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自然環境和主要社會生產方式

每一種文化都有其形成的自然和歷史條件,因為文化是民族歷史發展的產物,而這種發展都是在一定的自然環境和社會條件中進行的。因此,要了解俄羅斯文化,就不能不研究俄羅斯民族賴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社會歷史條件和地緣政治環境,因為“俄羅斯人的發展之地是決定其文化和歷史性質的因素”[1],特定的自然條件會相應地產生特定的生產方式、經濟類型、宗教禮儀、習俗、神話等社會生活方式,直至產生特定的國家制度和社會管理結構,自然也會形成特殊的民族心理和政治文化。正如俄羅斯著名哲學家別爾嘉耶夫(Н.Я.Бердяев)所說:“俄羅斯精神的景觀與俄羅斯土地是一致的。”[2]

如果用幾個形容詞概括孕育了俄羅斯民族思想和文化的自然條件,最主要的應該是“廣袤的平原”“浩瀚的森林”“縱橫交錯的河流”和“四通八達的運河”。正是這些大自然的賜予為俄羅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奠定了最基本的物質基礎,使他們形成了“心靈的溫柔和謙卑,思維的捉摸不定和戰戰兢兢,心平氣和的寧靜和沉重的垂頭喪氣,追求精神的夢幻,趨向禁欲主義和創作的空靈性”[3]。古羅斯正是在這樣的物質和精神土壤上開始發展自己的文化。

俄羅斯人是斯拉夫民族的一支,東斯拉夫人,也就是后來的俄羅斯人、白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的祖先,在公元6世紀以前還處于原始氏族制度階段,他們以一些分散的部落和若干個大的部落聯盟為組織生活形式,居住范圍廣及第聶伯河和德涅斯特河之間的廣大區域。接受基督教文化之前的古羅斯以多神教為主要社會精神文化載體,惡劣的自然環境和生存條件使古羅斯人內心產生了對自然力極大的畏懼感,并逐漸轉化成為了一種屈卑在下的敬畏——這是多神教在古羅斯社會形成的心理基礎。多神教的信仰及風俗在東斯拉夫人民間延續了好幾個世紀,直至基督教的傳入。隨著國家政治的發展,古羅斯人對自然、土地的敬畏和崇拜之情最終“移植”到了逐漸強大起來的公國和大公身上。正是因為自然條件對俄羅斯民族生存和發展具有深遠影響,才使得他們在結束原始生活狀態、開始進入有組織、有階層的社會生活時,對管理、駕馭自己的個人或機構產生了類似對大地母親般的崇拜和依賴,同時對其全心信賴,愿意為其服務和犧牲。當然,這種民族情感的寄托與后來俄羅斯社會政治制度的發展也有一定的關系。

特定的自然條件也決定了羅斯人的生產生活方式,村社就是典型的代表。俄社會歷史學家普列漢諾夫(Г.В.Плеханов)曾指出,俄國的農業村社是形成俄羅斯極權主義的主要支柱。[4]俄羅斯民族通過特有的村社生活方式養成了集體主義的思想,這不但體現了東正教思想中的“聚合性”,也進一步強化了人們對上層權力的依賴思想。村社既是一個農業經濟組織,也是一個社會政治組織,它用初級的民主管理方式自行解決內部的經濟、社會和日常生活問題;既體現了俄羅斯民族深受自然環境影響的生產關系組成形式,也反映了這個民族傳統的社會觀念和政治思想,具有社會二重性質。村社是國家進行統治管理的基層行政組織,同時也是農民民主自治的社會組織。正是在這樣的村社文化傳統影響下,俄羅斯人形成了自己獨有的一套社會生活法則,并將其繼承延續至后來的國家生活當中。“以宗法制為基礎的農民的家長,公社的社長和具有無限權力的沙皇,三者的有機聯系正好體現了俄國專制制度的堅實基礎。”[5]從俄羅斯民族古老的村社文化中,我們不僅可以了解到當時社會的生產方式和經濟形態,還能夠對那時的社會政治生活有所了解,這種以俄羅斯自然經濟條件下的農業文化為基礎的社會生活形態無疑也對俄羅斯民族政治文化的形成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需要補充的是,雖然村社傳統的直接受眾是俄羅斯的農民階層,但是其他社會階層——哥薩克、手工業者和市民階層同樣也受到了一定影響。總之,羅斯的“村社理想包含了兩個特殊的方面,并在后來成為集體主義—專制主義這對矛盾理念的基礎,而且也造就了社會趨于一種一致的思想,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矛盾、使之發生逆轉并形成對其調解的力量”[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凌源市| 舟曲县| 平安县| 云阳县| 焦作市| 翁牛特旗| 托克逊县| 张家界市| 台东县| 南雄市| 永清县| 邻水| 南宫市| 黄浦区| 丹寨县| 浮山县| 新化县| 六盘水市| 林甸县| 宁远县| 富宁县| 娱乐| 五河县| 十堰市| 德阳市| 甘德县| 玛曲县| 永兴县| 伊宁县| 府谷县| 鹤庆县| 邢台市| 庆城县| 扶绥县| 枞阳县| 奎屯市| 广安市| 焦作市| 宣武区| 沙坪坝区| 蚌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