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形勢下我國就業問題研究
- 譚永生 李爽等
- 2251字
- 2020-09-17 18:19:52
四、新形勢下我國勞動力需求趨勢預測
除經濟增長外的其他因素對勞動力需求也有深刻影響。技術效率、資本投入和勞動投入共同決定了產出,既定條件下的經濟總量、資本投入和技術效率共同決定著勞動力需求,經濟增長是擴大勞動力需求的必要非充分條件,資本對勞動力既有替代效應也有拉動效應,技術可能是勞動節約型的也可能是勞動驅動型的。中國的經濟增速開始逐漸放緩,中國同時還面臨外需減弱、產業結構轉型、勞動力成本上升等新形勢,上述新形勢對我國勞動力需求會產生怎樣的影響?這個問題的回答需要建立在扎實的實證研究基礎上,下面將用計量經濟學模型系統回答和解釋上述問題。
(一)模型設計
根據(Fu,Balasubramanyam,2005)和(Greenaway,Hine,Wright,1999)的方法,假設地區i在時期t的Cobb-Douglas生產函數具有以下形式:

在上式中,GDP為地區生產總值,A為技術效率,K是資本存量,L為勞動力需求,γ是技術效率對地區生產總值的彈性,α和β是要素比例系數。根據利潤最大化的生產者均衡條件,勞動力的邊際產品應該等于工資,資本的邊際產品應該等于資金成本,根據這一條件,再對Cobb-Douglas生產函數兩端取對數,可以得到地區i在時期t的勞動力需求函數為:
lnLit=σ0+σ1ln(wit/c)+σ2ln(GDPit)
在上式中wit表示平均工資水平,c是常數。σ0是技術效率和要素比例系數的線性組合,已有的研究表明,技術效率同產業結構、城鎮化率、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國民收入支出結構、外商直接投資有密切的關系,綜述所述,實證模型可以變換為:
lnLit=μ0+μ1ln(wit)+μ2ln(GDPit)+μ3ln(agrit)+μ4ln(urbit)+μ5ln(labit)+μ6ln(capit)+μ7ln(nxit)+μ8ln(fdtit)+εit
在上式中,L表示年末從業人員數,w是勞動者人均報酬,GDP表示地區生產總值,agr是第一產業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占比,urb表示城鎮化率,lab表示勞動者報酬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占比,cap是固定資本形成額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占比,nx是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占比,fdi是外資在外企注冊資本中的比重,ε表示殘差項。
(二)統計描述
我們利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2000-2010年的面板數據對前文所述的模型進行估計,變量包括就業人員、勞動者人均報酬、地區生產總值、第一產業增加值的比重、城鎮化率、勞動者報酬的比重、固定資本形成額的比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的比重、外資在外企注冊資本中的比重,前三個變量是直接進入模型,后面幾個變量共同決定了前文所述的技術效率,所有變量的簡單統計描述如表3-1所示:
表3-1 變量統計描述

續表3-1

模型中主要變量的相關圖如圖3-21所示,綜合所有的省份的數據,很難看出各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因此需要更為精細的計量分析,前文的模型將分別用最小二乘法和固定效應模型進行估計,除了用對數模型估計外,我們還會對原始數據進行估計,以確保模型的穩健性。

圖3-21 模型主要變量的相關圖
(三)分析結果
在對本文的最終模型進行性估計前,我們先用原始數據對模型進行估計,估計方法分別用了最小二乘法(OLS)和固定效應法(FE)回歸結果分別見表3-2的第1列和第2列,在最終模型中,用固定效應法估計了對數模型,對結果的討論主要圍繞表3-2的第4列展開,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參數的符號和限制性在不同的模型和方法下沒有發生顯著變化,說明模型是穩健的。
表3-2 計量分析結果

注:****、***、*分別表示在1%、5%、10%的顯著水平下統計顯著。
實證結果表明:①勞動者人均報酬對勞動力需求具有顯著的負面影響,勞動者人均報酬每增加1%,勞動力需求就會降低0.47%,近期和未來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不利于勞動力需求的增加,用工單位尤其是企業可能通過資本等其他要素替代勞動;②經濟總量對勞動力需求有顯著的正面影響,經濟總量每增加1%,勞動力需求便會增加0.60%,隨著經濟增速的放緩,未來一段時間的勞動力需求的增速也會隨之放緩;③第一產業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越大,勞動力需求就越小,這一規律在統計上顯著,具體而言,第一產業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每降低1%,勞動力需求便會增加0.08%,因此,隨著工業和服務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進一步增加,勞動力需求會進一步增加;④城鎮化率每增加1%,勞動力需求顯著增加0.05%;⑤勞動者報酬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每增加1%,勞動者需求顯著增加0.58%,因此,收入分配結構的合理調整可以有效地增加勞動力需求;⑥固定資本形成額在GDP的比重越高,勞動力需求越低,這一規律在統計上顯著,具體而言,固定資本形成額在GDP的比重每提高1%,勞動力需求就降低0.09%??梢娍客顿Y穩增長非常不利于擴大勞動力需求,因為投資的產業多為資本密集型產業;⑦凈出口在GDP中的占比對勞動力需求的影響不顯著,中國勞動力成本優勢的逐漸削弱和要素稟賦結構的升級是統計不顯著的可能原因;⑧外資在外企注冊資本中的比重越高,勞動力需求越小,因為外資投資的產業多以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這類產業的發展并不利于擴大勞動力需求。
(四)預測
基于前面對經濟總量和勞動力需求之間的關系分析,以及在六種擬設情景下的我國GDP增長率,我們對2012年我國勞動力需求和城鄉勞動力需求的增長率情況進行預測,具體的預測模型如下:
勞動力總需求和非農勞動力需求的預測模型:

鄉村非農勞動力需求的預測模型:

預測模型的回歸結果見表3-3。
表3-3 勞動力需求的預測結果

注:***、**分別表示在1%、5%的顯著水平下統計顯著。
根據未來幾年的經濟增長率,上述模型也可以預測在現有的經濟增長模式下我國的勞動力總需求。由于其他經濟變量的不可預測性,本模型只能根據經濟總量模擬勞動力需求,而無法考慮技術進步和結構變化等因素的變化對勞動力需求結構的影響。具體的,我們將2012-2015年的年均經濟增長率設為7.5%,2016-2020年的經濟增長率設為7%。2012-2020年,中國的勞動力需求預計將達到7.8億-8.0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