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做賬,就要有做賬的規范

【情景二】

會計做賬的基本規范到底僅僅是理論還是具有實用性?

葉師姐:你已經具備一定的會計基礎理論,但是會不會做賬呢?

慧師妹:當然會啦!只是欠缺實戰經驗。

葉師姐:那你對會計做賬的一些規范要求是怎么理解的呢?

慧師妹:理論知識而已,與實際做賬沒有多大關系吧。

葉師姐:我就知道你會這么想!會計做賬的基本規范指明了做賬的方向,它與做賬息息相關,怎么會沒有關系呢!

找對方向,才不會做出各種糊涂賬!

思考

① 怎么更好地理解會計基本假設?

② 資產、負債這些會計要素怎么確認?

③ 小企業的會計科目有哪些?

④ 有了會計科目為什么還要會計賬戶?

⑤ 如何通過試算平衡來理解會計等式和借貸記賬法?

1.2.1 會計基本假設到底靈不靈

會計基本假設就是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只有滿足這些前提,會計核算才有意義,也才能夠順利開展會計工作。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

1.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的標準含義指的是會計人員所核算和監督的特定單位或組織,其中特定單位或組織就是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范圍。簡單來說,會計主體就是為誰做賬。比如森行實業招聘小慧為會計,那小慧做賬的會計主體就是森行實業,也就是說小慧為森行實業做賬。

如果我們企業與其他企業發生經濟業務時,我還需要為其他企業做賬嗎?

肯定不行,你沒有權利為其他企業做賬。法律規定,即使2個企業之間有經濟往來,本企業會計人員也只能核算和監督影響本企業的經濟活動。

2.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就是假設企業能夠正常經營下去,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會計主體不會遭遇清算、解散等變故而不復存在。

如果企業總是無法持續經營,就會涉及許多資金問題無法解決,最明顯的就是應付賬款、借款等無法償還,從而造成市場混亂,影響其他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更重要的是,沒有持續經營,就無法劃分會計分期,會計做賬也就無從談起。

3.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將企業持續經營劃分成連續的、

可預見的未來通常是指資產負債表日后的12個月。資產負債表日也就是編報年度資產負債表的日期,一般是12月31日。

相同的期間,目的在于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使會計做賬更具可行性和可比性。

我知道,會計分期就是會計期間,一般有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之分。

沒錯,會計分期就是會計期間,對于大多數小企業而言,月度是最常用的會計期間,即按每個月來完成做賬、對賬、結賬和出報表的工作。

4.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就是在會計做賬過程中以貨幣為計量尺度來反映各種經濟業務的情況。我國會計核算的貨幣計量使用人民幣為參照,這就是所謂的記賬本位幣。

如果有些企業涉及外幣業務,怎么辦呢?

問得好!如果是以外幣為主要核算貨幣的企業,可以選定該種外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是在編制會計報表時仍然需要折算為人民幣來反映。

行業點撥

會計核算的4大基本假設相互依存、相互補充。會計主體確立了會計核算的空間范圍,持續經營與會計分期確立了會計核算的時間長度,貨幣計量則為會計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也就是說,沒有會計主體,就不會有持續經營;沒有持續經營,就不會有會計分期;沒有貨幣計量,就不會有現代會計。

1.2.2 書上說的會計要素,工作中怎么確認

會計要素是對會計對象所作的基本分類,是會計核算對象的具體化。會計要素實際上就是對發生經濟業務的各種資金的一種分類,具體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這6大要素。

會計做賬就是記錄這些會計要素的資金運動情況,而其具體記錄方法也有一定的原則和標準。如收到全年的租金,應當是一次性確認為全年的租金還是分攤后確認為當月的租金,都應根據其適用的具體原則來確定。

觀看“會計要素”動畫

因此,為了使會計要素的確認更加規范,并統一所有企業的做賬方法,便有會計要素確認和計量的4大原則。

1.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原則

權責發生制下,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進行核算;而對于不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經收付,也不能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進行核算。

收付實現制則以收到和支付為標準,凡是本期實際收到款項的收入,不論是否歸屬本期,均應作為本期的收入處理;凡是本期實際以款項支付的費用,不論是否在本期收入中得到補償,均應作為本期的費用處理。

【案例1-1】森行實業本月實現銷售收入10000萬元,但買方下個月才會實際支付貨款。會計應如何確認本月的收入?

根據規定,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都應該以權責發生制為原則對會計要素進行確認和計量。所以,按照權責發生制的要求,森行實業應將10000萬元確認為本月的收入。

注意,行政單位會計核算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實現制,但經營性收支業務核算可以采用權責發生制。

2.配比原則

明白了,就是收入必須有對應的費用和成本配比,不能亂報賬,做假賬!

在權責發生制的基礎上,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還必須符合配比原則。配比原則指一個會計期間內的收入和相關的成本、費用,應在該會計期間內確認,并應相互配比,以計算本期損益。

簡單來說,配比原則的關鍵有兩點,一是有收入就有成本、費用,二是收入必須配比對應的成本或費用。

【案例1-2】如果森行實業確認10000萬元的銷售收入,按照配比原則,那么在確認銷售收入時應如何確認其成本?

按照配比原則,森行實業在確認生產該產品所耗費的成本時,應考慮到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以及各種宣傳費用、管理費用等。同時,這些成本和費用只能是所銷售產品對應的成本和費用,不能將其他產品的費用計入其中。

3.歷史成本原則

歷史成本原則也被叫做原始成本原則或實際成本原則,指企業取得各項財產時,應按實際成本的價值入賬,不得自行調整入賬價值。采用歷史成本原則的優點如下。

(1)客觀公平。歷史成本是買賣雙方通過正常交易確定的金額。

(2)有原始依據。取得時會有發票等文件證明其價值,可隨時查證。

(3)篡改無用。避免企業或有關人員處于某種需要有意改動賬面記錄。

(4)簡化工作。會計核算手續簡化,不必經常調整賬目。

4.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

會計在做賬時,對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的劃分必須合理,這樣不僅不會導致做賬含糊不清,而且能夠避免錯賬、假賬等情況的出現。簡單來說,收益性支出就是應該計入當期損益的支出;資本性支出則是不能一次性計入當期損益,而需要在以后的期間合理分攤的支出。

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的劃分原則如下。

(1)凡為取得本期收益而發生的支出,即支出的效益僅惠及本會計期間的,應作為收益性支出計入當期損益,在利潤表中反映。

(2)凡為以后各期取得收益而發生的各種資產支出,即支出的效益惠及若干會計期間的,應作為資本性支出列入資產,在資產負債表中反映,并在若干會計期間進行分攤。

【案例1-3】森行實業本月繳納電費2000元,同時,本月還購買了1臺價值2000元的照明設備,按照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應如何處理這兩項開支?

本月繳納電費2000元這項費用是收益性支出,因為它是當期耗用的,影響當期的收益,應作為當期的費用。本月購買的1臺價值2000元的照明設備,應當計入固定資產,而不能作為費用一次性扣除,因為它是為以后照明使用的,也就是為以后各期取得收益發生的支出,符合資本性支出的特性。該設備在以后的受益期間可采用合理的方法進行計提折舊,分期計入成本費用,也就是可以在以后若干會計期間進行分攤。

1.2.3 會計科目在工作中真的很重要嗎

大家都知道“庫存現金”“銀行存款”這些耳熟能詳的會計科目名稱,但是有沒有想過它們在會計做賬中有什么用呢?沒有這些會計科目是不是就不能做賬了呢?

舉個例子,假如我們到外地旅游,需要坐火車、飛機到達目的地,然后住宿,最后又坐飛機和火車返回。這些事項中,如果沒有一樣東西,那就什么也完不成。這樣東西就是身份證(別說錢,這不是本例討論的重點),它是唯一證明我們身份的證件,沒有它,旅游也就無從談起。

在會計做賬中,從填憑證、登賬簿到出報表,會計科目可以證明自己的流動。眾多會計科目與其代表的資金對象一一對應,可以清晰反映資金流動的情況。可以說,會計科目對會計做賬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資金就是旅游者,眾多會計科目就是這些旅游者的身份證,只有在“身份證”存在的情況下,才能實現資金運動這個旅游過程。

既然會計科目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對于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小企業來說,會計做賬需要用到哪些會計科目呢?表1-3對小企業常用的會計科目進行了列示。

觀看“會計科目”動畫

這樣理解會計科目就清楚多了,原來它是各種資金的身份證呀!

表1-3 小企業常用會計科目表

續表

續表

這表可是新手會計的福利啊!工作中不知道用什么會計科目時就查這表,熟悉之后,自然而然就記牢啦!

1.2.4 記住,會計賬戶不是會計科目

在學習會計基礎內容時,小慧對會計科目和會計賬戶總 是“傻傻分不清楚”,認為二者一致,只是叫法不同而已。實際上,兩者有本質上的區別。

1.會計要素、會計科目和會計賬戶

觀看“會計賬戶”動畫

會計對象是會計核算的對象,具體而言就是資金運動,而6大會計要素就是對資金運動(會計對象)的細化分類。在會計要素將會計對象具體化的基礎上,會計科目對其進行進一步細分,如資產類下的“庫存現金”科目、所有者權益類下的“實收資本”科目等。但是在會計核算中,會計科目只是一個名稱,不能表現資金的變化。因此為了適應復式記賬的要求,便在會計科目上增加一定的格式和結構,以反映會計要素增減變動的情況,這就形成會計賬戶。會計要素、會計科目和會計賬戶三者的關系如圖1-1所示。

圖1-1 會計要素、會計科目和會計賬戶的關系

2.會計賬戶的結構

會計賬戶是根據會計科目所設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結構,可以實現經濟業務的記錄。

這個我知道!會計賬戶和會計科目是一一對應的,有什么會計科目,就有相應的會計賬戶。

【案例1-4】森行實業2016年4月1日原有庫存現金1500元,5日收到現金5000元。本例中發生的經濟業務分別涉及哪些會計要素、會計科目和會計賬戶?

通過此案例可知:

(1)對于會計要素而言,2016年4月5日所發生經濟業務的資金屬于“資產類”會計要素。

(2)對于會計科目而言,該日所發生經濟業務的資金屬于“資產類”要素下的“庫存現金”會計科目。

(3)對于會計賬戶而言,將“庫存現金”會計科目予以結構化和格式化,便成為表1-4所示的“庫存現金”會計賬戶。

表1-4“庫存現金”會計賬戶

原來這就是會計賬戶的基本結構。

對呀,所以通過會計賬戶就可以將發生的每一筆經濟業務的金額記錄下來,直觀地反映出金額的增加、減少和剩余情況。

3.會計賬戶的增減變動

在實際工作中,會計做賬很少使用如表1-4所示的標準會計賬戶格式,而是將其簡化為類似于大寫英文字母“T”(或漢字“丁”)的“T”型賬戶(或“丁”字賬戶),以重點反映會計科目數量上的增減變動和余額情況,如圖1-2所示。

圖1-2 “T”型賬戶

會計賬戶中增加額、減少額和余額的登記方向取決于所記錄的經濟業務和會計賬戶的性質。表1-5便將各類會計賬戶增減變動的登記方向和余額方向進行了歸納匯總。

表1-5 賬戶增減變動情況一覽表

續表

【案例1-5】對于【案例1-4】發生的經濟業務,應如何通過“庫存現金”賬戶來體現其增減變化?

由于庫存現金為“資產類”賬戶,因此借方登記增加額,并且余額在借方。該業務的“庫存現金”的“T”型賬戶登記結果如圖1-3所示。

圖1-3 庫存現金的“T”型賬戶

表1-5中的“一般在借方”“一般在貸方”是什么意思?

表示還有特殊情況,比如資產類的“累計折舊”會計賬戶,它屬于“固定資產”的備抵賬戶,因此雖然是資產類科目,但余額有可能在貸方。

4.會計賬戶余額的計算

通過【案例1-4】和【案例1-5】的學習,可能大家會簡單地以為會計賬戶的余額就是原有資金與經濟業務發生的資金相加所得。實際上,會計賬戶的余額需經過一定的計算得到,這其中又需要按照不同類型的會計賬戶采用不同的計算方法。下面具體介紹會計賬戶的4個金額要素,它們分別是“期末余額”“期初余額”“本期增加發生額”“本期減少發生額”。

(1)會計期間開始時會計賬戶的余額稱為期初余額。

(2)會計期間結束時會計賬戶的余額稱為期末余額。

(3)登記賬戶本期增加的金額稱為本期增加發生額。

(4)登記賬戶本期減少的金額稱為本期減少發生額。

知識補充

期初余額和期末余額是相對于一定的會計期間而言的,某一會計期間結束時的期末余額,在下一個會計期間開始時就變成期初余額。也就是說,本期的期末余額=下期的期初余額,或者說,本期的期初余額=上期的期末余額。

這些金額要素之間的關系如下。

期末余額=期初余額+本期增加發生額-本期減少發生額

如“庫存現金”會計賬戶,由于它是資產類賬戶,借方登記增加額,貸方登記減少額,因此其期末余額的計算方法如下。

期末余額=期初余額+本期借方發生額-本期貸方發生額

又如“短期借款”會計賬戶,由于它是負債類賬戶,貸方登記增加額,借方登記減少額,因此其期末余額的計算方法如下。

期末余額=期初余額+本期貸方發生額-本期借方發生額

圖1-3中,“庫存現金”會計賬戶的期初余額為1500元,“收到現金”即本期借方發生額(本期增加發生額)為5000元,無貸方發生額,因此在不考慮該月其他經濟業務的情況下,該賬戶的期末余額=1500+5000= 6500(元)。

假設“短期借款”科目期初余額為50000元,該月發生2筆業務,即償還短期借款50000元,向銀行借款(短期)100000元,那么該賬戶的期末余額是多少?

短期借款屬于負債類賬戶,那么它的期初余額和期末余額都在貸方。而且,本期增加額在貸方,本期減少額在借方,這樣它的期末余額就是:50000+100000-50000=100000(元)。

1.2.5 說到底,做賬就是要“平衡”

對于新手而言,會計做賬可能比較難,但實際上只要抓住會計做賬的核心,理清思路后稍加練習就能很快上手。對于小企業而言,經濟業務更少,且內容變化不大,因此做起賬來會更加輕松。

那么會計做賬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呢?兩個字——平衡!無論哪種經濟業務發生,有增就有減,有收就有支。無論資金如何發展變化,最終都會處于“平衡”的狀態。

難道說100元到頭來還是100元嗎?

我說的平衡,指的是資金變化的平衡,而不是說資金量不會變化。比如你有100元,我就知道它的來源,你花掉100元,我也知道它的去向。

1.體現平衡核心的會計等式

會計等式分為財務狀況等式和經營成果等式兩種,其原理是對各會計要素的內在經濟關系建立起數學公式來表現資金運動的情況,因此又稱會計恒等式、會計方程式或會計平衡公式等,其關鍵就是相等,即平衡。

(1)財務狀況等式

就生產企業而言,要想生產并盈利,就必須花錢購買(或自建、租用)廠房和設備,購買原材料、雇用工人等,以形成企業的資產。這些錢要么是所有者自己投入的資本,要么就是借入的資金。

嗯!每一項資產都有其來源,絕不可能憑空出現!

觀看“會計等式”動畫

資金來源即權益,誰提供這些經濟資源,誰就對這些經濟資源擁有要求權。由此可見,企業有多少數額的資產必有與其等量的權益,它們之間這種恒等的關系,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

資產=權益

進一步來看,由于企業資產來源于企業的所有者和債權人,因此權益在會計上又分為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因此上面的會計等式通常表示如下。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是會計基本等式,不僅是復式記賬法的理論依據,也是編制資產負債表的依據。

①體現同一資金的兩個不同側面,等式左邊表示資金的存在形態,等式右邊表示資金的來源渠道。

②用貨幣計量時,會計等式左右兩方的數額始終相等。

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增加,則資產增加;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減少,則資產減少。

④無論經濟業務如何導致會計要素變動,都不會改變“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這一等式的恒等性。導致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發生變動的情況如表1-6所示。

表1-6 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變動一覽表

【案例1-6】分析以下幾項經濟業務對會計基本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影響。

①將現金1000元存入銀行。

②用銀行存款償還前欠購進原材料貨款2000元。

③收到投資者投入機器設備估值10000元。

④用短期借款支付前欠貨款50000元。

具體分析如下。

①庫存現金減少1000元,銀行存款增加1000元,資產一增一減,等式不變。

②銀行存款減少2000元,應付賬款減少2000元,資產和負債同時減少,等式不變。

③固定資產增加10000元,實收資本增加10000元,資產和所有者權益同時增加,等式不變。

④短期借款增加50000元,應付賬款減少50000元,負債一增一減,等式不變。

不看還不知道,果然經濟業務怎么都不會影響等式的平衡關系呢!

(2)經營成果等式

經營成果等式是一種動態會計等式,主要反映企業收入、費用、利潤之間的關系,用公式表示如下。

收入-費用=利潤

所謂靜態的會計等式和動態的會計等式應該怎么理解呢?

靜態會計等式反映的是某個時間點上靜態會計要素的關系,比如2016年8月14日企業的資產和權益的情況;動態會計等式則是反映一段時間內動態會計要素的關系,如2016年8月企業的盈利情況。

經營成果等式表現的是企業在某一期間的盈利情況,即經營成果。其反映的內容包括以下3點。

①收入大于費用時為利潤,收入小于費用時為虧損。

②收入增加,利潤增加;收入減少,利潤減少。二者呈正比例變化。

③費用增加,利潤減少;費用減少,利潤增加。二者呈反比例變化。

2.借貸記賬法

借貸記賬法是目前我國法定的會計記賬方法,它以“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為依據,以“借”和“貸”為記賬符號,以“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為記賬規則,可以直觀準確地反映會計要素的增減變動情況。

(1)什么是“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

借貸記賬法的記賬規則是“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實際上它反映出的規則只有以下兩點。

①有借必有貸。在每一筆經濟業務中,出現借方會計科目,就必須出現貸方會計科目;反之,出現貸方會計科目,就必須出現借方會計科目。

②借貸必相等。所有借方會計科目的合計數必須與所有貸方會計科目的合計數相等。

(2)如何使用借貸記賬法做賬

首次運用借貸記賬法的記賬規則登記經濟業務時,可嘗試按以下步驟來做賬。

①分析經濟業務中涉及的會計賬戶,判斷屬于哪一類會計要素。

因為會計要素的類型不同,增減變動時的借貸方向也不同,比如資產類增加登記在借方,負債、所有者權益類增加則登記在貸方。所以不僅需要分析出正確的會計賬戶,還必須牢記會計賬戶的類別。

②判斷會計賬戶中所涉及的資金數量是增加還是減少。

③確定會計賬戶的登記方向。

④檢查登記方向和借貸雙方的總合計數是否相等。

【案例1-7】森行實業用銀行存款支付購買原材料的貨款30000元。利用借貸記賬法分析此經濟業務。

這筆經濟業務涉及資產類的“銀行存款”和負債類的“應付賬款”2個會計賬戶。用銀行存款支付貨款,因此銀行存款減少30000元,同時應付賬款也減少30000元。

厘清上面的思路后,下面繼續來看,該項業務所涉及的2個會計賬戶中,“銀行存款”賬戶減少,應記入貸方;“應付賬款”賬戶同樣減少,應記入借方。具體登記結果如圖1-4所示。

圖1-4 登記結果

(3)掌握會計分錄這一做賬工具

會計分錄是對每項經濟業務事項標明其應借、應貸的賬戶名稱及其金額的記錄,如【案例1-7】所述的經濟業務便可用以下會計分錄表示。

借:應付賬款 30000

貸:銀行存款 30000

由此可知,會計分錄應該包含如圖1-5所示的內容。

圖1-5 會計分錄的構成

編制會計分錄時,格式必須嚴格按規范書寫,具體要求如下。

①先借后貸,分行列示。即借方在上,先寫;貸方在下,后寫。

②每一個會計科目占一行,借貸錯開。即一行只能填寫一種會計科目,且“貸”字應對齊借方會計科目的第一個字。

③借貸金額適當錯開。如果有多個借方會計科目或多個貸方會計科目,則所有借方金額個位數字右對齊,所有貸方金額個位數字右對齊。

會計分錄就是對借貸記賬法的形象化表現。

④當會計分錄中需要列示明細科目時,應按科目高低從左向右列示,二級科目前加破折號,三級科目放在二級科目后的一對小圓括號中,如圖1-6所示。

圖1-6 含明細科目的會計分錄格式

⑤借方和貸方會計科目中有2個或2個以上的二級科目屬于同一個一級科目時,所屬的一級科目只在第一個二級科目前列示,其余省略,每個二級科目各占一行,其前的破折號保留且保持左對齊,如圖1-7所示。

圖1-7 多個明細科目的會計分錄格式

很簡單嘛!二級科目用破折號作前綴,三級科目寫在小括號里面。同一種一級科目只寫一次,同一種二級科目則必須都寫出來。

你來總結一下涉及二級科目和三級科目時會計分錄的寫法吧。

3.借貸記賬法下的試算平衡

試算平衡是檢查發生額是否平衡和余額是否平衡的手段,它以“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和借貸記賬法為基礎,可以檢查做賬是否正確。

(1)發生額試算平衡。在借貸記賬法下,所有賬戶本期借方發生額合計與貸方發生額合計一定是恒等的。因此通過發生額試算平衡可以檢驗本期發生額記錄是否正確,用公式表示如下。

全部賬戶本期借方發生額合計=全部賬戶本期貸方發生額合計

(2)余額試算平衡。在借貸記賬法下,全部賬戶借方余額合計數與全部賬戶貸方合計數相等,相應公式如下。

全部賬戶的借方期初余額合計=全部賬戶的貸方期初余額合計

全部賬戶的借方期末余額合計=全部賬戶的貸方期末余額合計

如果試算平衡,那么做賬就肯定正確了吧?

這倒不一定,因為借貸方向做反,或重復做同一筆業務,又或者借貸方向的金額同時記錄錯誤且相等,都不會影響平衡關系,但做賬卻是錯誤的。因此即使平衡也不保證做賬正確。

【案例1-8】表1-7所示為森行實業部分賬戶的期初余額。

表1-7 總分類賬戶期初余額(單位:元)

該企業本月發生下列經濟業務(暫不考慮增值稅)。利用會計分錄進行試算平衡分析。

①用銀行存款支付購買原材料的貨款30000元。

②向銀行借入短期借款50000元,直接償還應付賬款。

③收到投資者追加投資60000元,存入銀行。

④銷售產品一批,價款12000元,款項已收訖并存入銀行。

首先,根據上述經濟業務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① 借:原材料 30000

貸:銀行存款 30000

② 借:應付賬款 50000

貸:短期借款 50000

③ 借:銀行存款 60000

貸:實收資本 60000

④ 借:銀行存款 12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12000

根據以上會計分錄登記會計賬戶,期末結出會計賬戶的本期發生額和期末余額,圖1-8所示為“銀行存款”賬戶的本期發生額和期末余額的合計,其他會計賬戶的結算按此方法進行。

圖1-8 “銀行存款”賬戶本期發生額和期末余額

對所有賬戶進行結算后,便根據會計賬戶進行試算平衡,編制發生額及余額試算平衡表,如表1-8所示。

表1-8 發生額及余額試算平衡表(單位:元)

哇!真的平衡啦,真神奇!

這是科學,不是神奇,不過在試算平衡時,一定要保證會計分錄正確無誤,會計賬戶結算時也必須準確,否則本來平衡的結果都不平衡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思茅市| 德格县| 思南县| 庄河市| 阿城市| 辽阳县| 房产| 满洲里市| 贵德县| 东兴市| 资溪县| 阿拉善左旗| 和田县| 芜湖市| 遂溪县| 长乐市| 石河子市| 孝感市| 娄烦县| 奉节县| 武平县| 墨脱县| 东辽县| 谷城县| 东港市| 临邑县| 富民县| 宝清县| 增城市| 曲松县| 海安县| 璧山县| 渝中区| 股票| 太仆寺旗| 新巴尔虎左旗| 溆浦县| 那坡县| 璧山县| 额敏县| 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