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

人生如船,信念似帆,沒有風帆領航,船只怎會駛向正確方向?人生如逆旅,信念如燈塔,沒有燈塔指引,漫漫征程又如何順利到達光輝彼岸?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中華號巨輪已經起航,滿載著全體中華兒女的希望,駛向燦爛輝煌的明天。巨輪乘風破浪、奮勇前行,一路上既會有風平浪靜、艷陽高照,也會遇到波濤洶涌、驚天駭浪,這就需要我們順境時奮發有為、一日千里,逆境時信念堅定、初心不改。因此,對共產黨員來說,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堅守信仰、堅持信念、堅定信心,補足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筑牢信仰之基,把穩思想之舵,始終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牢固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

理想是內心執著的信仰,蘊含著強大的精神力量。信念是胸中堅定的決心,指引著前進的步伐。理想是指引方向的航標燈,信念是修身立業的壓艙石;理想信念凝結著初心與使命,是立身之本、正氣之魂、力量之源。堅如磐石的信念,硬如鋼鐵的意志,是共產黨人的文化基因和精神代碼。無數事實表明,有了崇高而堅定的信念,黨員干部就能站位高、境界遠,胸懷廣、眼界寬,就能自覺為黨和國家的事業而不懈奮斗。因此,對于每一個共產黨員來說,理想信念是立身安命之根本;對黨組織來說,理想信念是干事創業之源泉。

中國共產黨是有遠大理想的無產階級政黨,是為崇高使命而奮斗的世界大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叫共產黨,就是因為從成立之日起我們黨就把共產主義確立為遠大理想。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牢記我們黨從成立起就把為共產主義、社會主義而奮斗確定為自己的綱領,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不斷把為崇高理想奮斗的偉大實踐推向前進。早在1920年,黨的早期重要創始人蔡和森在遠赴法國勤工儉學期間,就兩次致信毛澤東,一次致函陳獨秀。在這些信函中,他第一次提出“明目張膽正式成立一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系統提出了建黨理論和建黨原則。蔡和森認為,這個黨必須是無產階級革命政黨,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必須采取徹底革命的方法,必須密切聯系群眾,必須有鐵的紀律。所以在建黨初期,我們黨就確定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就以堅定過硬的理想信念做支撐。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從弱小到強大,從失敗到成功,經歷了無數次困難險境而矢志不渝,經受了一次次挫折失敗而又初心不改,取得了一系列輝煌成就而不驕傲自滿。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始終保持這種拼搏到底、永不動搖的革命斗志,歸根到底是因為有這份遠大理想、堅定信念和崇高追求。沒有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就不會有中國革命的成功,就不會有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輝煌成就,中國共產黨也不會成為一個具有強大戰斗力和巨大吸引力的政黨。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不斷把為崇高理想奮斗的偉大實踐推向前進。

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只有始終高揚信念的旗幟,我們的隊伍才堅強如鋼、不畏艱險,我們的行動才沉著堅定、充滿力量。早在1985年9月,鄧小平同志就曾指出,過去我們黨無論怎樣弱小,無論遇到什么困難,一直有強大的戰斗力,因為我們有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鐵的紀律。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這都是我們的真正優勢。他要求新老干部都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以加強工作中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在南方談話中,鄧小平專門強調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并振聾發聵地指出:“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黨內部。”[1]鄧小平同志對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具有深刻認識,他說:“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人的團結,要團結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我們過去幾十年艱苦奮斗,就是靠用堅定的信念把人民團結起來,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奮斗。”[2]因此,鄧小平同志強調,如果不加強精神文明的建設,物質文明的建設也要受破壞,走彎路。光靠物質條件,我們的革命和建設都不可能勝利。從此,加強黨性修養,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就成為每名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改造主觀世界的終生課題和首要任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繼承了我們黨一貫重視思想建黨的優良傳統,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建設,反復強調加強理論武裝、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因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物質財富要極大豐富,精神財富也要極大豐富。我們要鍥而不舍、一以貫之抓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前進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強大的精神力量、豐潤的道德滋養。

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可見,信念過硬對共產黨人的重大意義。每一名共產黨員,都要有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無比堅定的崇高品格。信念堅定,是每一名共產黨員都應具有的最鮮明的政治品格,也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應該挺起的精神脊梁。革命理想高于天。沒有一大批具有堅定共產主義理想的中華兒女,就沒有中國共產黨,也就沒有新中國,更沒有今天我國的發展進步。要把我國發展得更好,離不開理想信念的力量。我們共產黨人錘煉黨性,首要的就是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我們要有矢志不渝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而奮斗的執著精神,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堅忍不拔、風雨無阻朝著我們的目標奮勇前進。[3]

革命理想高于天。強調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站穩政治立場、抵御各種誘惑的決定性因素,是解決根本問題的“總開關”。堅定理想信念,必須切實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只有理想信念堅定,心中有黨、對黨忠誠才能有牢固思想基礎。理想信念動搖了,那是不可能心中有黨的。共產黨員要把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看家本領,深入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深入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深入學習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領悟、不斷參透,做到學有所得、思有所悟,注重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真正做到虔誠而執著、至信而深厚。

“總開關”的形象比喻,意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管總的、管根本的、管全局的,對人的思想、行為、格局起著決定性作用。“總開關”問題沒有解決好,出軌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自是必然。[4]因此,理想信念堅定與否,是事關馬克思主義政黨、社會主義國家的精神力量和前途命運的根本問題,切不可高高掛起、掉以輕心。進入新時代、肩負新使命、踏上新征程,需要共產黨人筑牢政治防線,挺起精神脊梁,堅定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定盤星。高擎理想的旗幟,才能堅定前行的腳步;燃燒信念的火炬,才能充滿奮斗的激情。

萬物生長靠太陽,大海航行靠舵手。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發展是在偉大真理的光芒照耀下取得的光輝成就。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給苦苦探尋救亡圖存出路的中國人民指明了前進方向。中國共產黨就是在這個歷史大潮中應運而生,成為中國革命的領路人和主心骨,帶領中國人民走上了一條康莊大道。歷史和實踐反復給我們證明,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和人民事業不斷發展的參天大樹之根本,是我們黨和人民不斷奮進的萬里長河之泉源。我們干事業不能忘本忘祖、忘記初心,我們共產黨人的本,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對黨和人民的忠誠。[5]

不忘初心,就要堅定這份信仰、這份信念、這份忠誠,讓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高高飄揚。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反復強調“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重要性,號召全黨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特別是面向未來,面對挑戰,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永遠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永遠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勇于變革、勇于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繼續在這場歷史性考試中經受考驗,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黨的十九大的主題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初心和使命就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信念、宗旨,就是中國共產黨為之奮斗的價值起點和最終目標。所以,初心和使命就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動力源泉,也是我們黨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確保我們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斗力的動力源泉。黨的十九大后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時專門強調,事業發展永無止境,共產黨人的初心永遠不能改變。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歷史、告慰先輩,方可贏得民心、贏得時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無前。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取得的偉大成就充分說明,不忘初心才能不迷失方向,牢記使命才能找到正確的道路。

對全黨來說,對每一名黨員來說,理想信念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引領方向的“指南針”“風向標”“路線圖”,是共產黨人攻堅克難的“倍增器”“動力源”“安全閥”,是干事創業的“永動機”“催化劑”“精氣神”。

理想信念是人對美好向往的追求與堅持,這種追求與堅持不容置疑、不可動搖,并引領人向著既定的目標奮勇前行。古人“懸梁刺股”“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的故事之所以千年流傳,是因為這些故事里邊體現了人們對理想信念的堅信不疑、堅持不懈。茫茫大海中,遠航的船只之所以能夠始終乘風破浪而不迷航,是因為有燈塔在指引方向;漫漫長夜中,無數共產黨人之所以能夠在恐怖黑暗中堅持革命、永不放棄,是因為心中的理想一直是強大的精神支撐力量。紅軍將士二萬五千里長征,為什么能夠翻越萬水千山、突破重重險關而始終保持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原因就在于頭腦中始終鐫刻著“為了中國人民得解放”“為了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堅定信念。長征路上,前有阻敵,后有追兵,空中有飛機、大炮,征途上險象環生,紅軍將士征服了空氣稀薄的冰山雪嶺,蹚過了無數險峻的峽谷激流,穿越了渺無人煙的沼澤草地,長驅兩萬五千里,創造了無數人間奇跡。如果沒有過硬的信念,怎么能夠戰勝一切艱難險阻、怎么能夠“排除萬難,去爭取更大勝利”?

革命和人生一樣,一帆風順只是一個美好的祝福念想,現實中有時會有險灘與暗礁,甚至“刀光劍影”“驚濤駭浪”“九死一生”,但心中有了堅定信念,就不會輕易放棄、輕言失敗,必定咬定青山不放松,任爾東西南北風。漢朝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因“李陵事件”下獄,受了宮刑。因心中“究天下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堅定信念,即使面對奇恥大辱,他仍能忍辱含垢、披肝瀝膽、專心著述,寫成了鴻篇巨著《史記》。丁玲曾說:“人,只要有一種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苦都能忍受,什么環境也都能適應。”革命斗爭并非易事,必須始終保持攻堅克難、敢于勝利的堅強斗志。在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的歷史進程中,無數共產黨人始終保持堅定的理想信念,經受住了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井岡山時期,“紅米飯那個南瓜湯,挖野菜那個也當糧”“干稻草那個軟又黃,金絲被那個蓋身上”“穿草鞋那個背土槍,反‘圍剿’那個斗志旺”,雖然條件艱苦,但為了心中的理想,紅軍將士“餐餐味道香”。假若紅軍將士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沒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沒有“保持與人民血肉聯系”的優良作風,怎么能形成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的同仇敵愾的動人情景,“革命的星星之火”又怎么能燃遍神州大地?

理想信念在人類改造社會、改造自然、改造自身的過程中具有十分強大的能動作用。列寧曾經說過,重要的是相信道路選擇得正確,這種信心能百倍地加強革命毅力和革命熱情,有了這樣的革命毅力和革命熱情就能創造出奇跡來。信念是激勵人們向著既定目標奮斗進取的不竭動力。有了崇高的理想信念,人們就會像加滿燃料的艦艇,迎著激流險灘、劈波斬浪地勇往直前。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蘇軾在《晁錯論》曾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鑿龍門,決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蓋亦有潰冒沖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當然,事至不懼,而徐為之圖,是以得至于成功。”泰戈爾在《飛鳥集》中也曾說過:“信念是鳥,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際,感覺到了光明,唱出了歌。”理想信念一旦確定,就會激勵人向著人生的目標邁進。只要厄運打不垮信念,希望之光就會驅散絕望之云。人生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相輔相成的統一過程。理想信念作為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能夠讓人的精神生活的各個方面統一起來,使人的內心世界成為一個健康有序的系統,保持心靈的充實與安寧,避免內心世界的空虛與迷茫;可以引導著人們不斷地追求更高更好的人生目標,提升精神境界,塑造高尚品格。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6]因此,全體黨員必須以堅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自信,始終保持艱苦奮斗、戒驕戒躁的作風,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緊迫任務、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以崇高理想信念為支撐,我們一定能攻堅克難、闖關奪隘,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注釋:

[1]《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0頁。

[2]《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0頁。

[3]習近平:《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4年8月21日2版。

[4]李斌:《“總開關”豈能常年失修》,《人民日報》2019年1月17日4版。

[5]習近平:《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是共產黨人的必修課》,《求是》2019年第22期。

[6]習近平:《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6年11月12日2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汝州市| 秦皇岛市| 兴海县| 阆中市| 乳源| 武陟县| 上蔡县| 全南县| 赤壁市| 文成县| 阿拉善左旗| 郓城县| 金湖县| 徐水县| 同心县| 天祝| 巴中市| 蚌埠市| 长白| 博白县| 凤城市| 乐至县| 鲜城| 遂川县| 浪卡子县| 高州市| 塔河县| 乌什县| 石河子市| 土默特右旗| 屏山县| 扎鲁特旗| 云龙县| 克拉玛依市| 沁源县| 苏尼特右旗| 望江县| 英山县| 鱼台县| 海南省| 吉木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