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緒論

1.1 語法研究中的剩余類

我們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離不了對事物的分類。一個好的分類方案,自然應該能囊括該事物的所有成員。然而,有些范疇的成員在性質上可能非常多樣,以至于在主體的類別系統之外仍存在一些零散的個案。比如,中國人有著關于自己菜肴風味的劃類方法:先有川、粵、魯、淮揚(蘇)“四大菜系”,后來加上浙、閩、湘、徽共同構成“八大菜系”。[1]無法被上述八個類別所覆蓋的菜肴,只能歸入“其他”這個剩余類。剩余類中的成員不具備太多共同特征,通常是由于暫無必要獨立成類,其中有的還屬于因為認識局限而暫無手段為其歸類。不過隨著各地對凸顯自身地域特色等需求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地方菜開始單列一類,如東北三省的菜肴就分別有了“龍菜、吉菜、遼菜”之稱。與此類似,語法研究中也有各式分類系統,比如不同的語法單位、不同的詞類、不同的句子成分等等,其中同樣存在剩余類,常見的有如“標記”(marker)和“助詞”(particle)。

“標記”就是標注某種性質的記號,是一個在語言研究中使用十分廣泛的術語。例如,在語法范疇方面,有復數標記、格標記、時標記、體標記、被動標記等等;在語用語篇方面,有話題標記、焦點標記、立場標記、話語標記、會話修補標記等等;在句法語義方面,有處所標記、定語標記、從句標記、虛擬標記、反預期標記等等。從其命名理據上看,標記本非某個類別系統中的剩余類,而僅僅是標明成分所具有的性質而已。然而正是因為它這一標示性質的功能適用范圍太廣,“XX標記”就很容易成為一個萬能的中轉站。研究者將一個成分確定為某種標記之后,可能已經足夠說明其想解決的問題,便無需再進一步分析。但是知道一個成分有什么功能作用,不等于知道了該成分是什么。比如普通話的復數標記“們”是詞綴嗎?是詞嗎?用作焦點標記的“是”,性質還是動詞嗎?處所標記“上”是哪一種語法單位?弄清楚這些標記的性質,對于整個語法框架的完整性和系統性,以及對更多語法問題的探索,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助詞”是一個在語言學界使用普遍而又頗受爭議的術語。Zwicky(1985)認為“助詞”只是用來給那些具有特殊語義和特殊分布的成分貼的一個標簽,因為這些成分不能輕易地被納入已有的句法和語義類別系統。因此他指出“助詞”并不能自成為一個語法的類別與詞、短語等等相并列,也不能自成為一個詞類與名詞、介詞等等相并列,而應該將其歸進具體的語法詞匯范疇。郭銳(2002:235)也指出,助詞只是虛詞中的剩余類,虛詞中歸不進介詞、連詞等等詞類的就歸進助詞,因此助詞內部各成員的個性最強,成員間共性最少。郭認為現代漢語中的助詞只有33個,數量不多,但功能差異很大,比如“的、者、所、之”起表述功能轉化作用,“了、著、過”表示體意義,“等、等等”表示列舉,“連”標示一個對比項,形成特殊句式??梢?,和“標記”類似,“助詞”只是語言學者在進行分類時因為歸類暫無必要或過于棘手而設置出來的一個臨時“雜貨鋪”,其中可能包含詞、詞綴或其他語法單位。

隨著研究的推進,“標記”“助詞”等剩余類的規模也必然會越來越小。一些之前可以模糊處理的成分可能必須得到更細致的分析才能滿足新的研究需要,一些最初很難給予確切定位的成分利用新的理論方法也可能獲得具體的類別歸屬。當然,只要還存在身份模糊的成分,“助詞”等術語仍可保留。它不僅符合語言研究者的使用習慣,還可以保持類別系統的構造整齊,而且能夠標明未來的研究任務,一直提醒研究者分類工作并未完成。

本書要做的工作之一,就是借助西方語言學理論,從語法研究的剩余類中剝離出一部分成員——語綴。將其單列一類,不僅可以更好地解釋一些語言現象,而且也有利于語法研究在跨語言比較和歷時演變等方面的開展。

[1] 參考自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網址http://www.gov.cn/jrzg/2006-10/18/content_416889.htm,查詢時間2018年10月12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港市| 深水埗区| 宣武区| 二连浩特市| 罗城| 安国市| 吉林省| 朝阳县| 衡水市| 黔西| 综艺| 横山县| 寿光市| 探索| 鹿邑县| 大洼县| 咸宁市| 牡丹江市| 海南省| 保山市| 临夏市| 长春市| 东宁县| 东辽县| 武宁县| 长顺县| 山阳县| 阿勒泰市| 兴安盟| 大余县| 鹿邑县| 镇远县| 聂荣县| 闸北区| 灵寿县| 离岛区| 奉节县| 东莞市| 安乡县| 奉化市| 嘉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