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5.4 路基濕度測試及評價

為了掌握既有路基土濕度沿深度方向及橫斷面方向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用螺旋鉆和環(huán)刀在既有路基進行現(xiàn)場取土(圖3-5),并室內(nèi)測試含水量。所選橫斷面的路基填土高度為3m,橫向從中央分隔帶到路肩布設(shè)A、B、C、D、E、F 6個測點;每個測點在不同深度位置鉆取土樣,上部間距為10cm,下部間距為20cm,計19個取土深度?,F(xiàn)場測點布設(shè)如圖3-6所示。

img

圖3-5 路基含水率現(xiàn)場測試

img

圖3-6 測點布置圖

對不同測點、不同深度的土樣進行含水量測定,得到道路橫斷面不同點位既有路基土濕度沿深度的分布如圖3-7所示。分析表明:

img

圖3-7 不同測點的路基含水量分布特征

(1)靠近中央分隔帶的A、B測點,路基土濕度沿深度方向的分布呈現(xiàn)相同的趨勢,即上部路基土的濕度在一定深度范圍內(nèi)波動(22%~25%,平均值為23.5%);而且,隨測點距中央分隔帶距離的增加,路基土濕度波動的深度范圍變小,由1m左右變化為0.6左右;而下部路基土的濕度表現(xiàn)為隨深度的增加而逐漸增大的特點。

(2)鋪面中部正下方的C、D、E3個測點,路基土濕度沿深度方向的分布規(guī)律基本相同,在整個路基填土范圍內(nèi)均隨深度的增加而逐漸增大。

(3)靠近路肩邊緣的F測點,路基土濕度沿深度方向的分布表現(xiàn)出與A、B測點相近的規(guī)律,即上部波動、下部隨深度增加而逐漸增大。上部濕度波動的深度范圍約0.5m,含水量在22.7%~24.2%之間。

分析形成上述濕度分布的原因,一方面,在較高地下水位條件下,由于鋪面的存在,既有路基的濕度狀況受地下水控制。作為非飽和土,路基土的基質(zhì)吸力沿深度線性變化,從而使含水量隨深度增加而逐漸增大。另一方面,大氣降水通過無硬化處理的中央分隔帶和邊坡浸潤相應部位的土體,由于毛細作用,濕度產(chǎn)生橫向遷移,致使臨近中央分隔帶和路肩下的路基,其上部一定深度范圍內(nèi)的濕度在相對較大的狀態(tài)下波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福县| 志丹县| 定陶县| 顺义区| 临城县| 微山县| 鸡东县| 那坡县| 浙江省| 井研县| 车致| 北海市| 富宁县| 阿尔山市| 永川市| 抚松县| 上饶市| 广汉市| 施甸县| 徐汇区| 潼关县| 保定市| 清新县| 神木县| 布尔津县| 金华市| 遵义市| 南开区| 海城市| 肥东县| 神池县| 阿克苏市| 灵寿县| 房山区| 色达县| 宝应县| 寿阳县| 全椒县| 汾西县| 恩平市| 祁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