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當我們在談論營養時,我們在談論什么

熱量:所有營養的最終形式

“凡是吃進嘴里的都有熱量”,不論是珍饌佳肴,還是快餐零食,經過代謝最終都會被轉化為驅動身體運轉的能量——熱量。熱量雖然重要,但不能完全衡量一種食物的營養,即使熱量相同的食物,營養價值也可能相差很遠。如一片薯片和一塊蘋果,熱量都是10千卡,但沒有人會把這兩種食物劃等號。那么應該如何理解食物的熱量這個營養學最基本的單位呢?

什么是熱量

什么是熱量,這其實是一個物理學問題。簡單地說,熱量是能量傳遞的一種形式,是可以用來做功的。人的一切生命活動都需要熱量,如物質代謝、肌肉收縮、腺體分泌、神經傳導等,不論是馬拉松運動員,還是臥床休息的病人,無時無刻不在消耗熱量,而熱量的來源是我們每天吃的食物。
衡量熱量的單位主要有焦耳、千焦、卡路里和千卡,剛開始接觸這些單位時,你也許會覺得有點混亂,但很快就會發現它們之間的換算其實并不難。
焦耳(J):
熱量的國際單位,1焦耳的熱量非常少,所以我國食物標簽上所列出的單位常為千焦(kJ),1kJ=1 000J。
卡路里(cal):
和焦耳一樣,卡路里同樣是熱量單位,美國、加拿大等一些國家的食物標簽上使用的單位是卡路里,卡路里和焦耳的換算關系是1cal=4.18J。
千卡(kcal):
因為1卡路里的熱量太少,如果用卡路里來標注食物的熱量,大部分都要帶好多個零,所以在生活中更常用的熱量單位是千卡,1kcal=1 000cal=4.18kJ。
大卡: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大卡就是千卡,生活中經常會直接說某種食物有多少卡路里或多少大卡,其實這里的卡路里和大卡指的都是千卡,營養成分表上的熱量單位通常也是大卡。
熱量的單位都比較抽象,如何掌握熱量呢?用生活中常見的食物舉例,一顆杏仁的熱量大約是7kcal,一碗米飯的熱量大約是140kcal,而一個成年人一天吃的食物含約2 000kcal的熱量;消耗1kcal的熱量大概需要體重60kg的人在跑步機上跑15~20步。

熱量的來源是什么

熱量來源于食物,但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并不是單一的,每種食物都是由很多不同的營養物質組成的,為了方便研究和理解,營養學家把這些食物中的營養素分為了6大類: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水。
食物中的熱量主要來源于前面三種營養物質,即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因為這三種營養物質占我們所吃食物重量的主要部分,并且是熱量的主要來源,所以它們又被稱為宏量營養素。雖然三大宏量營養素均可以提供熱量,但是所提供的熱量不同,同樣是1g,它們經過身體代謝所釋放出的熱量分別為:
不同營養物質的熱量

1卡路里等于1卡路里嗎

熱量相同的食物,營養成分可能非常不同,那么不同食物中的卡路里等價嗎?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說,1cal=1cal,它是在1個大氣壓下讓1g水升高1℃所需要的熱量。但是營養學上,1cal≠1cal,因為食物除了提供熱量之外,還有調節代謝、滋養身體的作用,如蔬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減少膽固醇的吸收,同時還能提供身體必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這些卡路里就是有益的;糕點、含糖飲料中的熱量,除了提供能量,沒有其他作用,所以被稱為“空卡路里”或者“無營養卡路里”。
為了體現不同食物中營養含量的區別,營養學家引入了“營養密度”這個概念,也制訂了一些常用的指標,如食物營養指數。食物營養指數是通過計算每100kcal某種食物中有益處的營養素(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鈣、鐵、鉀、鎂)和沒有益處的營養素(飽和脂肪、添加糖和鈉)的含量而得出的一個評分,食物營養指數越高,說明這種食物越有營養。
目前,營養密度和熱量密度的概念還沒有公認的量化定義,但是各國營養學會和膳食指南都認同:
每單位重量或單位熱量中所含營養素種類較多、質量較高的食物就是營養密度高的食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有營養”或者“營養豐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這些是在日常飲食中要常吃的。
相反,有些食物雖然熱量很高,但所含的營養素種類卻很少,或者在制作的過程中加入了很多糖、飽和脂肪或鹽,使得有益處的營養成分被這些添加成分“稀釋”了,如含糖飲料、糖果、點心、油炸和膨化食品等,這類就是熱量密度高而營養密度低的食物,在日常飲食中要盡量少吃。
當然,營養密度和熱量密度是不矛盾的,熱量密度高的食物也可能是營養豐富的,如堅果、肉蛋類,它們的營養密度和熱量密度比較平衡,這類食物在日常飲食中要適量選擇。
熱量密度和食物營養指數
圖中橫坐標是食物營養指數(nutrient foods index),越靠右側營養指數越高;縱坐標是熱量密度,即每單位重量食物中的熱量,越靠上說明熱量越高。可以看出,水果、蔬菜是營養指數高而熱量密度低的食物;豆類、堅果、肉、蛋、乳制品是營養和熱量比較均衡的食物;油類、甜點和飲料是營養指數低而熱量密度高的食物。這樣就可以比較立體地衡量食物中的熱量和營養了
在膳食指南中引入營養密度的概念,是為了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盡量選擇營養密度高的食物,如《2015—2020年美國居民膳食指南》就推薦多吃營養密度高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物、海產品、蛋類、豆類、無鹽的堅果、低脂乳制品、瘦肉和禽類。但這并不是完全否定熱量密度較高的食物,如食用油類,雖然熱量密度高,但也是膳食中所必需的;也不是說營養密度高的食物就可以無限制地吃,如堅果類雖然營養密度很高,但是多吃也會變胖。
如何根據營養密度選擇食物

500g脂肪中的熱量有多少

熱量的單位比較抽象,為了把它更加具象化,可以把它和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概念聯系起來,右圖中就列出了同樣是100kcal熱量的各種不同食物。
100kcal的不同食物
健康減重最重要的就是減少脂肪,那么就讓我們來看看500g脂肪中的熱量吧:
500g脂肪中的熱量=500g×9kcal/g=4 500kcal,這就意味著要減去500g脂肪需要凈消耗4 500kcal,那么怎樣才能消耗這些熱量呢?
不同運動所消耗的熱量

食物提供熱量,但不止于熱量

食物是什么,這看起來似乎誰都知道,但是突然被問起,可能每個人所給出的答案都會不一樣。食物能為身體提供必需的熱量,但是食物對于我們的意義遠不止于熱量。食物除了提供熱量,還能夠幫助身體生長、調節新陳代謝,可以說我們吃的東西造就了我們的身體。這是因為食物中除了能夠提供熱量的宏量營養素外,還有很多種微量營養素,包括維生素、礦物質,還有某些特殊營養成分,如植物中的植物性營養素,包括胡蘿卜素、番茄紅素、植物多酚,還有動物類食物中的脂肪酸、肌酸、肌肽等。
人體不是機器,具有比機器更加復雜的內環境和精細調節的化學反應,食物中的營養成分與人體之間的互動也是多種多樣的,蛋白質類食物中的氨基酸可以作為制造肌肉的“磚瓦”,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如蔬菜)可以讓我們的腸道更加健康,而食物中的某些脂類(如維生素D)可以變成人體內的信號分子,指導身體的生長發育。
最后,食物還有它的社會意義,我們不只是為了獲得營養而“吃”,怎么吃也代表了我們每個人獨一無二的故事:我們在哪里長大,受到怎樣的文化熏陶,我們對生活有著怎樣的態度,這些都蘊含在“吃”的故事中。對營養的認識可以讓我們更清楚自己的身體和自己的故事。
食物提供的不止是熱量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子县| 临安市| 同心县| 保靖县| 定州市| 西峡县| 晋州市| 驻马店市| 焉耆| 武平县| 依兰县| 汤阴县| 沾益县| 柳河县| 兰溪市| 子洲县| 濉溪县| 抚宁县| 东乡| 兴文县| 会昌县| 安乡县| 东城区| 平潭县| 昂仁县| 翁牛特旗| 富裕县| 赞皇县| 科尔| 聂荣县| 易门县| 定南县| 互助| 灵石县| 灵山县| 五大连池市| 台北县| 嘉峪关市| 滨州市| 张家川| 玉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