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每個人的經濟學
  • (英)張夏準
  • 3145字
  • 2020-09-18 11:26:33

自由經濟全盛時期:1870—1913

資本主義掛上高速擋:大規模生產的興起

1870年左右,資本主義的發展開始加速。從1860年代到1910年代,科技創新不斷抱團、扎堆出現,重工業和化工業也因此興起,開始有了電器、內燃機、合成染料、人造肥料,等等。新科技的發展是通過對科學原理和工程學原理的系統應用,而不是像第一次工業革命一樣靠某個人的實操經驗和良好直覺。這也意味著,某個東西一旦被發明出來,都會很快被復制和迭代升級。

此外,由于大規模生產系統(mass production system)的出現,生產流程的組織架構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移動裝配線(傳送帶)和可互換零部件極大降低了生產成本。這種生產系統至今仍是生產的支柱(如果不是全部的話),盡管1980年之后就不斷有人說這套系統已經死了。

生產規模變大,風險、不穩定性增加,新經濟制度應運而生

今天資本主義的制度,比如有限責任公司、破產法、中央銀行、福利國家、勞動法等,在這個時期都已基本成形。發生這些制度轉變,主要是因為更根本的科技和政治都發生了變化。

隨著大規模投資的需求日益增加,本來只是少數有特權的公司所享受的有限責任制,被普遍采用了。也就是說,任何公司只要滿足一些最低的條件,就可以采用有限責任制。由于吸引了史無前例的大規模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成了資本主義發展最強大的動力。

在1849年英國改革之前,破產法的重點在于如何懲罰破產商人,如果無法還債,這些債務人就得坐牢。19世紀下半葉一系列新法律,給了破產商人第二次機會,允許在企業重組期間暫停對債權人支付利息(正如1898年美國聯邦破產法第11章規定的一樣),并讓債權人勾銷部分債務。經商風險從此大大降低。

企業規模變大,銀行也跟著變大。風險增加了,因為這時一個銀行的破產能夠動搖整個金融系統。為了控制風險,政府設立了中央銀行,作為最后的貸款人。1844年,世界上第一個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成立。

為了改善工人階級的處境,社會主義者的呼聲越來越大,改革派也向政府施壓。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許多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社會福利和勞動法案,工人從此享有工傷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以及養老金。許多國家還禁止雇傭那些十歲或十二歲以下的童工,并限制十二歲以上童工的工作時間(一開始只是規定不能超過12個小時)。對婦女的工作條件和工作時間也有規定。遺憾的是,這并不是出于男人的體貼,而是歧視婦女。立法者認為,女人心智不如男人健全,因此可能會傻傻簽下不利于自己的勞動合同,所以她們應該受到保護。這些福利和勞動立法改掉了資本主義最大的毛病,大量窮人過得更好了。不過一開始,也只是改善一點點而已。

這些制度改革促進了經濟增長。有限責任和有利于債務人的破產法降低了商業活動的風險,因此鼓勵財富的創造。中央銀行,以及勞動和福利法規,分別加強了經濟和政治的穩定性,使得投資增加,從而助推經濟增長。這個全盛時期,西歐的人均收入增速加快,從1820—1870年每年增長1%,增加到1870—1913年的1.3%。

“自由”的黃金年代其實不那么自由

這個全盛時期通常被稱為“第一次全球化”,是全球經濟第一次整合為單一的生產和交換體系。許多評論者認為,這是各國選擇自由經濟政策的結果。這段時期貨物、資本和勞動力的跨國流動幾乎沒有限制。這種國際層面上的自由主義,跟國內經濟的自由放任政策(laissez-faire)共同發揮作用。他們認為,商業自由最大化、政府預算平衡(稅收多少就花多少)和金本位是關鍵因素。然而,事實沒這么簡單。

自由主義,世界上最令人困惑的詞語

幾乎沒有一個詞比“自由主義”(liberal)更令人困惑。雖然這個詞直到19世紀才被明確指示某種意識形態。但自由主義(liberalism)的理念至少可以追溯到17世紀,由托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和約翰·洛克(John Locke)等思想家提出。古典意義上的自由主義,將個人自由放在首位。從經濟角度看,它指的是保護個人按其個人意愿使用財產的權利,特別是在賺錢上。依此觀點,理想的政府應該只提供有利于實現這些權利的最少條件,例如法律與秩序。這樣的政府被稱為“最小政府”(minimal state)。當時在自由主義者之間最出名的口號是“放任”(laissez faire),所以那時候的自由主義也等同于自由放任主義。

今天,自由主義通常與民主畫上等號,因為今日的自由主義者也強調個人的政治權利,包括言論自由。然而,在20世紀中葉之前,大部分自由主義者都還不是民主主義者。他們反對“傳統和社會等級比個人權利優先”這樣的保守觀點。但他們也認為,并不是所有人都值得擁有這些個人權利。他們認為女人心智不健全,因此不該擁有投票權。窮人也不應該享有投票權,因為他們覺得窮人會選出沒收私有財產的政客。亞當·斯密公開承認,政府“的建立實際上是為了保衛富人對抗窮人,保衛有些財產的人對抗根本沒有財產的人”。12

更令人費解的是,在美國,“自由主義”被用于指中間偏左。美國的自由主義者,比如愛德華·肯尼迪(Ted Kennedy)或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在歐洲都會被歸入社會民主派。在歐洲,自由主義者指的是德國自由民主黨的支持者,而在美國,跟這些人理念相同的人,會被叫作“自由至上主義者”(libertarians)。

后來又出現了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新自由主義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經濟學的主流。它跟古典自由主義非常接近,但不完全一樣。在經濟方面,新自由主義也提倡最小政府,但有一些不同。最重要的不同是,他們接受央行具有壟斷發鈔權,古典自由主義則認為貨幣發行也應該有競爭。在政治方面,新自由主義沒有公開反對民主,但古典自由主義則公開反對。不過,還是有許多新自由主義者愿意為了私有產權和自由市場而犧牲民主。

新自由主義也被稱為“華盛頓共識”(Washington Consensus),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因為世界上最有權勢的三個經濟機構——美國財政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都鼓吹新自由主義,而它們都位于華盛頓。


事實上,1870—1913年,在國際層面上,我們并沒有看到普遍的自由主義。在資本主義的中心地帶,不管是西歐還是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實際上是加強了,而不是減弱了。

跟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前夕相比,這個時期的美國更加奉行貿易保護主義。大多數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簽署過FTA的西歐國家,在FTA過期后不但沒有續簽,還大幅增加關稅(FTA的期限一般為20年)。這么做一方面是為了保護農業,對抗來自新大陸(尤其是美國和阿根廷)和東歐(俄國和烏克蘭)的廉價進口農產品,另一方面是為了保護和發展新興重工業和化工業。德國和瑞典是這種“新保護主義”的典型代表,德國稱之為“鋼鐵—黑麥聯姻”(marriage of iron and rye)。

拉美國家獨立初期簽署的不平等條約在19世紀七八十年代陸續到期,到期之后他們也紛紛開征極高的保護性關稅(30%—40%)。然而,自由貿易仍然靠武力從“邊陲”地帶擴散到了更遠的地方。非洲大陸被歐洲列強競相掠奪并瓜分,許多亞洲國家也淪為殖民地(馬來西亞、新加坡、緬甸淪為英國殖民地;柬埔寨、越南和老撾淪為法國殖民地)。靠著工業實力,大英帝國的版圖得到極大的擴張。就像那句名言所說的:“在大英帝國,太陽永不落。”(The sun never sets on the British Empire.)像德國、比利時、美國和日本這些本來不怎么采用殖民政策的國家,也都紛紛加入瓜分殖民地的行列。13所以這個時期被叫作“帝國主義時代”是有原因的。

在國內層面,資本主義核心國家的政府干預也有增無減。確實,這些國家在財政政策(平衡預算)和貨幣政策(金本位)方面都還堅定地遵循自由市場原則,但在其他方面,政府的作用卻大大加強了,比如在勞動法規、社會福利計劃、基礎設施投資(尤其是鐵路和運河)、教育(美國和德國投入最多)等方面。

1870—1913年這段自由經濟黃金時期其實沒有我們想的那么自由。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際政策上,資本主義核心國家都沒以前那么推崇自由經濟了。自由化主要發生在較弱的國家,但很多都是被迫——被殖民或者簽訂不平等條約——而不是自愿。這段時期只有周邊地區,也就是拉丁美洲,實現了快速增長,但都是在不平等條約到期后,采取大量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情況下實現的。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徽省| 长宁区| 名山县| 永善县| 长岛县| 深泽县| 东安县| 南宫市| 永修县| 深水埗区| 阳东县| 额济纳旗| 上林县| 买车| 龙江县| 九江县| 惠州市| 巩留县| 富裕县| 望江县| 石屏县| 玉屏| 怀安县| 崇义县| 浦江县| 大安市| 星子县| 静乐县| 潞城市| 晋中市| 灵台县| 南漳县| 荆门市| 宁国市| 松原市| 宣汉县| 炉霍县| 丰城市| 黄大仙区| 广州市| 松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