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會案例評論(第4卷第1期)
- 高一斌 王化成
- 3552字
- 2020-11-05 17:47:11
一、緒論
(一)研究背景
近年來中國股市大起大落引發社會關注,從2014年7月開始,中國A股走出自2008年股災之后的低迷期,進入牛市時期,到2015年上半年逐漸演變成一頭“瘋牛”,一路瘋漲。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上證指數由2050點附近飆升至5178.19點的高位,上證指數漲幅均超過150%,A股總市值從不足30萬億元猛增至78萬億元。這樣的盛況使中國股市成為2015年上半年全球表現最佳的市場,股市整體規模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規模市場。
在2015年6月12日上證指數和深證成指紛紛登頂最高位后,勢頭急轉而下,市場遭遇整體暴跌,股票大規模跌停,瞬間引發全線崩盤。從6月15日到7月初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上證指數重挫至3500點附近,暴跌超過30%,A股市值蒸發20萬億元,更有超過1400家上市公司停牌避災,占比近五成。8月中旬人民幣貶值又成為股市新一輪下跌的導火索,上證指數一度跌至2850.71點,累計跌幅達45%。在這輪A股非理性暴跌的股災中,千股跌停、千股停牌成為中國股市有史以來的新奇觀,連續暴跌也使得市場信心大挫。
面對A股的短期暴跌,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救市措施,40多項利好政策先后出臺,包括央行降準降息、國家斥萬億資金護盤、IPO暫停等;同時,證監會7月8日發布通知提出一系列措施支持上市公司大股東及董監高增持本公司股份,各地證監局紛紛響應,要求上市公司從大股東增持、員工持股計劃、董監高增持等方式中“五選一”推送利好,維護股價穩定。自證監會為上市公司增持提供政策便利后,A股增持行為不斷涌現,也正是在這場市場大振蕩引起的增持現象中,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或董事長以“兜底”承諾鼓勵員工增持的新興模式出現。在7月初市場大幅下挫時,首創者騰邦國際7月8日發布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鐘百勝先生倡議員工積極增持公司股票,并承諾為員工增持虧損“兜底”。在騰邦國際創造性的增持模式取得一定成效后,A股掀起了一波“兜底”式增持潮,暴風科技、歐菲光、全通教育、凱美特氣、美錦能源等十多家上市公司紛紛仿效,先后發出“兜底”公告,公告內容大致相同,即倡議公司員工積極增持股票,為打消員工對股價波動的顧慮和擔憂,公司實際控制人或董事長均承諾,員工在規定買入期間增持公司股份產生的虧損由老板個人承擔,盈利直接歸員工享有。
上市公司“兜底”式增持行為瞬間引發社會關注,更成為部分外部投資者進行決策的參考指標,可是隨著之后市場的進一步深跌,有著“兜底”利好支撐的上市公司也沒能扭轉下跌的勢頭,多股早已跌破成本價,陷入被套的困境。“兜底”式增持這一新興市場舉動,直接動因就是抑制個股進一步深跌,維護股價穩定,平息市場情緒,化解個股與市場風險。但是在企業推動“兜底”式增持的過程中,由于老板“兜底”承諾的兌現缺乏法律支撐、執行方案不完善、相關監管和披露不健全等可能給員工、企業以及市場帶來風險。及時發現風險苗頭、進行風險控制非常必要。鑒于股災背景下“兜底”式增持的廣泛影響,且目前對該研究尚屬空白,本文基于風險視角,從“兜底”式增持的動機、風險結果與風險應對進行探討,從而為中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綿薄之力。
(二)研究目的及意義
1.研究目的
本輪股災中,A股持續大幅下挫的同時也涌現出一些新現象。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或董事長為了鼓勵員工積極買入公司股票,做出盈利歸員工所有、虧損由其個人承擔的承諾。但是,上市公司老板以實際行動維護員工權益、提振投資者信心的舉措,存在很多風險和問題,因此及時發現風險苗頭、實現風險防范和風險控制非常必要。本文試圖從風險視角出發,對上市公司“兜底”式增持行為進行深入研究,從“兜底”式增持的動機、風險結果和風險應對展開討論,為防范風險、完善企業“兜底”式增持行為、促進企業和中國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提供參考證據。
2.研究意義
第一,有助于拓寬股災背景下救市舉措及市場行為相關領域研究范圍,對于促進剛經歷急跌后仍處于低迷的中國股市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歷次股市暴跌的股災局勢中,國家及市場都會實施多項救市措施,以維護股價穩定,增強投資者信心,但各項護盤舉措的成效不盡相同。在這一輪的股災中救市金牌頻出,包括央行降息、國家斥萬億資金護盤、IPO暫停、降低印花稅、鼓勵大股東及董監高增持行為以及創新性“兜底”式員工增持等。本文試圖探討股災背景下“兜底”式員工增持這一救市舉措的市場效應,豐富現有的研究,為國家及上市公司在救市中采取恰當的救市措施提供參考證據。
第二,為上市公司“兜底”式增持行為提供研究支撐。在市場整體暴跌的情況下,具有“兜底”利好支撐的上市公司也沒能抵御進一步下跌的勢頭,多數個股跌破成本價,陷入虧損的境地。“兜底”式增持這一新興市場舉動,其時間和動機的特殊性,對市場可能的積極意義及其存在的風險,使它從一開始就被大家關注。而目前對“兜底”式增持的研究幾乎處于空白,該行為可能存在的風險也未被揭示,上市公司盲目跟風可能存在問題。本文對上市公司“兜底”式增持行為進行有益的探索,分析其動機和效果,從多角度揭示其風險問題,對于開拓創新性“兜底”式增持理論研究、完善有關制度有著積極意義。
第三,從應用價值看,“兜底”式增持在股價急劇下跌的情況下,能起到短期止跌助漲、增強投資者信心的作用,但是長期來看需要合理評價公司的業績水平和盈利能力,警惕其只是一場“作秀”行為。在“兜底”承諾不受法律約束的情況下,這些上市公司大老板信誓旦旦承諾背后的真實動機值得探究。“兜底”承諾能否得到實施及其披露和監管也存在不小的困難。總體而言,“兜底”式增持作為本輪股災中很有特色的新生現象,還缺少深入、全面、系統的研究。因此,探討上市公司“兜底”式增持行為的動機及引起的市場反應,從員工、大股東、企業和市場角度分析風險問題,對于上市公司自身發展、中國資本市場健康運行以及投資者在市場上做出正確的選擇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三)研究內容、思路與方法
1.研究內容
本文以2015年中國股市急劇下跌形成股災為研究背景,在閱讀國內外文獻及相關理論的基礎上,深入剖析股票增持行為的動機和市場效應;同時從股災特殊性的角度出發,闡述本輪股災形成的原因、“兜底”式增持現象如何興起以及救市的市場效應。在充分的理論支撐的基礎上,本文旨在基于風險視角對“兜底”式增持行為進行研究,并以暴風科技為例,介紹企業“兜底”式增持行為,分析“兜底”式增持的動機,觀察“兜底”式增持引起的市場反應,并從員工、大股東、公司及市場多角度進行風險結果分析,揭示“兜底”式增持的風險,以期為完善企業“兜底”式增持行為、促進股票市場正常運行提供建議和參考。
2.研究思路
本文主要運用案例研究方法,對股災背景下上市公司“兜底”式增持行為的動機、市場效應以及風險結果展開深入分析和研究。全文主要分為六個部分,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部分:緒論。主要闡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義,介紹了研究內容、思路與方法以及研究創新之處。
第二部分:理論基礎和文獻綜述。介紹了相關研究理論,包括有效市場假說、信號傳遞假說和市場擇時假說,為后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同時系統地闡述了股票增持行為的動機和市場效應、員工持股激勵效果及“兜底”式增持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并進行了評述。
第三部分:“兜底”式增持現象及其成因分析。首先介紹了本輪股災的開始和演變過程及“兜底”式增持現象,然后從背景角度和上市公司角度深入地剖析了“兜底”增持現象背后的形成原因。
第四部分:暴風科技“兜底”式增持的案例分析。以暴風科技為案例研究對象,深入地分析了在股災背景下暴風科技“兜底”式增持行為的動機,并從員工、大股東、公司和市場多角度揭示了“兜底”式增持產生的風險結果。
第五部分:“兜底”式增持的啟示及建議。主要歸納了“兜底”式增持研究的啟示,并提出了幾點建議。
第六部分:結論。根據案例研究結果得出了本文的研究結論。
3.研究方法
(1)比較分析法
本文通過對騰邦國際、歐菲光、暴風科技、全通教育、奮達科技等多家推出“兜底”政策鼓勵員工持股的上市公司進行比較分析,從各公司公告內容、市場效應、股價反應等方面進行對比,發現不同公司“兜底”式增持存在差異。通過比較分析,歸納出“兜底”式增持的特點,同時找到不同公司“兜底”式增持引起效果差異的原因,分析風險因素,據此提出改進建議。
(2)案例分析法
本文選取暴風科技作為“兜底”式增持代表企業進行案例分析,介紹股災背景下暴風科技的“兜底”式增持行為,運用有效市場、信號傳遞、市場擇時等理論分析該企業的行為動機,討論其“兜底”式增持的市場反應,并從員工、大股東、公司和市場多角度進行風險分析,最后得出結論并給出建議。通過案例研究,深入探討“兜底”式增持的動機、效應和風險,以期為上市公司采取恰當有效的救市措施提供參考證據,為公司自身發展和中國股票市場的正常運作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