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簡投資:低風險、高收益的菜鳥投資之道
- 流水白菜
- 3539字
- 2020-09-18 17:10:38
第六節 財務自由之路
一、投資理財的收益對比
2、4、6、8、10、15、20這個定律,是我對投資理財的一個總結。這個規律是比較簡化的。比如,沒有考慮信托的收益,沒有考慮房產的收益,當然,也更不會去討論比特幣這類的特殊投資。前些年,信托的年回報率是10%,而且很多有剛性兌付;長期來說,房產投資和股市投資的收益應該差不多,但房價已經漲了20年了。此外,不同地區的房價可能天差地別。這里,我就簡單地討論一些我認為可以用來和股市對比的投資:
1.根據美國長期的統計,散戶的平均年化收益率為2%。
2.銀行的理財、企業債的投資,平均年化收益率為4%。
3.購買主動型基金,由于高昂的管理費,所以平均年化收益率為6%。
4.指數基金投資,長期平均年化收益率為8%。
5.如果有把握做到平均年化收益率為10%,那么自己投資就有意義。
6.能長期平均年化收益率為15%,時間長了,就財務自由。
7.能長期平均年化收益率為20%,恭喜你,中國的巴菲特。
二、不投機,只投資
從大類資產來說,雖然投資股市的回報率遠高于債券等,但這終究是理財不是發財。正常來說,普通人的本金、投資能力,都需要時間的積累,所以大多人投資的目標,并不是讓自己財務自由,而是讓自己未來生活過得更好,讓自己的理財能力顯著高于其他人。
但從散戶長期的統計來說,投資股市不如買銀行理財產品。因為股市門檻低,很多人就認為股市容易賺錢;因為股市波動大,很多人就以為股市能發財。他們被股市騙了,被媒體的財富故事騙了,被自己的貪心蒙蔽了。所以,從統計的角度來說,最終大多數人會發現,股市不僅費心、勞神,而且回報往往不如人意,甚至虧損。還不如拿錢買銀行的理財產品,買保險公司的產品,讓自己專心工作,這樣生活會過得更好。
股市是不確定的,我們要能在不確定的市場尋找確定性,在不確定的世界里,尋找確定性。銀行理財,有它的確定性,但長期來說,收益太低。股市也有確定性,長期賺錢的投資者,總是能慢慢找到那些不變的東西,然后遵循這些規律,長期、穩健地通過復利來盈利。
股市的中短期是不確定的,但長期來說,還有一些是確定的:
1.靜態的估值,是確定的。我們很容易知道,這幾年股市估值很低,至少不高,買入滬深300這樣的指數基金,長期持有可以獲得遠高于銀行理財的收益。3000點左右的股市估值,相對于中國過去30年的股市,也相對于其他可比國家的股市,尤其相對于中國的樓市來說,很低。
2.股市里,不僅有熊市,也有牛市。股市一跌,很多人以為天永遠是黑色的。但所有人都知道:當股市估值很低的時候,牛市就是確定性的,也是大概率會發生的。
有人做過一個不恰當的計算,來估算牛市的概率:
一件事,成功率是1%,反復嘗試100次,至少成功1次的概率是多少?成功率是1%,意味著單次失敗率是99%;按嘗試100次來計算,每次都失敗的概率是99%的100次方,約等于37%。成功1次的概率應該是100%減去37%,即63%。一件事經過反復嘗試,它的成功率由1%奇跡般地上升到不可思議的63%。類推一下:一個低估值的市場,它每天從熊市變成牛市的概率,假設只有1%,那么你持有100天,它變為牛市的概率,就上升到了63%。
但我們知道,熊市久了,股票便宜久了,就會有牛市。只不過,我們不知道牛市是下一秒還是下一年罷了。所以我們說,投資股市要長期投資。
3.股市在未來還存在。再過10年,我們是否還在討論股市,我們投資股市,是否還會提到市盈率、市凈率、分紅率這些概念。我們知道,除非遇到日本那樣先漲了100倍再開始下跌的市場,除非一個國家都消失了,那么熊市里欠你的,不僅未來會償還給你,還會給更多——連本帶利??纯疵绹?,出了多少大新聞,再想想巴菲特賺錢的同時,他的內心有多強大。
大多人研究市場,不研究企業;大多人研究企業,只研究催化劑或者題材。大多人追求暴利,但又沒有相應的能力。大多人每天心存僥幸,天天想去股市里偷菜。股市賺了,佩服自己;股市跌了,說中國股市無能。這樣真的好嗎?有些投機者,投機多了,還總結出很多血淋淋的經驗,說每個老股民,身上都帶著一把割肉刀。算錯的時候,就要止損。止損的次數一多,資產自然就縮水了。
我認為這種人也許買銀行理財產品會更好些,不僅資金更安全,而且還會有更多時間去享受生活。
打麻將前,四個人的資金總額是確定的。打麻將后,有人贏錢,有人虧錢,但總數是不會變的。每年公司能給股市帶來多少利潤,是確定的,通過在市場交易后,有人賺錢,有人虧錢,但總數(不考慮交易費用)也是不會變的。看到不變,就破除了市場的幻覺。
有些時候,我會用小學學過的數學,去破除一些現實中的幻覺。股指每年平均增長6%,分紅2%。這樣,根據“72定律”,如果在3000點是合理估值,那么我們將在2031年見到6000點,2031年與2007年之間相差約25年。而創業板在2031年,估計還很難回到4000點。這樣討論股市,很多人覺得真沒辦法在股市愉快地投資了,但這就是股市的真相。
每一次股市暴漲或者巨幅下跌后,投機的人們對股市的看法,是更多的上漲和更劇烈的下跌。我印象最深的是2006—2007年,股市從1000點漲到6000點,全國人民高喊10000點。而從6000點跌到1600多點后,大多人對股市諱莫如深,說股市吃錢。人們總是這樣,我們不能和這些人同頻。
但投資的人知道,商店打折促銷的時候,商品更便宜。
房價大跌的時候,買入的資產,日后會有更高的回報。
股市也一樣,大熊市里,別人恐懼的時候,意味著買入的股票,未來長期會有更高的收益。
投資沒有那么簡單,也沒有那么難。
下一秒是牛市還是熊市?是無法預測的。預測可以帶來快感,但僅僅是帶來快感而已。但投資可以不預測,不期待。
投資,只需要相信復利,清晰地知道股市的長期合理收益。
投資,只需要合理價格,最好是低估的時候買入持有,一年兩年三年安靜地持有,就可以了。
三、財務自由之路
要達到財務自由,一般是三個手段并行:省吃儉用,積累投資本金;提升自己的賺錢能力,更快速積累自己的第一桶金;積極投資,擅于投資,到有魚的地方釣魚,到有魚的地方釣到大魚。
財務自由這條路并不好走。但如果好走,財務自由也不會讓人們羨慕了。
大多人沒有第一桶金,所以最初用來投資的本金,是一個月一個月節省下來的,最笨但也最實在。對大多人來說,投資就是穩定的復利性增長。作為一個普通的投資者,年10%的回報率已經是不錯的預期,年15%的回報率是很高的預期,長期維持年15%的回報率非常難。
理論上說,復利回報率達到10%是很難的,15%更難。所以掌管大量資金的投資大師,往往長期能做到的也就是10%~15%。但由于我們資金少,因此機會會相對多很多。機會多,還要把握得好,也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甚至有一定學習能力。對大多人而言,比較理想的做法是配置指數基金。
想提高自己的投資能力,必須看清楚股市的四道門,過一道門,投資能力就上一個大臺階。
第一道門:分隔了理財和投資。股市7賠2平1贏,所以在股市里做到盈利,就戰勝90%的人了,這一道門,分隔了盈利和虧損。但僅僅這樣還不夠,股市里,你要做到年盈利8%,這樣比長期買銀行理財高4個點,這一道門,還分隔了理財和投資。
投資股市的長期年回報率為8%,就可以戰勝大多人,做到也很容易:股市的長期年回報率在8%~10%,買基金的要扣除基金的管理費等費用,買賣股票的要扣除交易的費用,所以年回報率在8%,還是可以做到的。
第二道門:消除摩擦成本,快速提高收益。有一個秘訣就是少交易,這樣你的回報率有可能就達到年化9%了,不要小看多一兩個點的回報率,復利之下無小利。
第三道門:通過伴生收益,大幅提高投資能力。跨越前兩道門,需要的是平常心、本分之心,不博而博得收益。后兩道門,需要的是你自己的努力,以及一點點天分和堅持。伴生收益是什么?比如搖新,每年平均可以提高5%的收益率(過去更高);比如搖可轉債,可以提高1%的收益率;比如AH互換??傊?,你要找辦法,無風險地提高收益。
第四道門:王者收益。找到普通的股票,找到伴生收益,讓收益率達到15%。如果再用一些特殊的手段,比如找到好公司,那么每年的收益率可以再加5%;比如利用中國股市的大起大落,做大波段,五年賺一次50%的牛熊波動,每次波動增加5%的收益率就好。這樣,你也可以每年增加5%的收益率。15%加5%就有20%。再多,看運氣。
但無論怎么說,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清財務自由的全貌。普通人能做的,就是通過日積月累,前期省吃儉用,做到長期8%~15%的復利增長。有能力的,可以讓自己多賺一點錢,讓自己更早實現財務自由。當然,有些人運氣好,這條路會走得更輕松一些。
我們因何投資?
投資股市,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理由,但我認為,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首先是為了保證購買力不被通脹所剝奪,所以投資。
其次,下面這些理由,我也非常同意。
有些人喜歡投資,所以投資。
有人為了看淡金錢,所以投資。
有人為了做想做的事情時沒有經濟上的顧慮,所以投資。
但投資并不容易,做好投資,跨越了一個一個牛熊,我們理當更容易實現我們的人生目標。
股市賺錢的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