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發生在河南欒川縣“20年后當街掌摑老師”事件,持續引發社會關注。該案于今年在欒川縣人民法院開庭,公開宣判被告尋恤滋事判一年零六個月,你能理解被告的打老師的行為嗎?
******
我覺得吧,這事就是沙雕干的唄,把自己害進局子里了,還讓別人怎么去理解。先不說對與錯,不說是不是老師,就一個曾經過往的路人,有過過節,當時你不行,吃虧了,難道二十年后你發達了就過來報復嗎?財富多了,個人修養卻墜落了,怨誰呢?大家都知道“為富不仁”這個詞,當一個人的修養跟不上財富增長的節奏時,就會出現問題,就是顯擺,過去怎樣怎樣現在又怎樣怎樣,好大的虛榮心。
單純從這件事上講,就是要在同學面前顯擺我多厲害,不但有錢了,而且還可以揍老師了。其實他不知道他在同學面前的地位就是垃圾,以后不會有好的結果。任何事情都要有包容心,要有愛心,要懂得感恩,老師有錯你報復,老師對你的好,你感恩了嗎?這個老師對你不好,你揍一頓,羞辱一下,其它老師對你的好,你到老師家感恩了嗎?沒有吧,談何因由,談何理解。
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說,所有的犯罪都是沖動的所為,事情發生以后他也為沖動的行為懊惱。男子因為20年前老師的批評教育和體罰記恨今日,十年后遇到老師,出手毆打老師,最后被判刑一年六個月。
老師毆打學生有錯,但是我覺得也是合情合理,前提是因為他破壞課堂紀律不遵守學校規則,老師的行為有點嚴重,給他造成了心理上的困擾,讓他記恨了20多年,20年后再見到老師在這種仇恨和一種沖動下再次毆打老師,并且錄了視頻,這個事情不是他一時沖動所為,而是有想法,有預謀的一起毆打事件,并且肆意傳播了被打者視頻,這本身就有一點情節惡劣。
老是理解,是因為感同身受,因為老師的侮辱和體罰給他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是事情已經過去,時隔20多年依然記恨著老師這一份是不是延長了太久?會不會讓人覺得這個人心里有一點狹隘?
不支持是因為受害者變成了施暴者,最后換來一年六個月的刑法,不知道這個后果,他是不是能夠真正的反思一下?也讓社會上的我們能夠反思一下,有些事情不是以暴自爆就可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