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簡投資:低風險、高收益的菜鳥投資之道
- 流水白菜
- 4360字
- 2020-09-18 17:10:37
第四節 死亡模式和共贏模式
每次大牛市,都有一個問題,我們賺的錢從哪里來。因為在牛市里,大多日子都是上漲的,一年12個月,上漲10~11個月;一個月有30天,有20多天是上漲的。每天早上一開盤,很多人賬戶上的錢就變多了,真的讓人熱血澎湃。但錢賺多了,也會有煩惱,也會有困惑,就會擔心,這一切都是夢。所以也就會問,股市賺的錢,究竟來自哪里。
這個問題其實想想,也很簡單:牛市里,股市賺的錢中的一小部分,是公司增長賺到的錢,也就是上文我們說的,每年8%的回報。另外一大部分,是過去的人低賣的,或者未來的人高買的。后一種,我們稱之為博弈,或者我個人喜歡說打麻將賺的。因為在牛市里,最大的收益來源于后者,前者的收益占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所以,股市里所有人都喜歡牛市,都熱愛牛市,都一年365天盼望著牛市。牛市,象征著財源滾滾,代表著財務自由可以輕松實現。
但我們討論股市時,還是要從牛熊中跳出來,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看,才能更容易理解股市。
一、股市的死亡模式和共贏模式
死亡模式
從中短期來說,股市是零和游戲。由于存在高昂的交易費用,甚至是負和游戲。旁觀者可以看到,股市里金錢永不眠,財富在高速流動!財富沒有增加,只是不斷地在重新分配;今天有人賺錢,明天有人虧錢,今天賺明天的錢,明天賺后天的錢。一個人在一段時間賺錢,另外一個人在另外一段時間里虧錢。本質上,這種交易游戲,就是互相摸口袋,就像打麻將一樣你贏我輸,是一場人和人博弈的、永無止境的戰爭。這種模式,是極為殘酷的死亡模式:7賠2平1贏!
平日里,我們崇拜的那些投資高手,從某種角度來說,他們也是我們博弈的對手。那些無償分享給我們研究報告的券商,從某種角度來說,也是殺機重重,他們擁有資金、信息、專業、經驗等全方位的優勢。因此,普通投資者要想勝出并不容易。
共贏模式
只要是游戲,就是客觀可被破解的,就是可以有正確方法通關的。因為游戲的入口有兩個通道,它不僅給喜歡刺激的人一個可以高速換手的通道,也給想通過投資獲得合理收益的人,打開一扇安全的大門。
你意識到這個世界不是為你而造,不會特別為難你,你就能慢慢找到前行之路,你就能看到這兩扇門,從而把選擇權留給自己。每個人,都可以不參加死亡競賽;每個人,都可以尋找一種和其他投資者共同賺錢的道路。
這兩條道路,一言以蔽之:
你投資,它給你投資的回報;
你下注,它給你下注的結果。
你想和高手博弈,它就把你和他們放在一張牌桌上。你專注公司,公司賺錢了、發展了,你就賺錢了。股市賺錢之路千萬條,靠分享公司盈利增長帶來的利潤,是最簡單的一條。上山打虎,下海擒龍,那是英雄的世界,你可以把那個世界留給英雄們。
思路決定出路
投資,無非兩個步驟:
第一,找到估值未來能提升的好公司;
第二,分享公司帶來的長期收益。
有些人說市場上機會很少,但真的是這樣嗎?從我個人的投資經歷來說,這個世界,機會一直很多。當年我投資中國平安的時候,發現它是行業中最好的公司,估值低于其他保險股。而保險公司,還處于總體被低估的狀態。那時候,買入中國平安,就很容易獲得估值大幅提升帶來的收益。有幾年,中國最出色的銀行股,招商銀行,當其估值和其他銀行股一樣的時候,買入招行回報豐厚。而那時,買入銀行股,平均也能獲得年化15%左右的長期回報。2007年最耀眼的明星,是中國平安和招商銀行。如果你知道這點,那么在行業總體被低估,同時虎落平陽的時候,至少會關注和思考它們。所以,有些時候投資股市很難,但找到好公司,并沒有那么難,甚至以便宜的價格買入好公司,也有不少機會。
識人與看公司
孫正義當初投資馬云賺了上千倍,原因很簡單,阿里巴巴賺錢賺瘋了。香港股市,騰訊的股價一度高漲600倍。原因何在?看看所有人的手機,都在用微信。看看王者榮耀,是怎樣風靡大熱。企業增長,帶來盈利增長;盈利增長,帶來股價上升。
但有一點,請你千萬記住:卓越的公司,非常之少,正如這個世界上,年薪百萬的人群,一定占比極低。有一項統計告訴我們:這個市場的指數增長,是由極少的股票貢獻的。根據諾亞控股首席經濟學家夏春的統計:1990—2018年這段時間內,全球共出現了61000多只股票。在這61000多只股票里,表現最好的811只股票(占比1.3%)的總收益就達到了45萬億美元,剩下占比98.7%的股票,在29年時間盈虧相抵后創造的財富和同期美國一個月期國債相同。并且,這45萬億美元財富中的1/4來自于31家公司,占比為0.05%。這些給投資者帶來長期巨大收益的股票,均是各個國家家喻戶曉的行業龍頭股。
長期拉動股市上漲的力量,不符合二八法則,在過去29年里,這樣的全球股票只有1.3%,即使從1926年算起到現在,這樣的美股也只有4%。為什么在1990年之后,就只有1.3%而不是4%了?我認為,主要是美國股市經歷了20世紀80年代的大漲。所以,我們還是選取4%這個數據。
另外一個數據是,過去十多年,美國納斯達克指數漲了接近6倍,但跑贏指數的個股和漲幅在3~6倍的個股大約都只有10%,同樣,過去十年,在美國上市的15400只股票(包括非主板上市的股票)中,只有約9.5%跑贏了標普500指數。過去十年,跑贏與香港恒生指數掛鉤的盈富基金的只有13%。通過這個數據,我們得出的結論是,自己選股票,跑贏指數基金的概率,也就10%左右了。
所以,識人與看好公司都不容易。但首先,你要有這個認識。知道一個人收入高,往往是他的能力高;一家公司股票長期上漲,是因為它賺錢多。
大道至簡
投資的時候,很多人不懂得拆解股市漲跌背后的原因。2000—2019年,港股盈利增長貢獻為6.5%,股息率貢獻為3.2%。理論上,長期持有恒指,年回報率可達到9.7%,但估值貢獻-4%。年化復合回報率僅為5.7%。所以討論盈利增長的時候,我們必須假設估值不變;投資股票的時候,我們最好投資估值比較低的公司或者指數。
低估值,一般來說,指的是低市凈率、低市盈率;高成長,一般來說是盈利增長高的;好公司,一般是指凈資產收益高的公司。有些時候,分紅率高,也是一個標準。理解了這些詞,我們的投資就有了坐標,就有了思路。
咆哮著的七情六欲
做好投資,我們往往不僅要理解市場、理解公司,還要理解人性、理解我們自己。每個人的內在,都有咆哮著的七情六欲,上百萬年的基因塑造了我們,也悄無聲息地操縱著我們的系統。我們投資股市,要奪回系統的控制權,先給自己重裝系統、重裝App,這有利于我們在殘酷的股市游戲里玩得更好。
什么是你的一部分,即使你閱讀大量相關書籍,也無法被改變?是人性。優秀投資者的“護城河”是什么?是反人性。人性,已經存在百萬年了;而股市,也就只有一兩百年,我們的大腦還來不及進化。
少的盛宴
漲跌不驚,長期投資才能有很好的回報。比如2014—2019年,你買銀行這個賽道。年復利增長率能達到驚人的20%(15%的年回報加5%的搖新收益)。即便中間出現了股市暴跌、熔斷、貿易摩擦……買賽道,是承認自己能力不夠,同時又捕捉得住大機會。買賽道,你完全可以不管過去五年銀行股有三五十個利空,不管股市有數十次暴跌。你就是簡單地躺在那里,有新股搖新股,沒新股就不看股市。
股市投資,是殘酷的,它不斷制造著賺錢很容易的幻覺。但它又一直是:少數人賺錢、少數股票賺錢、少數時候賺錢。大多時候,我們即便看對了公司也要忍受股市的劇烈波動,如何保證在少數時候來臨的時候我們在場,是投資藝術的關鍵所在!
同樣,每次熊市的時候,很多人也在懷疑,自己賣出后虧的錢跑到哪里去了,和前面一樣,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你買貴了。你的高位買入,成為前人成功的重要原因。另外一部分原因,也可能你在便宜的時候,賤賣了你的股票。
二、股市的第一性原理
如果你不賣,就不會虧,在有些人眼里,這是股市最大的笑話。所謂熊市,就是股市不斷地下行,大多股票動不動就下跌。一直跌到你每天都心驚肉跳,再也不愿意看股市為止。所以,從趨勢的角度來說,你不賣就會越虧越多。但在價值投資者眼里,持股不賣其實是熊市最好的投資策略。因為你持有的公司每天都在賺錢,甚至還在飛速前進。股票下跌,只是一些人把他們的資產用低價賣出,你如果有錢,就買一些。但如果沒錢,那么也最多表達一下貪婪之心。
在股市里的絕大多數人,都高估了股市短期能帶來的收益,而低估了長期帶來的收益。大多人都無限放大了眼前的利益或者困難,而忽視了股市長期有限但穩定的收益。
所謂短期,不是一周或者一個月,而是半年、一年以上;所謂長期,至少也是三年五載。這些年,大盤在3000點以上風風雨雨,但很少人會想到,過不了幾年,這個上下不明的點位,就將上移到4000點。幾年前,這個點位在2000點附近,但現在,認為股市會回到2000點的,百中無一。也許有人會說:2007年大盤6000點;2015年大盤5000點。但那是大盤瘋狂的時候,是全民熱血炒股的時候。當我們不以瘋狂作為投資坐標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相信:斗轉星移,時間會源源不斷地賦予股市價值。
在我們離開股市制造的幻覺后,思考股市。
在我們明白了牛熊市制造的偏差后,思考股市。
我們就很容易得到這樣的結論:
股票是生意的一部分,這個不言自明的道理,就是股市的第一性原理。或者說,股票是生意的一部分,在這個世界上已經被知曉50年、100年了。任何一個人,只要愿意思考,都會得出這個結論。同時,在股市的第一性原理下,我們還可以有以下三個推論。
第一,上市公司每年能產生利潤(價值)。這個利潤,要么被分掉;要么留存公司,作為資本,產生更多的利潤。長期來說,指數總是會上行的,而且回報率在年8%左右。翻看人類歷史,無論中外,都有一個大治大亂的波動。其根源是:人類的資源,在某個發展階段有個上限,而繁榮后人口會飆升,人口太多就必然有吃不飽的時候,最終就有饑荒、瘟疫、戰爭等讓人口回到低位,之后進入下一個循環。現代社會資源的井噴打破了這個循環,另外現代人也不再無節制地生孩子。
股市也是如此,股市的長期回報率如果是8%,那么牛市上漲到一定時候就會反轉,泡沫積累到一定時候,就會導致市場的崩潰。這個崩潰的原因可以有千萬種,但根源是市場無法提供這么多的利潤。而歷經崩潰式下跌后,由于企業利潤的積累,新一輪牛市就慢慢來了。牛熊的市場,當然不會簡單地反復,一定會加上一個隨機數,使其更加變幻莫測。每次股市的瘋狂,或者每次股市的崩潰,必然都有一個故事,一個所有人都相信的故事。因為是故事,其真實性大大借助了情緒,借助了想象,所以我們日后看起來,就明白人們為什么總是習慣高買低賣。
第二,基于市場波動產生的低估值,買入后不是風險太大,而是長期回報更高。如果市場很熊,那么只需要知道:市場在醞釀一輪新的升勢。但由于有隨機數的存在,這輪升勢什么時候來,是否再經歷一輪甚至數輪的下跌都不可判斷。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新一輪升勢后,這些很熊時候買的股票,未來會回報更高。
反之亦然,有人說,日本股市已經20多年不漲了。但他們知道嗎?20世紀,即便考慮到最后10年股市的崩潰,日本也是世界股市回報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在崩潰前,日本股市整整漲了100倍。
第三,當一家公司的資本回報越高,其長期的股市回報也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