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因為3月份參加袁巧玲博士的講座時,我的分享效果還不錯,大小米聯系我到微信公眾號上去做分享,我也是非常開心,欣然答應了,得知當晚直播是2小時左右,由潘采夫老師和我一起,潘老師是大小米的老面孔,在大小米平臺的視頻經常見到過,一位很有親和力的人。前期準備里,負責和我對接的另一位大小米老師讓我發一張自己的照片用做直播宣傳,我找遍了自己相冊里的圖片,也沒有找到合適的,沒有那種職場圖,都是我兒子的照片視頻,有我的地方也都是生活照片,我努力挑了幾張發了過去,最后他們選中了一張我和我兒子一起的合照,是在商場的一面墻下面拍的,墻面上畫了一副很好看的馬戲團帷幕被拉開的畫面圖,我和我兒子做了同樣的表情:張大了嘴巴和眼睛,表達了一種很興奮的感覺,配合背景墻有好玩又很開心的感覺,然后大小米的美工把潘老師也p了進來,p成了從帷幕后面偷偷露出頭來的樣子,很搭配很好玩,配了文案是:如何帶孩子和其他孩子玩到一起?還給我寫了一個簡短的介紹:
5歲半自閉癥孩子爸爸,全職4年陪伴孩子,從無語言無眼神交流到正常融入幼兒園
距離直播還有十多天的時候我開始準備要說的內容了,雖然是討論如何玩起來,但是我把這個話題放大了,從孩子的先備技能說起來,讓到孩子和我玩起來,再到和蔬菜小朋友玩,再到不需要我引導的玩。就像我認為的:我們干預的目的就是后面不需要干預,從全輔助慢慢減少輔助,到最后不需要輔助,孩子自己就能行。我從19年剛開始干預說起,開始是怎么走進孩子世界的,然后又怎么把孩子從他的小世界帶出來的(帶的過程大多就是興趣拓展和建立親子關系了),帶出來的過程特別重要,是怎么和他游戲的,再后面又是怎么帶著他去和普通孩子玩的,偶爾也會和機構里譜系的孩子玩,玩的過程中有哪些技巧,我是怎么展開的,等等,本來是想講一下陳琢最近的情況,但是陳琢能力我認為比較好了,然后來看直播的家長估計新家長比較多,就是剛被診斷或者孩子能力還不太好的家長,會更多關注這類直播分享,所以我還是打算說一下陳琢被診斷后的一些情況。整個直播我不打算講理論,或者說道理,我更多想說的是我做過的事情和我兒子的經歷,而且理論的話我也不是專家,想講在這個過程中我的心得體會,也希望看了直播的家長們會增加信心,這也許更有意義吧,也確實現在的診斷標準更寬泛了,被診斷的孩子很大一部分是輕度的,已經不能用過去的眼光看待孩子們的未來了。第一次寫的草稿發給了和我對接的大小米同事,后面她給我的反饋是:直播的時候觀眾是來來去去的,有的突然進來的家長可能需要我提煉一些直播的重點,才會更容易聽進去,于是后面我又改了兩次。
直播定在了4月12日,在前一天和我對接的同事把潘老師和后臺人員一起拉了個群,提前做了簡單排練,潘老師在群里給我說‘我看了你的八千多字的演講稿,然后我整理了一個直播大綱,這個大綱你可以看一眼,主要是我用的。里面的問題比較概括,我會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問一些具體的,總之不會出你寫的內容。另外穿插一些家長的提問,難度不大的’。
前一天我還把直播的手機機位擺好,后面的背景也整理的干凈一些,還有電腦也準備好了,沒想到的是,12號當晚準備開播的15分鐘前,突然樓上響起了手電鉆的聲音,我那里是寫字樓,裝修一般會在晚上。這下搞得我措手不及,好在幾百米的另一個大樓里有我們發貨的倉庫,里面也有電腦,就是環境比較亂,但是顧不上了,我就飛奔過去,到了倉庫后趕緊整理了一個還算過得去的背景墻,趕在規定的開播時間晚了3分鐘開始了。
直播過程中整體由潘老師把握節奏,這樣我輕松了很多,但是沒有做過這類直播,以至于開始的時候我緊張到有些語無倫次,有一些在杭州大小米干預的時候結識的家長朋友也進直播間給我捧場來了,后來他們告訴我‘剛開始你有點緊張,還把腳架到另一條腿的膝蓋上,后面你打開話題后就變得自信了’,這些細節我都注意到,也很感謝這些可愛的家長們,他們還在直播的時候給我互動,多少有點親友團的感覺,哈哈。當晚從7點30播到了9點10分,直播快要結束的時候,潘老師提議讓觀眾一起刷屏‘感謝’,我當時特別的暖心。下播后我問到后臺的人員,我說到:不知道今天效果咋樣,感覺有有個別幾次突然一下腦袋就蒙了,不知道要說什么東西,然后有點語無倫次。他回到:今天直播效果很棒呀,最高在線人數突破了400+,是近期數據很棒的,家長的討論也是很熱烈的。
第一次參加直播就這么結束了。在直播中有家長互動要加我微信,然后大概有30人左右加了過來,我還建了群把大家拉到了一起,互相幫助,新加過來的家長大多都像我問了一些問題,大部分問題都是自己孩子比較突出的問題,比較棘手的需要干預的地方,也和上次參加袁巧玲博士講座一樣,家長們最想知道的就是自己的孩子的問題,希望你能給出一個比較好的干預辦法。當時有一個媽媽在微信里問了我幾個問題,他孩子3歲2個月,還比較小,干預了3個月了,覺得進步比較慢,問我有沒有對我兒子選擇合適的干預方法,aba和丹佛、地板時光什么的,我是怎么選的,我回的是:當時我沒有特意區分,我最初的干預知識主要是在19年底到20年5月份,大小米的線上課田老師給我的指導,現在我看來,各種干預門派就好比宗教一樣,就像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導演李安說的一樣‘我沒有特別信奉某一個宗教,我選擇他們里面我認為正確的部分’,面對干預我也抱著這樣的態度。和那個家長后面還聊了一些更細節的情況,讓我驚喜的是,在一個月后她給了我一個很大的驚喜,有一天她突然發消息給我:
自然一點,帶孩子不用太刻意;家長花心思在游戲的設計上;巧妙的利用小孩的興趣植入學習任務。非常贊同并在效仿,還有你說的,擴展小孩興趣……很多很多,覺得說的太對了。我們的興趣廣了后,他玩小汽車的刻板行為不知不覺消失了。當時托班老師反饋小孩愛爬地上玩。那就是在家里玩小汽車玩多了的原因。通過正向引導,他開開心心的就戒掉了不好的習慣。
當時我就把這個反饋告訴了潘老師和那天直播的其他后臺小伙伴,收到消息的那天是我非常快樂的一天。
后面和我對接的大小米同事問我要收款賬號,說給予直播補助,我一樣回了:我之前袁巧玲博士那個現場的時候說也有補貼,我當時沒要,我是說幫我留在你們那邊,回頭如果有捐贈的話,幫我代捐贈好了。這次也這樣處理好了,謝謝。
當時的直播稿件,我放在下一章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