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馬的啟示:從命運觀到認識論
- 陳中梅
- 1071字
- 2020-09-24 13:36:19
第二章
辨識神人
——兼論西方認知史上一次悄然完成的范式革命
本章摘要
如同“凡事勿過度”一樣,“認識你自己”[1]也是古希臘人信奉并經常用來告誡自己的一句箴言。然而,在試圖明晰認識自我的同時,人無疑還有必要知道“他”是誰。在荷馬史詩里,人物有著比較清晰的自我意識,一般情況下不會懷疑自己的凡人身份。令他們感到困惑的,經常不是如何“認識你自己”,而是如何辨識站在“你”面前的“他”到底是人還是神。史詩人物有時也能識神,個別首領甚至還知道如何識神的竅門,但這遠不是他們的“常規”能力,肉眼凡胎的類別屬性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同比神明,占據認知的制高點。只要愿意,神可以輕而易舉地做到隱匿自己的真實身份,讓“悲苦的凡人”暈頭轉向,無所適從,掉入誤識的陷阱。人與神的區別不僅僅在于人“有死”,而神卻可以永生。神在認知領域內所擁有的全方位的優勢,其實也應該像他們的永生一樣,成為我們界分神族與人類的一個同樣重要的區別性特征。無法辨識神人的結果可以是非常嚴重的;我們知道,赫克托耳赫克托耳甚至為自己的誤識而過早地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不能準確地辨識對方,當然最終也會阻礙人們將思辨的觸角伸展到靈魂的深處,透徹地解剖自己。辨識神人不僅只是一個史詩現象。它的意義遠為充分地體現在“史”的層面上,是定位西方認知史發展階段的一個能讓我們有跡可循的標志。西方古今學者們范疇性地忽略了這個問題,未能將其納入西方認知史和哲學發展史的大背景里來考量。神的變術也作用于自然領域。很難相信經常無法明晰辨識神人的史詩英雄們,會用科學的眼光認真審視外部世界里光怪陸離的形態變異,從自然本身中尋找導致變化的原因。只要神對凡人事務的直接和具體的干預依然是人在社會生活中必須認可的組成部分,史詩人物就不得不繼續體驗由此帶來的困惑,承受它所造成的麻煩。很明顯,科學理性不太可能不要求人們轉變思路地直接從史詩這片神話養分過于充足的土壤上突變式地產生。在此之前,人們有必要切實做好兩件事情。一件是把神的作用逐步隔離于自然研究領域,使其失去動因的位置;另一件或許更具前期的性質,那就是必須完成一次認知觀念上的革命(希臘人“悄然”做到了這一點),在認識論領域里實實在在地確立起人的主體地位。人們必須相信,盡管辨識神人曾經是那樣的需要,它的有效性卻是人為的,必將隨著自身使命的完成而逐步收縮它的應用范圍,被一種崇尚務實和注重可檢驗效果的認知取向所替代。
本章著重討論荷馬史詩里人物如何辨識神人的問題,全文分作“引言”、“神與人的族類區別”、“如何識神”、“辨識神人”、“我不是神”和“余論”等九個部分。
[1] 參考本章注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