父異母的妹妹(而且?guī)龖艋首又概c推古天皇兩人的生母是親姐妹),在推古天皇的兒子竹田皇子去世后,廄戶皇子顯然成了家族中與推古天皇的最親近的人。美國科奈爾大學(xué)的亞洲歷史研究者約翰·皮戈特認(rèn)為這種女性天皇和男性攝政的組合,是一種相補型共同統(tǒng)治。而芝加哥大學(xué)名譽教授、宗教史學(xué)者約琴夫·北川認(rèn)為,從推古天皇這一做法的性質(zhì)來看,她實際上是通過有血緣關(guān)系的男性來進行長期統(tǒng)治的被動性的女性最高權(quán)力者。

推古天皇的這一做法,顯示了其高超的執(zhí)政天資,甚至超越了男子。對于一個原來與自己親生兒子搶奪大位的太子,她并不曾想要報仇雪恨,反而將他立為儲君,并將國家大事交給他,讓他佐政。推古天皇在位36年,這36年之間,皇室內(nèi)部上下平穩(wěn),沒有再因為要奪取皇位而鉤心斗角,這是因為推古天皇的寬容和大度彌補了皇室內(nèi)部的分裂,日本社會也得到了喘息的機會,逐漸穩(wěn)定了下來。

在太子的幫助下,推古天皇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她制定了《冠位十二階》(公元603年)、《十七條憲法》(公元604年),進行了法令、組織方面的調(diào)整。她還大力加強皇權(quán),削弱大貴族的分權(quán)勢力,蘇我馬子在推古天皇稱帝32年后(公元624年),想要獲得葛城縣(蘇我馬子本來的根據(jù)地)的統(tǒng)治權(quán)。而推古天皇否決了這個請求,她對蘇我馬子說:“你是我的舅舅,所以,將國家的土地讓給私人,后世會評價我是個愚蠢的女人,你也會被譏謗為不忠。”據(jù)史料記載,蘇我氏的鼎盛期正好是推古天皇的在位時期,但推古天皇從來沒有對蘇我馬子這樣的外戚、重臣做出半點有損國家榮譽的讓步。很快,推古天皇加強了中央集權(quán),推動日本進入了一個全速發(fā)展的新時代。雖然如此,在推古天皇過世之后,蘇我氏仍舊獨攬大權(quán),并且情況越來越嚴(yán)重,對當(dāng)時的社會和經(jīng)濟都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這并不是推古天皇的錯。

在宗教上,推古天皇大力推廣佛教,在繼位第二年的時候下達了禮敬三寶(佛、法、僧)的法令,和皇太子、蘇我馬子一起努力宣揚佛法,并在斑鳩修建了法隆寺。推古天皇28年(公元620年),皇太子和蘇我馬子編纂并獻上了《天皇記》、《國記》。

過去日本往中國派遣很多的外交使節(jié),主要目的是希望從中國皇帝那里取得正統(tǒng)的政權(quán),推古天皇繼位后15年(公元607年),她派遣小野妹子為代表的遣隋使到中國去,與之前不同的是,她在國書中改變了以前日本為中國附屬國的說法,頭一次強調(diào)日本使節(jié)出使外國的獨立性,并要求與中國平起平坐,建立平等的外交往來。這之后的第二年,推古天皇開始在遣隋使的隊伍中加入了留學(xué)生、留學(xué)僧,讓他們到中國學(xué)習(xí)。推古天皇曾派遣過遣隋使團四次,雖然她不肯做中國的附屬國,卻提倡主動學(xué)習(xí)中國的先進文化。她派出的遣隋使,為增進中日兩國的友好往來做出了貢獻,在提高了日本的國際地位的同時,為日后兩國的頻繁交流打下了基礎(chǔ)。隨著大量的漢文化不斷涌入,從推古朝到大化改新之間的時期,日本出現(xiàn)了歷史上的第一個文化繁榮時代——飛鳥文化時代。

由于那時候的日本沒有讓位的先例,且推古天皇長壽,她的繼承人圣德太子在49歲時便去世了,并沒有能夠繼承大位。不過,一直以來,推古天皇并沒有改變讓圣德太子繼承皇位的想法,而圣德太子的仙逝也完全是歷史的偶然。

推古天皇于公元628年4月15日,也就是她75歲高齡的時候在小墾田宮離世了。在她離開人世的前一天,天皇把敏達天皇的嫡孫田村皇子叫到床邊,勸誡其行事前要多思考,要洞察事事。后又將太子之子山背大兄王也叫到床邊,勸告他要博采眾長,聽取其他人的意見,不過,她并沒有說出誰是她的后繼者。推古天皇是日本歷史上8位女天皇中最為杰出、成就最高的人物,她留下了千古美名,她的事跡至今仍為日本社會和政治界廣泛稱道。

推古改革的影響

推古天皇擁有著過人的聰慧,她對社會有著不同于以往的見解,并試圖通過改革來促進當(dāng)時落后的日本社會的發(fā)展,因而有了推古改革。推古改革是日本歷史上最著名的改革,也是推古天皇思想的實踐。推古天皇執(zhí)掌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權(quán)有36年之久,為了能夠使日本更好地適應(yīng)國際社會不斷變化的新環(huán)境,她推行了一系列為人稱道的措施。比如:大力宣揚佛教、傳播天皇至上的思想、不斷加強中央集權(quán)制度,這促進了日后大化革新的出現(xiàn),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

這次改革中,她制定了《冠位十二階》和《十七條憲法》。《冠位十二階》的內(nèi)容主要是朝廷用人不能依靠出身,而要根據(jù)個人的能力和功績來授予官位。而冠位只是一種榮譽稱號,沒有職權(quán),也沒有人數(shù)限制,這一法令的目的是廣納天下的人才,削弱皇親貴族的勢力。《十七條憲法》的內(nèi)容大多來源于中國古老的儒家思想,內(nèi)容主要是勸人從善,放棄作惡,目的在于加強皇權(quán),打壓大貴族的勢力,并消除人民對皇權(quán)的斗爭。這兩類法令為在國內(nèi)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皇權(quán)思想和中央集權(quán)體制奠定了基礎(chǔ)。

在推古改革的影響下,日本出現(xiàn)了飛鳥時代這一文化繁榮期,其中五彩紛呈的佛教文化是其中最大的亮點。

在推古天皇上臺之前的一個世紀(jì)內(nèi),是否該尊崇佛教的爭論一直在日本國內(nèi)持續(xù),這場爭論還激化了大貴族蘇我氏和物部氏的斗爭。而從由推古時期開始,崇尚佛教、精心禮佛已經(jīng)成了國家的基本國策,由圣德太子帶頭親自注釋佛經(jīng),修筑佛寺,使得佛教文化這棵大樹深深地埋進了日本這塊肥沃的土壤中,日本成了最推崇佛教的國家。圣德太子親自撰寫了《三經(jīng)義疏》,下大力推廣“佛法”,許多貴族也跟風(fēng)建造了“氏寺”。佛教被大力推廣還有另外的好處:日本有機會和亞洲大陸的其他國家進行更深入和細致的交流。不僅如此,由皇室?guī)ь^禮佛,能夠大大提高皇室的權(quán)威,及時收回了原本由蘇我氏控制的佛教教權(quán)。

日本美術(shù)史學(xué)家久野建曾這樣說:“日本7、8世紀(jì)的雕刻是從北魏至隋唐的中國雕刻史的縮影。中國南北朝時代的藝術(shù)風(fēng)格俯仰皆是,這期間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是日本最早的佛教寺院——飛鳥寺,以及現(xiàn)存的世界最古老的木造建筑物之一——法隆寺。”很明顯,由于飛鳥城和它的周邊地區(qū)各佛教寺廟的修筑,雕刻、繪畫以及佛像的雕塑等藝術(shù)也發(fā)展起來,佛寺已經(jīng)成為外來文化和當(dāng)時藝術(shù)的最好的展示平臺。

日本天皇的被神化也是在推古朝開始的,推古天皇成為第一個走向神界的日本天皇。這源于她在推古改革中強化中央皇權(quán)、神化天皇的措施。

雖然推古改革不如之后的“大化革新”名聲遠揚,也沒有碰觸到部民制最根本的經(jīng)濟基礎(chǔ),但的確是邁出了最艱難的第一步,也為日后的大化革新奠定了理論基礎(chǔ)。推古改革作用還在于文化精神信念方面,它的影響也比其他制度上的改革持續(xù)的時間更久遠。這也就是推古天皇在政績上高于孝德天皇、天武天皇的原因。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洛县| 蒙山县| 楚雄市| 太谷县| 射洪县| 龙山县| 海宁市| 定边县| 普宁市| 故城县| 阳西县| 临西县| 三门峡市| 榆社县| 青州市| 大关县| 衢州市| 东源县| 青神县| 临沂市| 德格县| 岐山县| 肥东县| 丰城市| 通州市| 荣成市| 阜南县| 龙口市| 嘉定区| 梅河口市| 阳信县| 鱼台县| 远安县| 尤溪县| 吉木萨尔县| 太仓市| 长子县| 张家口市| 日土县| 郁南县| 赤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