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父母總是指責、批評兒子和女兒呢?
******
是的,孩子總感覺父母經(jīng)常指責、批評自己,總感覺父母管的太嚴,可誰又知道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做為人之父母總希望自己的孩子非常完美,什么都表現(xiàn)的很優(yōu)秀,可孩子的表現(xiàn)往往和父母的要求相差甚遠,得不到滿足的父母就會不斷的嘮叨,嘮叨不行就變成了指責、批評甚至打罵,讓孩子承受很大的委屈,可誰又知道,父母的心也是很痛的,往往是打在孩子身上,痛在父母心中,這就是所謂的恨鐵不成鋼的道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孩子的成長過程,都在父母的關愛之下,哪怕兒女都七老八十了,父母也是放不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一些需要別人的關愛,有一些需要別人的扶持,更有一些需要自己在成長中的歷練,在這個過程中,父母都是最好的監(jiān)護人,他們承擔幫扶的權利和義務,這是他們的責任。
其次,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tài),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好,而自己家的孩子老是不如意,就會造成心里反差,時間久了,就會看自己的孩子那那都不如意,就會不斷的嘮叨、指責孩子,讓孩子們感到很厭倦,這些也不能全怪父母,只是我們做的不夠好,辜負了父母對我們的期盼。
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逆反心理,現(xiàn)實的社會變化又快,父母的心里難免會有代溝,用他們的經(jīng)驗去對孩子們說教,就會得不到應有的效果,兒女們總會用現(xiàn)實的情況和父母進行爭辯,往往在父母心中形成了不被尊重的感覺,總覺得孩子大了,管不了了,其實是自己的思想跟不上時代的發(fā)展,造成精神上的困惑,引起孩子們的誤解,這個年輕人應該加以理解。
父母也好,兒女也罷,在相處的過程中,都是充滿著愛心的,這點沒人反對吧,但出現(xiàn)兒女老覺得父母在指責自己,批評教育自己,其實父母心里也不是很舒服,也感覺兒女不聽話,老是對著干,這就是兩代人的差別,都懷著一個真誠的心,愛之深,恨之切,愛恨交織中需要妥協(xié),這就需要雙方的溝通和交流,把各自的想法說出來,共同面對,共同解決,共同分享成長過程中的快樂,就一定能夠和解,父母多給兒女們一些鼓勵,兒女們多一些理解父母,達到和諧共處,兒女就不會感覺父母的指責和批評了,那是父母對兒女的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