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勝命運:跨越貧困陷阱,創造經濟奇跡
- 林毅夫 (喀麥隆)塞勒斯汀·孟加
- 1823字
- 2020-09-27 16:00:41
馬里的芒果:從內陸“遠渡重洋”的歷程
即使在營商環境極其惡劣的低收入非洲國家,在特定的行業和領域也可以實現像以色列和中國那樣的高速增長.ChuhanGPole and AnG gwafo(2011)記述了其中一個關于非洲經濟成功的故事,故事講的是馬里的芒果出口。在這個不同尋常的故事里有一個亮點:薩赫勒地區貧窮的內陸國馬里,在1996年到2006年之間,出口到歐盟的芒果增加了6倍,在2014年進一步達到3 800萬噸,這提高了幾百萬農民的收入,改善了他們的生活。這一變化起始于20世紀90年代,那時國家的營商環境非常不理想——即使在2014年,馬里的營商環境評級依然很低,世界銀行對它的營商指數評級在全球189個經濟體中排名第155位。
1990年,馬里的農業產值占GDP的比例為46%,農業勞動人口占總勞動人口的80%。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基礎建設,馬里無法將出口收益的好處向廣大的農業區普及。全國只鋪設了11%的道路(2011年達到25%)。馬里芒果出口歐盟的高峰年度是2006年,即使在這一年,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擁有者也僅占全國人口的13%,低于世界低收入國家的平均值17%。只有不到10%的農場有銀行信貸額度。政府治理的評級也非常低,世界銀行的全球治理指數是衡量政府效率最常用的指標,1996年馬里的得分只有可憐的9.3(數值區間為0—100,數值越高表示結果越好)。即使到今天,馬里的營商和治理指標依然很低。
但是,馬里政府依然決定將國家發展戰略聚焦于自身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由于南部較好的地理和氣候條件,他們選擇勞動密集型的農業作為有高增長潛力的產業。幾種栽培作物被選為可能的標的作物,以實現其經濟產品的多元化,包括腰果、西紅柿、青蔥和芒果。其中,芒果作為首選,是因為南部地區的布古尼和錫卡索具有適合芒果生長的優良的氣候條件,以及歐洲市場對芒果的需求快速增長(Sangho,Labaste and Ravry,2011)。不僅如此,私人部門已經認定芒果是具有競爭力的作物,小農場主也極其依賴芒果,把它們作為重要的收入來源。
盡管馬里的水果和蔬菜有很高的品質,然而國家基礎設施匱乏,空運成本過高,市場調研和其他外延服務能力缺乏,儲存設施建設不足,所有這些都嚴重地限制了其銷售和出口能力。結果,大量的馬里芒果因為無法保存而白白浪費掉,或者被科特迪瓦的商人買走,這樣馬里便失去了創造更多附加價值的機會。
1992年,馬里政府起草了國家農業發展戰略—— 《國家農業發展指導綱要》(SDDR),強調商業農業、出口激勵和高附加值,并且開始引導資源投向這些目標。在一些援助組織的幫助下(尤其是來自世界銀行和美國國際開發署的幫助),馬里政府于1996年也設立了農產品交易和加工試點項目(PAVCOPA),旨在鼓勵農業綜合經營和出口。它允許利益相關者為提高產品銷售尋找更有效的方法,與此同時,運輸和物流系統的革新也使得種植者和出口商能夠實現規模效益。
政府也在市場調研、價值鏈成本分析、標桿管理、產業限制評估等方面起到了因勢利導的作用,同時還提供了技術支援和植物檢疫方面的培訓。這些政策舉措促成了積極外部性的良性循環,馬里出口水果的平均質量也明顯提高(例如,裝有水果的海運集裝箱因為有果蠅而被拒絕的概率大幅降低)。并且,伴隨著基于雙贏的交易往來,出口商和種植者之間的關系進一步強化,在產品層面的反向關聯已然形成。[1]馬里也能在互惠貿易的細分市場中找到穩固的立足點。
芒果出口增長的啟動導致了相關子部門的轉型,并且增加了私人部門的收益。這進一步以實例更好地驗證了以下觀點:只要政府和私人部門緊密配合,找出最有競爭力前景的產業——與經濟的比較優勢一致——并且設計一個可管理的、有目標的改革計劃去消除限制發展最嚴重的瓶頸,那么經濟成功的故事就可以發生在最不可能的地方。為了確保生機勃勃的馬里芒果產業的長期穩定,并且創造一個強有力的國家農業經濟戰略的支柱,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通過技能和勞動力發展計劃建立和維持產能,增強必要的基礎設施和物流系統,實施一個可行的產業和技術升級戰略,加強與國際價值鏈的聯系以改善商業和學習實踐,確保穩定的金融渠道)。但是,在這樣一個國際商業成功條件并不完備的國家里,芒果產業的出現證實了基于潛在比較優勢的發展計劃的有效性。
[1] 據Sangho et al.(2011)的研究,出口商會為農民提供支持服務,如幫助他們管理種植園、努力消滅果蠅以及實施種植認證或設立可追溯程序。而作為回報,出口商可以購買農民的最終產品——二者之間往往連合同都沒有。“通過這些交往建立的信任使出口商能獲得更高品質的產品,因為得到援助的農民會更愿意尊重植物檢疫控制。事實上,在芒果價值鏈中所有參與者之間的信任已經逐漸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