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我們的觀點
當前的許多研究都認為,中國商業銀行的“金融脫媒”已經達到了相當程度的深入,但本書通過對社會融資規模的結構進行解剖分析發現,這種脫媒實質上是“假性”的,即當前中國金融脫媒的程度還遠遠不足。
這是因為通常認為的脫媒資產包括商業銀行表外貸款、企業債/股票融資以及其他直接融資。近年來,信貸業務的蓬勃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拉動了這部分融資額占社會融資總量的比例。然而,商業銀行追求資產表外化并不是其為了應對金融脫媒與利率市場化的挑戰而主動進行的資產脫媒。究其根源,應該是由于在貸款額度管理的金融管制背景下,商業銀行為了繞開信貸規模的限制,追求更高收益而開發出的一種盈利途徑。因此,本書認為這部分資產并不是真正的脫媒資產,而是“受壓脫媒”資產。
真正的脫媒資產應是商業銀行積極應對直接融資(包括企業債、股票融資以及其他直接融資方式)的挑戰,而主動進行的其他業務創新,應包括商業銀行充分利用當前債券市場擴張的機會,及時調整主要依賴授信支持平臺類客戶的經營策略,加強與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券商的戰略合作,通過發展承銷、財務顧問等投資銀行業務維系客戶關系,獲取中間業務收入,以及大力發展中小企業、小微企業客戶,以積極的姿態應對金融脫媒和利率市場化帶來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