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價值崩潰(2)
- 夢游者:浮生三夢
- (奧地利)赫爾曼·布洛赫
- 1284字
- 2020-09-10 10:25:18
在這個時代中,讓人最為驚訝的,恐怕就是建筑藝術風格了。
徒步走過這些街道后,我總是會帶著滿身的疲憊回到家里。
我根本不用特意觀看房屋的正面;它們讓我感到擔心,哪怕我不抬眼相看。
有時候,我會躲到那些被人大贊特贊的新建筑中,但——這肯定不公平,梅塞爾無疑是一位偉大的建筑師——我總覺得,梅塞爾設計的哥特式百貨商店看起來有些可笑,而且這是一種令人厭惡和疲憊的可笑。
這讓我感到非常疲憊,幾乎讓我對古典風格的建筑失去信心。但我還是喜歡申克爾建筑風格的恢宏粗獷和簡潔純粹。
我相信,懷著討厭和憎惡之情欣賞建筑藝術表現形式的時代,歷史上從未有過;這都留給了我們的時代!
在古典主義興起之前,建筑是一項自然功能。
也許,人們根本不會去看新建筑,就像人們用不著去關心一棵新栽的樹一樣,但只要看到了,人們就會知道,有什么美好自然的事情發生了;歌德時代的建筑在歌德眼中就是這樣。
不,我不是唯美主義者,也肯定從來都不是,盡管有些方面可能給人留下了這種印象;我同樣也很少對往事多愁善感,為既往時代涂脂抹粉。
不,隱藏在一切厭惡和疲憊之后的,是一個非常可靠的傳統認識,即對于一個時代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時代風格。
在人類歷史上,每個時代都有鮮明的風格,尤其是建筑風格,而且也只有有鮮明風格的時代,才稱得上是一個時代。
也許有人會反對我的觀點,認為我是營養不良才會如此疲憊和敏感的。也許有人會對我說,這個時代有非常簡潔的機器風格、大炮風格和鋼筋混凝土風格,也許有人會對我說,這個時代的風格要隔幾代才會被人理解。
嗯,每個時代都有一種小風格;甚至折中主義[18]盛行的德國經濟繁榮時期,也都有自己的風格。
我甚至承認,風格意志已經被技術拋在身后,新材料還沒有獲得相應的表現形式,所有令人擔憂的比例失調問題,目前仍然無法解決。
畢竟,無人可以否認,新的建筑形式,無論是決定于新材料,還是決定于個人的無能,都已經失去了一些東西,甚至是故意放棄和肯定有理由放棄的東西,使新的建筑形式截然不同于以前任何風格的東西:裝飾的特點。
當然,人們也可以將其譽為優點,并堅持認為,人們現在才懂得如何合理應用材料,在建筑設計中放棄畫蛇添足式的無用裝飾。
但“合理應用材料”這個術語不就是個現代的流行語嗎?難道哥特式風格或其他某個時代的建筑風格都不符合材料特性的嗎?
把裝飾看作畫蛇添足之舉的人,不明白建筑的內在邏輯。
“建筑風格”是一種邏輯,一種貫穿于下至平面圖,上至頂部輪廓這個建筑整體的邏輯,而在這個邏輯內部,裝飾僅居末尾,只能在小處體現統一和劃一的整體主導思想的細微差異。
無論是不能還是拒絕使用裝飾,在這里并沒有任何區別,僅意味著,這個時代的建筑藝術表現形式與所有早期風格都截然不同。
只是,明白了這一點又有何用!
裝飾形式既不能通過折中主義塑造出來,新的裝飾形式也不能在不沾染凡·德·威爾德式可笑風格的情況下,通過人為方式創造出來。
我心里剩下的,只是深深的擔心——我擔心,我知道,這種建筑風格不再是一種風格,而僅僅是一種征兆,是一種思想狀態的不祥之兆,而這種思想一定是這個野蠻時代的野蠻思想。
唉,看到這種風格,我就感到心累。
如果可以,我再也不想走出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