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大禹干了哪些大事

大禹還疏導了九條大河:疏導弱水,把弱水疏導至合黎,使弱水的下游注入流沙;疏導黑水,使黑水經三危山流入南海;疏導黃河,從積石山到龍門山,向南到華陰,然后東折經砥柱山繼續(xù)向東到孟津,再向東經洛水入河口,直到大邳。再轉而向北經過降水,到大陸澤,再向北分為九條河,這九條河到下游又匯合為一條逆河,最后流入大海;疏導漾水,從嶓冢山開始,向東流是漢水,再向東流就是蒼浪水,經三澨水到大別山,南折注入長江,再向東與彭蠡澤之水會合,繼續(xù)向東就是北江,最后流入大海;疏導長江,從汶山開始向東分出支流就是沱水,再往東到達醴水,經九江到達東陵,向東斜行北流,與彭蠡澤之水匯合,繼續(xù)向東就是中江,最后流入大海;疏導沇水,向東流就是濟水,濟水與黃河相遇,溢為滎澤,向東經陶丘北,繼續(xù)向東到達菏澤,后與汶水匯合,再向北流入大海;疏導淮水,從桐柏山開始,向東與泗水、沂水匯合,再向東流入大海;疏導渭水,從鳥鼠同穴山開始,往東與灃水匯合,又向東與涇水匯合,再往東經過漆水、沮水,流入黃河;疏導洛水,從熊耳山開始,向東北與澗水、瀍水匯合,又向東與伊水匯合,再向東北最后流入黃河。

大禹經過十三年的治水苦功,終于將華夏九州內的山川河流都治理好了,從此九州統(tǒng)一,四境之內安居樂業(yè)。四海之內的諸侯無論是通過陸路還是水路都可以很方便地來國都會盟和朝覲。這樣,東臨大海,西至沙漠,從北方到南方,舜帝的聲威遠播四方,舜帝為表彰大禹治水有功而賜給他一塊黑色圭玉,向天下宣告治水成功。

舜年老以后,也像堯一樣四處物色繼承人。因為大禹治水有功,大家都推選禹。舜要把帝王之位禪讓給大禹,大禹卻堅辭不受。不久,舜巡視百姓至蒼梧(今湖南寧遠縣),突然病逝。舜帝逝世后,禹為了把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商均,就躲到夏地的一個小邑陽城(今河南登封縣)去。但三年之中,天下諸侯不去朝見商均,卻都來陽城朝見大禹。人們心悅誠服地將所有的祝福獻祭于大禹。

約公元前2208年,大禹在陽城即天子位,稱“夏朝”。大夏王朝“咸有九州”,協(xié)和萬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大禹則是中國據史可考的第一位帝王。夏王朝建立后,大禹號令全國實行統(tǒng)一的夏時制,俗稱“夏歷”,也叫“農歷”,并且定車制、立貢法、建學校、做音樂,提倡養(yǎng)老,令行薄葬,實行“五音聽治”:凡告以治國之道者,請撞鐘;凡曉以義者,請擂鼓;凡有事情通報者,請搖鈴;凡告以憂患者,請擊磬;凡有冤情要申訴者,請擊鼓。大禹這些以利萬民蒼生的措施,使新生的夏王朝迅速富庶起來,成為屹立于東方的一個強大王朝。

傳說禹年老的時候,曾經到東方視察,并在會稽山(在今浙江紹興一帶)召集四方部落首領。當時去朝見禹帝的人手里都持玉帛,儀式十分隆重。但有一個叫防風氏的部落首領來得最晚。禹認為防風氏此舉有輕視他之意,就把防風氏斬了。這說明當時的大禹已經從部落聯盟首領變成名符其實的皇帝了。大禹原來有個得力干將叫皋陶,曾經為大禹治理國家立下蓋世功勞。皋陶死后,皋陶的兒子伯益同樣為大夏一朝鞠躬盡瘁。按照禪讓制,本來是應該讓伯益做禹的繼承人的。但禹死以后,夏朝的貴族卻擁戴禹的兒子啟繼承了禹的位子。這樣一來,夏朝就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襲王朝,開中國世襲王朝之先河。

大禹治水乃至建夏幾乎是歷史中一個永遠傳奇的故事,遠古英雄的光芒穿行于蒼茫歷史,光耀千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宁县| 凤山市| 兴义市| 云阳县| 双峰县| 东乌珠穆沁旗| 瑞丽市| 天水市| 深州市| 南陵县| 怀仁县| 七台河市| 卫辉市| 宁海县| 朔州市| 张掖市| 德安县| 深泽县| 乌兰浩特市| 鹰潭市| 云阳县| 万全县| 枝江市| 中卫市| 璧山县| 永寿县| 东台市| 孝感市| 佳木斯市| 尼勒克县| 千阳县| 营山县| 合江县| 郁南县| 泾川县| 礼泉县| 景泰县| 靖江市| 汉沽区| 常山县| 临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