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的四個指標
想要玩轉貨幣理財,首先要了解貨幣的四個指標。
專業人士在談起宏觀經濟時,經常會把M0、M1、M2掛在嘴邊,非專業人士表示聽不懂。其實這些術語是用來反映貨幣供應量的重要指標。
M是貨幣的英文Money(或Monetary Aggregates)的簡寫。M0代表流通中的現金,它的學術定義是通貨發行額減去金融機構庫存現金,也就是在銀行體系之外流通著的現金,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人們手中的紙幣,其本身就是處于流動狀態的資金。
M1是狹義貨幣,是M0與機構活期存款之和。M1也是可以隨時使用的資金,只不過紙幣可以隨時隨地交易,M1需要借助銀行系統來交易。
M2是廣義貨幣,是M1與準貨幣之和。準貨幣包括了定期存款、個人在銀行的各項儲蓄存款以及證券客戶保證金。準貨幣可以理解為單位定期存款和個人儲蓄存款之和,使用這部分資金需要先將其轉換為活期資金或現金,才能自由流通。
M3是M2與其他短期流動資產之和,其他短期流動資產主要是具有高流動性的證券和其他資產,比如國庫券。
M0、M1、M2、M3這四個指標都是用來反映貨幣供應量的,區別在于從M0到M3,流動性是逐級遞減的。
為了更清楚地理解這四個指標,可以看一下它們的關系:
M0 =流通中的現金
M1=M0+機構活期存款
M2 =M1+準貨幣(單位定期存款和個人儲蓄存款)
M3 =M2+其他短期流動資產
理財是以貨幣為基礎的,所以我們很容易將上述貨幣供應量的概念對應到我們的理財上,將我們個人手中的貨幣也分為四個層次。為了便于區分,我們用M’代表個人手中的貨幣(如圖1-1):
M’0 =現金
M’1=M’0+活期存款
M’2 =M’1+ 定期存款
M’3 =M’2+國債 +貨幣市場基金

圖1-1 M’0、M’1、M’2和M’3的關系
從M’0到M’3,流動性逐漸遞減,收益不斷提高。所以,流動性和收益就像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但是,以余額寶為代表的T+0快速贖回模式和移動支付的普及,使得魚和熊掌兼得成為可能,人們開始同時享受M’0流動性和M’3收益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