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斧“劉”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傳世神話的締造者,他滅六國、修萬里長城、焚書坑儒……,以“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氣魄在漫長厚重的中國歷史中開創了很多第一。他很自負地認為自己功高“三皇五帝”,并且想讓他所創建的大秦王朝萬世永存,所以他規定子孫接替他皇位的按照次序排列,第二代叫二世皇帝,第三代叫三世皇帝,這樣一代一代傳下去,一直傳到千世萬世。秦始皇是絕對想不到他的萬世基業理想只傳到第二世,就被一把“戰斧”攔腰斬斷,更讓他萬萬想不到的是持這把“戰斧”的人竟是一介草民。
公元前3世紀末,布衣平民劉邦在世界東方建立起一個龐大的中華漢帝國,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由普通百姓成為至尊皇帝的第一人,劉姓也因此而一躍成為中華國姓。劉姓能夠從中華眾多姓氏中脫穎而出榮登“國姓”,與劉姓從誕生之日起就有的“威武之氣”有著密切的關系,劉姓的淵源竟然與戰斧有關。

在華夏古老的某一支原始氏族中,他們把戰斧稱為劉,用劉作為本氏族的圖騰,劉便成為這支氏族區別于其他氏族的血緣徽記。于是,原始的劉姓氏族便逐漸形成了。原始劉姓氏族在后來的漫長發展中演變出五支:一支源出帝堯之后,被稱為祁姓劉氏;一支出自周成王最小的兒子,為姬姓劉氏;一支由漢朝賜姓為劉;一支由匈奴、沙陀等少數民族改姓為劉;一支由其他姓氏因故改為劉姓。劉邦的遠祖就出自帝堯的祁姓劉氏。
《左傳》、《漢書》等史書記載,公元前六世紀,當晉國國君士會帶著他的大部分家人從避難的秦國回歸晉國時,他的“支子留秦,復為劉氏”。這位劉姓先祖在歷代正史、野史中都鮮有記載,只知是一個流落到秦國的難民后裔。這位劉姓先祖定居秦國后,生子劉明,劉明生劉遠,劉遠生劉陽。劉明之后,這支定居秦國的劉姓家族似乎都沒有封侯晉爵,為官任職,只是作為秦國的一個普通姓氏繁衍下來。
秦始皇掃平六國時,劉姓后裔中的劉清在隨秦軍攻打魏國的戰爭中被魏國所俘,遂滯留在魏。這樣,劉氏宗族的一支又從秦國遷到魏國。劉清雖然被俘在魏,后來依靠個人能力竟然成為魏國的大夫。劉清自此居住在魏國首都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劉清就是劉邦的曾祖父。
秦始皇滅亡魏國后,就強迫大梁的居民向東遠遷到泗水郡沛縣豐邑,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劉清率領這支剛從秦國遷移到大梁不久的劉氏家族,隨大梁居民一起遷徙到沛縣,落足于豐邑中陽里力村疃(今江蘇省徐州市豐縣趙莊金劉寨)。
當時的中陽里力村疃只是一個地荒人稀、交通閉塞的小村寨。當年劉清遷居此地后,因為劉清曾是魏國大夫,劉氏家族也就自然是秦國要防患的對象,劉清為避免秦朝的迫害曾隱姓埋名,改姓金氏,改名叫金流。后來時間長了,大難已過,劉清便恢復原姓。因曾姓金,又復姓劉,劉氏宗族遂把他們所居住的地方力村疃改名為“金劉莊”以作紀念。
劉清娶妻李氏、程氏,生子劉仁。劉仁,本名劉榮,字仁,號豐公,就是劉邦的祖父。豐公劉仁善于治家,生財有道。在他的辛苦經營下,劉家很快成為當地有名的巨富。劉豐不但會理財,為人還樂善好施,是遠近聞名的大慈善家。劉仁發家之后,只要見誰家有難,就會主動相助,慷慨救濟。
劉仁娶妻趙氏、梁氏,生一子,名叫劉煓。劉煓年輕時就仁愛俠義、豪爽灑脫,愛酤酒賣餅、斗雞蹴鞠,又喜歡結交市井豪杰、江湖朋友。劉煓平時為人也樂善好施,頗有乃父豐公的風范,因而深受當地鄉鄰的敬重,被人們尊稱為“太公”。
劉煓娶妻王氏,名叫含始,史稱劉媼。劉媼在漢建立以前去世,后來母以子貴,被追謚為“昭靈夫人”。劉煓則被尊為漢朝的太上皇。劉煓與妻子共生育了4個兒子:伯、仲、季、交。劉伯早年去世,其子劉信在漢朝時被封羔頡侯;次子劉仲,又名劉喜,漢朝建立時封為代王;劉季就是漢朝的開國之父劉邦;劉交,漢朝開國后被封為楚元王。
梳理劉氏家譜時,我們會發現劉姓先祖不過是秦國的難民、魏國的俘虜,其先祖的官位最高也不過是魏國的大夫,這樣一支姓氏家族沒有能夠在日后產生“真龍天子”的任何跡象。

從劉邦的祖父劉清這一代遷居到沛縣豐邑以后,其后裔就始終居住于此,劉清也被后人公認為豐沛劉氏(也稱古豐劉氏)的開基始祖。劉邦的祖父、父親在當地雖然小有名氣,但離“皇族”還是十萬八千里,但到了劉邦這一代卻突然飛出一條“真龍”來,這多少有些讓人迷惑不解,是什么力量讓劉氏家族在一夜間就飛升皇族呢?蒼茫變幻的歷史并沒有給后人一個非常明晰的答案,但我們細察劉氏家族的歷史時,會發現從劉清直至劉邦這三代人始終居住在沛縣豐邑這個地方,難道在一個地方居住久了就會飛出“真龍”來?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但一個家族在一塊風水寶地居住久了,其后代受好風水的蔭佑,其子孫自有厚福,這在源遠流長的中國風水史上是不爭的事實。如果一個家族所居住的風水寶地恰恰又有“龍穴”,按民間說法那這個家族在三代之內飛出一條“真龍”來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
劉氏家族所居住的沛縣豐邑恰恰是“龍穴”的風水寶地。
當年劉清遷居沛縣豐邑“金劉莊”后,居宅門前不知何時自生一棵梧桐。這棵梧桐非比尋常,它長得極快,不幾年就長成一棵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更為奇特的是,某天忽然狂風大作,天地變色,不知從何處飛來一只金鳳凰,金鳳凰圍著梧桐樹盤旋三周之后,竟然落在樹上筑起巢來。金鳳凰在樹上棲息了一段日子,后又飛走,但卻將巢留在此樹上。鳳凰飛走后不久,劉清也突然仙逝。劉家后人砍下屋前的大梧桐樹做成棺材,用來安葬劉清。劉清出葬那天,本來天氣晴朗,不料臨出喪時,忽然間天昏地暗,電閃雷鳴,下起了傾盆大雨,使送葬隊伍無法成行。人們萬般無奈,只好將劉清的靈柩暫時放在挖梧桐樹后留下的大樹坑中。雨過天晴之后,人們再來抬棺時,吃驚地發現棺材已經不見,而梧桐樹坑此時卻已變成一座大圓墳。更令人吃驚不已的是,當時竟有億萬只螞蟻,正在忙碌著向墳上筑土。當地的人們將這則奇聞四處傳開,說是“鳳凰點穴”,“螞蟻圓墳”,劉家也以此祥瑞之事激勵族人。
據說,后來劉氏家族的劉邦之所以得天下和劉姓出了東、西兩漢24個皇帝,皆得此穴所蔭佑的洪福。
雖然這只是一個在當時廣為流傳的傳說,除了后代的堪輿家對此深信不疑外,很多人都只當作笑談而已,但當我們細致地考察當時沛縣豐邑乃至當時彭城的地理情況時,我們會發現這種傳說并不能一笑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