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中國道路創造中國奇跡

韓慶祥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校務委員會原委員、一級教授,中央黨校專家工作室領銜專家]

堅定道路自信,既是政治上的要求,也需要從學理上加以闡釋,要對堅定道路自信進行理論上的論證。只有這樣,人們才能把這一熟知的命題變成真知,才能由知其然走向知其所以然。自信,是一個多維度、多層次概念。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番五次強調,黨員干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他之所以強調堅定“四個自信”包括道路自信,是為了堅守政治防線以及思想防線、精神防線、心理防線,鞏固我們的精神長城;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共識和力量;是對我國發展起來以后使大國成為強國即實現強起來需要具備的一種政治素養和心理素質的強調;是對客觀存在、客觀事實的一種認知和認同;是為了確立中國共產黨人在精神上的主動性和主體性。我們堅定道路自信的底氣,從根本上來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的獨特優勢,這種優勢就在于它立足中國國情、解決中國問題、促進中國成功、創造中國奇跡。由于中國道路能創造中國奇跡,這就從深層次、根本上找到了徹底回答“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真實答案。這就是我們堅定道路自信的最大底氣,也是我們堅定道路自信的根本原因。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最值得從學理上加以整理總結的,是中國道路問題?;谥袊缆房偨Y新中國70年的歷史經驗、發展規律,才能抓住根本,才能做到徹底。新中國70年歷史性變革的內在邏輯及其深層底色,新中國70年的歷史發展邏輯及其歷史經驗、發展規律,歸根到底,都要聚焦于中國道路。通過整理總結新中國70年來的發展邏輯、歷史成就、歷史經驗、歷史規律,我們一定會更加堅定道路自信。堅定道路自信,既是政治上的要求,也需要從學理上加以闡釋。就是說,要對堅定道路自信進行理論上的論證。只有這樣,人們才能把這一熟知的命題變成真知,才能由知其然走向知其所以然。迄今為止,我們還未看到對堅定道路自信,真正從學理上加以全面準確、系統深入論證的學術成果。

一、關于自信的學理闡釋

自信,是一個多維度、多層次概念,既有應然意義上的自信,也有實然意義上的自信;既有客觀意義上的自信,也有主觀意義上的自信;既有感性上的自信,也有理性上的自信;既有心理上的自信,也有政治上的自信;既有“趨勢”意義上要求的自信,也有“差距”意義上要求的自信。

所謂應然意義上的自信,是指作為具有一定社會身份的人,按照一定社會身份的要求,必須堅定自信。這是一種社會身份要求,也是一種社會身份的需要。比如,我是一名中國共產黨員,我就應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自信,如果缺乏這種自信,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共產黨員。在實然意義上的自信,是說由于客觀存在、客觀事實上具有值得我們自信的理由,主觀反映客觀存在,就需要我們具有自信,且堅定自信。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立足中國國情、解決中國問題、促進中國成功、創造中國奇跡,這會“使得”我們對此堅定自信。

所謂客觀意義上的自信,與實然意義上的自信類似,但也有一定區別。實然意義上的自信,是相對于應然意義上的自信而言的,而客觀意義上的自信,是相對于主觀意義上的自信而言的。實然意義上的自信,是說我們已經具有自信的理由和底氣,而客觀意義上的自信,則是說由于在客觀事實上解決了問題、取得了成功,創造了奇跡,它“值得”我們堅定自信?!笆沟谩焙汀爸档谩本哂形⑿〔顒e。主觀意義上的自信,是指由于在客觀事實上解決了問題、取得了成功、創造了奇跡,人們應當從主觀上具有自信。這里,主觀與客觀還是存在不一致的地方。比如,從客觀存在、客觀事實上來講,確確實實具有值得我們自信的根據和理由,但由于一些人的立場、認知、思維方式、偏見等原因,使得他們對客觀存在、客觀事實還缺乏真正的理解和認知;或者他們理解和認知了,但就是不愿意承認,于是在主觀上不愿堅定自信。比如,一些人受“西方標準”“西方范式”的影響,用“西方標準”和“西方范式”裁定中國,認為中國不符合“西方標準”“西方范式”,所以對中國道路就不會自信;另一些人對中國道路及其成就缺乏充分認知,往往也缺乏自信。所以,這里有一個從客觀意義上的自信如何轉化為主觀意義上的自信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辦法,就是從客觀上使中國道路的優勢和成就進一步得以彰顯,從主觀上進一步講好中國故事、構建中國理論、傳播中國話語。

感性上的自信,是講我們處在特定的感性的環境、氛圍和場景中,且都在講自信,我在其中也要講自信,不然,我就與這種感性的環境、氛圍、場景不契合、不適合、不協調,就無法融入這一感性的環境、氛圍、場景,就會被別人視為另類,于是,在感性上、感知上要堅定自信。但這種自信并非發自內心或心靈的,也不具有高度的理性自覺。于是,就有一個與感性上的自信相對應的理性上的自信。所謂理性上的自信,是指人們對自己所自信的對象具有全面充分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具有理性上的認知和認同,于是便自覺地產生了發自內心上的敬仰。真正的自信,應是這種意義上的自信,這種自信能持久且能產生動力。

心理上的自信,是一種心理活動。一是指給具有主體活動的人鼓勁、打氣,使其具有勇氣。就是說,本來從事活動的主體具有某種能力,但由于種種原因,尤其是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質,結果使自己缺乏自信,或者這種自信不夠堅定,從而影響你的活動效果,于是,你或他人要為你堅定自信注入心理動力。二是你的能力與其所要達到的目標本來不匹配、有距離,但你卻具有較好的心理素質,反而自己給自己鼓勁和打氣,具有自信的底氣。這種自信難能可貴,反而能推動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政治上的自信,主要是指具有政治身份的人為了達到預期的宏大目標和堅守穩定的政治立場所要求具有的集體意識,這種意識能使人們畫出最大同心圓,能堅定不移地去追求和實現共同的宏大目標。今天,我們強調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一定意義上就是這種政治上的自信。當然,并非僅僅如此,它還有其他的含義。

“趨勢”意義上要求的自信,是說歷史、時代、實踐發展的大趨勢是向好的,即蒸蒸日上、朝氣蓬勃的,我們所追求的宏大理想目標離我們越來越近,而且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一宏大目標,于是,我們要更加堅定自信,也會更加堅定自信。如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堅定自信,就屬于這種意義上的自信。而“差距”意義上要求的自信,是指人們所在的現實處境與所達到的理想目標還有一定差距,我們與他人相比,差距也不小,在這種情境下,一些人就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和認知,進而產生消極悲觀情緒。針對這種心理、認知和情緒,強調堅定自信,就意味著為了達到預期目標,從事主體活動的人不要為這種差距而“妄自菲薄”,而要正確認識這種差距,鼓舞自己的信心,迎頭趕上。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年代,是具有這種自信的。這種自信,能使人們取得積極效果,值得大大提倡。

二、習近平強調堅定道路自信的深層原因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番五次強調,黨員干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如今,堅定“四個自信”已經成為對黨員干部的一種重要政治要求,也是需要黨員干部具備的一種政治素質,還成為衡量黨員干部政治是否過硬的一個根本標準。為什么他特別強調要堅定“四個自信”包括堅定道路自信?

第一,為了堅守政治防線以及思想防線、精神防線、心理防線,鞏固我們的精神長城。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在追趕現代化。在追趕現代化的過程中,我們學習西方現代化建設的經驗、技術、管理方式,也利用一定的外資。這其中,確實呈現出“西強我弱”的“勢差”,西方一些發達國家對我國也確實“居高臨下”。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我國一些人出現“崇洋媚外”的心理,總認為“西方的月亮比中國圓”,甚至在一些領域出現了“洋教條”(凡事言必“西方”),出現“耕了西方地荒了中國田”的現象。在此種情境下,西方也借勢而為,對我國實行“文化攻心”“意識形態滲透”,用鄧小平的話來講,就是在打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長久下去,就會攻破我們的思想長城、精神長城、心理長城,出現思想解體的危險。習近平指出,蘇聯解體,首先是從思想解體開始的。1思想解體,就會動搖我們黨執政的思想基礎、精神基礎和群眾基礎。為鞏固我們的思想長城、精神長城、心理長城,堅守我們黨的政治防線,他特別強調要堅定“四個自信”,包括道路自信。

第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共識、凝聚力量。道路自信,是對中國發展方向、發展道路及其未來命運的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走中國道路。黨的十八大以后,習近平三番五次強調: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一目標,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一目標3。這實際上表達的是,要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一種緊迫感、責任感與使命意識、擔當意識。由此,就必須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識、凝聚力量,而凝聚共識、凝聚力量之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通過采取各種有效的方式和路徑,使我們的黨員干部堅定“四個自信”,包括道路自信,以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高度認同。只有這樣,才能畫出最大同心圓,才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

再次,這是對我國發展起來以后使大國成為強國即實現強起來需要具備的一種政治素養和心理素質的強調。黨的十八大以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發展步入新的歷史方位,這是我國發展起來以后使大國成為強國即實現強起來的新時代或新的歷史方位?;谖覈l展起來使大國成為強國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大趨勢,本應堅定“四個自信”,包括道路自信。然而,一些黨員干部卻在主觀上以及心理上對其依然缺乏自信,一些黨員干部在政治上對“四個自信”不堅定,有搖擺,一些黨員干部在感性層面具有自信,但還達不到理性自覺的高度。這些,都與我國發展起來以后使大國成為強國所需要的政治素養、社會心理不相適應。這種不適應,有可能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即實現強起來的障礙。由此,伴隨著我國發展起來以后使大國成為強國的大趨勢,需要黨員干部堅定“四個自信”,包括道路自信。

第四,這是對客觀存在、客觀事實的一種認知、認同。應當承認,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由于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一條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正確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而解決了中國問題,促進中國走向成功,也創造出了“中國奇跡”。就是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由此,我們完全有理由強調并堅定“四個自信”,包括道路自信。基于這一基本事實,習近平強調堅定“四個自信”,包括道路自信,就是要使黨員干部從理性自覺上達到對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知和認同,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堅定不移”。

第五,這是掌握話語權的需要。中國道路是中國話語的基礎,話語權是建立在中國道路不斷走向成功基礎上的,中國道路越成功,中國就越擁有國際話語權。道路不正確,沒有取得巨大成就,是難以持久自信的。同時,我們還要用中國話語表達好中國道路,不能把對中國道路的解釋權及其話語權交給西方。習近平強調堅定道路自信,其實質之一,就是堅定不移地堅持和發展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越來越具有話語權。

最后,為了確立中國共產黨人在精神上的主動性和主體性。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究竟要選擇什么樣的革命道路?在這一問題上,我們黨內一些同志往往受本本主義、教條主義影響,即注重從書本中找答案。由此,毛澤東撰寫《實踐論》《矛盾論》,來批判本本主義和教條主義。在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后,在中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1956年前后一段時期,我們黨曾受蘇聯模式的影響。改革開放以后,在中國如何建設并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當時本本主義、教條主義仍然束縛我們一些人的手腳,以致于我們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并合理利用外資時,一些人說這是“姓資”,認為這是走資本主義道路。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經過探索,終于找到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這就是說,我們終于有了自己的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而且這種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具有獨特優勢,既能解決中國問題,又有助于實現民族復興,也能促進中國走向成功,還能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是近代以來被歷史反復證明的客觀真理。這充分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內生性、獨立性、自主性和主體性,中國共產黨人具有了自己精神上的主動性和主體性。我們強調要堅定“四個自信”,包括道路自信,就是進一步堅定不移地確立中國共產黨人這種精神上的主動性和主體性。

三、堅定道路自信的理由和底氣

堅定道路自信的理由、底氣到底從何而來?這需要理論論證。

這里講的“道路”,主要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本質上是人類歷史發展一般規律、現代化建設普遍規律在中國國情條件下的一種具體實現方式,是世界現代化發展趨勢和潮流在中國的具體實現形式,它既體現人類歷史發展一般規律與世界現代化發展潮流,具有歷史必然性,也是中國共產黨人根據本國國情的一種具有自主性或主體性的選擇。它是在總結概括提煉“中國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發展起來的。

堅定道路自信,具有諸多理由。比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獨特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破解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一系列難題;中國道路較為成功地融合了不同時段的各種發展要素;中國道路為世界作出了生存性貢獻、發展性貢獻、制度性貢獻、文化性貢獻、和平性貢獻;中國道路創造了中國奇跡,促進中國走向成功;堅定“四個自信”有助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必須堅持中國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等等。然而,其中最為根本的理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獨特優勢,這種優勢就在于它立足中國國情、解決中國問題、促進中國成功、創造中國奇跡,它既具有歷史必然性,也具有道義性。這是我們堅定道路自信的最大底氣。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從根本上就是對道路問題探尋的歷史。從科學社會主義對空想社會主義的超越,到馬克思晚年對東方社會發展道路的探索;從列寧晚年對小農經濟占優勢的俄國如何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道路問題的探究,到蘇共二十大對斯大林個人崇拜的批判;從新民主主義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對革命道路的尋求,到1956年對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究;從改革開放新時期對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探索,到習近平多次強調道路問題是關系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第一位的最根本的問題1。這些,都表明對道路的探尋,是貫穿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一條根本主線。

近代以來,中國面臨諸多的問題,然而其中所面臨的最根本的問題,是“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這實際上就是中國走何種道路的問題。因為舊的制度被推翻以后,“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就成為第一位的問題。不僅如此,在新民主主義時期、社會主義改造以后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新時期,都存在著一個根本問題:中國向何處去?這里,也是把探尋中國革命的道路、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在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道路,作為第一位的根本性問題。近代以來中國的根本問題,首要就是道路問題1。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其實質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而每一次結合的核心問題,都是道路問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的“第一次”結合,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這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此次結合的核心問題,是關于中國革命的道路問題;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后,在中國要建設社會主義。在這一時段,毛澤東講,要實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建設具體實際相結合,這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實際相結合,他稱之為“第二次結合”,此次結合的核心問題,毛澤東明確講就是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問題;1978年改革開放新時期,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改革開放實際相結合,這次結合的核心問題,是探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道路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方位。從學術上講,這在實質上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邏輯相結合,其結合的核心問題,是實現強起來的道路問題。這就是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發展邏輯,其背后的底色、實質、核心、主題,就是對中國道路的持續探尋。

縱觀中國共產黨歷史發展的邏輯,縱觀新中國70年歷史變革的內在邏輯,縱觀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歷史發展的邏輯,其背后貫徹始終的一條根本主線,就是對實現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之道路堅持不懈的探尋。對實現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之道路堅持不懈的探尋,是中國道路的“三部曲”,或者說是中國道路的上中下三篇。中國革命道路,就是關于實現中華民族、中國人民站起來的道路,它使中華民族、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實現中華民族、中國人民富起來進而強起來的道路,它使中國民族、中國人民“富起來”進而“強起來”。實現“強起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方位的根本邏輯,是譜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的根本主線。正因為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才逐步使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勝利,使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成功,并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曾經在哲學上把它凝練地概括為: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立足歷史方位,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根本支柱,自覺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實施“兩大布局”,整合黨政主導力量、市場配置力量和人民主體力量并形成合力。這種概括,蘊含著要處理好中國道路之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客觀和主觀、民族性和世界性、守正和創新、權力和資本、成就和問題、政治話語和學術話語、中國研究和世界研究等一系列辯證關系,要把這一系列矛盾雙方結合得好,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基本特征,即具有濃濃的辯證性。中國共產黨能領導創造“中國奇跡”,因為其指導思想具有引領力,奮斗目標具有感召力,組織資源具有動員力,實現藍圖具有恒定力,化解風險具有應變力,自我革命具有凈化力。立足歷史方位也能創造“中國奇跡”,因為它能與時俱進地抓住社會主要矛盾、解決中國根本問題、確定治國理政的重點,能做到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根本支柱,這是對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的科學的戰略謀劃和戰略安排,而中國共產黨注重“一份部署、九份行動”“釘釘子”“踏石有印、抓鐵有痕”“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剛性執行力,注重一張藍圖繪到底,從而努力使這種戰略謀劃和戰略安排落細落小落實,這必然促進中國走向成功并創造“中國奇跡”。自覺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實施“兩大布局”,注重的是全方位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總框架、路線圖和“牛鼻子”,按照這種總框架、路線圖和“牛鼻子”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就會創造“中國奇跡”。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創不強。這里的“創”,就是“創造”“創新”,五大新發展理念的首要理念,就是創新發展。中國道路,尤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本質特征之一,就是創新。“北京共識”的提出者布雷默曾經認為,中國模式的關鍵在于創新。實際上,解決一系列中國問題,必須注重創新。創新發展,既是中國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解決中國問題的根本路徑。整合黨政主導力量、市場配置力量和人民主體力量并形成合力,也必然為創造“中國奇跡”注入強大的動力,因為黨政主導力量,在決策正確的前提下,能合理運用“舉國體制”解難題、辦大事、快發展,市場配置力量能解決效率問題和物質財富積累問題,人民主體力量也是促進中國成功、創造中國奇跡絕對不可忽視的一個根本因素。不僅如此,如果我們進一步從總體性上來講就可以發現,中國道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這蘊含著它堅持實事求是和人民中心相統一,堅持注重“舉國體制”和勇于自我革命相統一;立足歷史方位,蘊含著它堅持與時俱進和開拓創新相統一,堅持抓住社會主要矛盾和解決根本問題相統一;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根本支柱,蘊含著堅持物的發展和人的發展相統一,堅持動力機制和平衡機制相統一;自覺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實施“兩大布局”,蘊含著它堅持戰略謀劃和剛性執行相統一,堅持發揮比較優勢和補齊發展短板相統一;整合黨政主導力量、市場配置力量和人民主體力量并形成合力,蘊含著它堅持注重市場力量和人民力量相統一,堅持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統一。這十個“統一”,蘊含著強大的動力機制、平衡機制、治理機制,也蘊含著強大的動能和力源,因而有助于解決難題、辦成大事、加快發展,并共同構成創造“中國奇跡”的總體性原因。

中國道路由于上述具有規律性的內在邏輯,所以,它既證明照搬“西方道路”和蘇聯模式都不能解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完成不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總任務;又表明中國道路能破解發展中國家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難題和在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系列“兩難”問題,能夠有效克服發展中國家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后發劣勢”,創造了“中國奇跡”,因而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是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必由之路;還說明中國道路終結了“西方模式”是世界發展唯一道路的“普世模式”神話以及對“西方模式”的路徑依賴,開啟了實現現代化的道路之多樣化的“范式”,這就從深層次、根本上找到了徹底回答“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真實答案。就是說,要回答“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這三個根本問題,答案種種,但最根本、最徹底、最真實的答案,應到中國道路創造“中國奇跡”當中來尋找。到中國道路創造“中國奇跡”之中來尋求答案,最徹底、最根本,也最能說服人。換句話說,歸根結底,是由于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找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解決了中國問題,促進中國走向成功,創造了“中國奇跡”,所以,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在解決中國問題、促進中國走向成功、創造“中國奇跡”上既行,又好,也能!這就是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的最大底氣,就是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的充分理由,就是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的根本原因。有些相關成果未基于中國道路及其成功來解釋與說明“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從學理和實踐層面來看,應當說還不夠徹底。

堅定“四個自信”,道路自信是基礎和前提,也最為根本。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作為實踐范疇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正確且成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才正確且科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才正確且有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才正確且有價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都是建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基礎上的,只有堅定道路自信,才能進一步堅定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如果缺乏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建立不起來的。一種觀點認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之所以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從根本上是由于我們開創并不斷發展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制度優勢。這種觀點有一定的合理性,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確確實實具有優越于西方某些制度,比如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在科學決策的前提下運用“舉國體制”,整合黨政主導力量、市場配置力量、人民主體力量,等等。然而,這種所謂的制度優勢是包含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之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制度的維度,比如上述所講的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在科學決策的前提下運用“舉國體制”,整合黨政主導力量、市場配置力量、人民主體力量。雖然有些制度不完全包含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之中,但都是建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基礎之上的。所以,當我們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時候,實際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就包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習近平反復強調:道路問題是關系我們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的“第一位”問題,是貫穿我國整個革命、建設、改革時期的“根本”問題,道路是黨的“生命”,道路決定“命運”!我們反復強調這些濃墨重彩的表述,覺得還是具有重大意義的,更是值得我們特別關注并進行深入思考研究的。

本文寫作于2019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潞西市| 佳木斯市| 阳高县| 西林县| 岑溪市| 宽甸| 惠水县| 黔江区| 自治县| 蓬莱市| 安阳市| 图们市| 阳新县| 泰兴市| 宜兰市| 霍州市| 五华县| 青阳县| 宁都县| 汉寿县| 清新县| 新安县| 临武县| 沛县| 凤庆县| 云和县| 剑川县| 印江| 舟山市| 富平县| 松滋市| 葫芦岛市| 民权县| 禹城市| 南康市| 塔城市| 洮南市| 永和县| 伊宁市| 思南县| 东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