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回師劉家寨
- 泗水河畔之抗戰
- 杜普
- 4185字
- 2020-12-04 08:27:41
第五十四章回師劉家寨
這天,哨兵報告,劉家寨的王豐來了,李魯忙出門迎接。
一見面,王豐就說:“孫村的張百隆死了,昨天發喪,我陪爹娘前去吊孝,后來見了張百祥,張百祥讓我一定把孫村的情況告訴李隊長,我連夜趕來了。”
李魯聽說張百隆死了,感到很驚訝,他問:“張百隆是怎么死的?”
王豐說:“外面說是得了腦出血死的,但是聽張百祥和他的兒子說,是日本特務和張百仁勾結一起害死的張百隆。現在,張百仁成了第二治安大隊的大隊長,他上任后徹底投靠了日本鬼子,清除了張百隆的親信,解散了民團,還準備在小河村和東崖莊修建據點。”
李魯聽后沉思一會,然后問:“張百祥有什么想法沒有?”
王豐說:“張百祥想和你見個面,別的沒說,我看他是想讓八路軍幫助他報仇。”
李魯說:“這是敵人內部矛盾激化的結果,看來是張百隆投靠日本鬼子后,沒有完全按日本特務的要求辦事,惹惱了特務,而張百仁則順從日本特務,這樣,大隊長的角色就讓張百仁取而代之了。”
王豐點了點頭說是這樣吧!他問八路軍什么時候去劉家寨?
李魯表示最近就去,他讓王豐回去給張百祥稍個信,就說八路軍很重視孫村的情況,近期就趕到孫村附近,請張百祥聯絡張家的兄弟爺們和親戚,悄悄做好準備,等待與八路軍聯手消滅這個第二治安大隊。
送走了王豐,李魯陷入了沉思。他明白,孫村東頭張家受到了張百仁的排擠,卻沒人領頭與張百仁對抗,只能忍氣吞聲,他們把希望寄托在張百祥身上,而張百祥是個老實人,他對弟弟張百隆及其手下的事知之甚少,他想替弟弟報仇,可又沒這個能力。他想與我見面,一定是想借八路軍的力量替他報仇。
但是,敵我力量懸殊太大,敵人有三百多,而小分隊不足百人,雖然這幾個月要求參軍的人不少,可因為鬧糧荒,小分隊還是婉言拒絕了一部分人。現在,小分隊九十六人,還包括幾名傷員。如果以小分隊目前的兵力去打張百仁部,勝算的把握不大。
他想到了杜大隊長,如果杜大隊長這時帶領大隊回來,與小分隊合兵一處,那打掉張百仁部是完全可能的。大隊長現在哪兒呢?還有王正和張言,他倆去尋找大隊已經四十多天了,怎么還不回來?
可是,機不可失啊!雖然敵我雙方力量懸殊太大,但有敵人內部矛盾分化這個現實,有張百祥及其本家人要報仇和想出口氣的愿望,我何不趁機回師劉家寨,帶領小分隊和當地民兵尋找戰機,打擊張百仁部,就算是不能全殲,也要打的他有所收斂。
想到這里,他馬上召集幾個班長開會,講明回師劉家寨的意義,取得各個班長的支持,大家一聽有新的戰斗任務,要去打土匪,情緒高漲,表示應該好好教訓教訓這幫漢奸了。
李魯安排出發前的事情,一是小分隊的去向保密,只給王鄉長和邱玉堂邱玉印三人說一下,如果王正和張言回來,就讓他倆直接去劉家寨。二是撥出十支步槍和一部分子彈送給鄉武工隊,委托鄉政府保管繳獲的軍需物資。三是妥善安排傷員,重傷員留下繼續養傷,輕傷員隨隊行動,明天晚上出發。
晚上,李魯將部隊要轉移的事告訴林英,征求她的意見,是隨小分隊轉移?還是留下繼續跟邱老先生學習?
原來,林英來到邱家寨后,孩子由于受了風寒,一直發燒咳嗽,這可把林英急壞了。好在村里有個姓邱的老中醫,給孩子開了幾付藥喂下去,孩子很快就好起來了。
在請邱老先生給孩子治病的過程中,林英萌發了學醫的念頭。她決心留下來參加八路軍,跟邱老先生學點醫術,也好為戰士們治個頭疼腦熱的。她把想法給李魯說了,李魯思考一會說:“那就留下吧,北河村看來是回不去了,還不知道敵人怎么折騰咱家呢?只是孩子太小,你如何帶他?”
林英說:“孩子小不怕,我先帶著他,等他長大一些就送回老家去,如果打仗,我就先寄放在鄰居邱大嫂家里。”
李魯點了點頭說:“好吧,你跟邱老先生好好學,以后當個衛生員也很好啊!明天我找邱玉堂介紹你去拜師。”
就這樣,林英開始跟著邱老先生學中醫,當了徒弟。
邱老先生見林英聰明好學,又認識不少字,再加上他對八路軍有好感,知道八路軍需要醫務人才,便盡力傳授一些醫術給林英。他特意為林英制定了一個學習計劃,把治療護理外傷和一些常見病的的方法、用藥一一教給林英,又幫助林英辨認草藥,教給她熬制方法。
一天,邱老先生拿著一個手抄的本子對林英說:“這是我多年積累的經驗,我把它寫下來給你,以后會用的著的。”
接著又說:“我本事不大,在這山里山外給人看病三十多年,救了不少人的命。這些都是實用的東西,只是你要多學多琢磨。”
林英鄭重地從老先生手中接過本子,表示一定好好領會。
邱老先生膝下無子,只有一個閨女,叫邱玉蘭,今年二十六歲,嫁在本村,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邱玉蘭從小跟著父親學習了些中醫知識,雖然出嫁,仍時常來藥鋪幫忙。她見林英虛心好學,人又勤快,心中喜歡這個妹子。她主動把自己的針灸技術教給林英,還給林英拜了干姊妹。
林英白天去藥鋪學習,一早一晚就幫炊事員老張老秦做飯。
王鐵柱的犧牲和李東山的暴露,使劉子文堅決放棄了去北河村籌糧的念頭,他不想再給李魯家里添麻煩。這樣,小分隊的糧食又斷供了,在新的籌糧渠道還沒建立的情況下,小分隊戰士們只有勒緊褲帶度日子。
林英見戰士們天天吃干地瓜秧,有時候伴點豆糝,有時候只有地瓜秧。她心疼戰士們,給李魯說“光吃這個怎么能行呢?還是回家再弄點糧食吧”
李魯安慰她說,已經和王鄉長商量過,派人去游擊區買糧食了,再有幾天糧食就運回來了,再堅持一下吧。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糧食,做飯就成了大問題。林英每天都為小分隊九十多號人的吃飯動腦子。她白天在藥鋪忙一天,晚上還要幫兩個炊事員切泡好的地瓜秧,然后再拌上一點糧食,蒸熟了當第二天的早飯。蒸菜團子,蒸窩窩頭,貼餅子,天天忙到深夜,變著樣地給戰士們準備第二天的飯食。除了幫助做飯就是給戰士們縫補衣服,放下這個又拿起那個,把戰士們的破衣服補了一個遍。
林英的忙碌贏得戰士們的敬重,大家親切地稱她“英嫂”,就連房東邱大嫂也和她親如姐妹,一口一個大妹子,一有空就過來幫她干活。
聽說要走了,林英還有點舍不得師傅、姐姐,還有邱大嫂。她對李魯說:“我剛跟著邱師傅學了點皮毛,說起來不應該走,但是,不走又怕給村里添麻煩,還讓你老是掛著,那就一起走吧!”
李魯說:“等把孫村一帶收復了,就能和這里連成一片,到時候你想來就來,找師傅再請教也方便。”
第二天,小分隊按照計劃進行轉移的準備。
王鄉長趕來給小分隊送行,答應一定看好留下的物資,待秋后天氣轉涼時,一起給小分隊送過去。
大家正在忙著,忽聽哨兵報告王正和張言回來了。
李魯急忙跑到大門口迎接,三個人一見面,激動的擁抱在一起。李魯見他兩人雖然風塵仆仆,但臉上卻掩蓋不住內心的高興,心中便明白他倆帶來好消息了。
三個人來到屋里坐下,王正一邊喝水一邊把出去尋找大隊的情況簡要作了匯報。
王正說,他們兩人化裝成做小生意的,邊打聽邊向西南走,從根據地出去后,一直找到津浦鐵路邊上,后來又從敵占區返回根據地,半個月之前,他們到達抱犢崮一帶,在當地村干部的幫助下,終于在一個小山村見到了杜大隊長。
杜大隊長在聽了他倆的匯報后,悲喜交加,半天說不出話來。他握住兩個人的手說,這次鬼子大掃蕩,大隊轉戰數百里,大小戰斗經歷七八次,配合軍區粉碎了敵人的進攻。但是,大隊在反掃蕩中也減員近四分之一,劉教導員和一中隊長犧牲。現在,大隊還有三百多人,正在附近幾個村子修整。
杜大隊長肯定了小分隊在游擊戰中取得的成績,由原來的二十多人,發展到現在的九十多人。還繳獲了不少敵人的武器,牽制了鬼子的兵力,配合大部隊完成了反掃蕩,他稱贊李魯是個好指揮員。
王正說“我和張言憑記憶寫下小分隊人員名冊,武器配備,還有需要上交的一部分繳獲軍需物資。”
杜大隊長看后很高興,他說,大隊準備整訓結束后開到泗城一帶活動。
李魯問,“杜大隊長對小分隊下一步有什么要求?”
王正說“杜大隊長說,根據軍區的指示,當前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反蠶食。敵人在大掃蕩后,一方面推行保甲制,一方面對根據地進行蠶食。他們在根據地邊緣地帶修建據點,企圖蠶食我根據地,大隊長要求我們抓住戰機打擊敵人。”
李魯又問起劉教導員和一中隊長犧牲的事,王正說“聽同志們說,大隊西進時,一天夜里在越過津浦鐵路時遭遇一股敵人,教導員帶一中隊走在最前面,他在掩護部隊過鐵路時,不幸中彈犧牲的。一中隊長還有十幾個戰士也是在這次戰斗中下犧牲的。”
李魯眼含熱淚說“多么好的教導員啊,就這么犧牲了,我們一定要替他們報仇。”
王正說:“聽說大隊要來一位新教導員,我們離開時還沒到。”
李魯介紹了孫村的情況,并把小分隊回師劉家寨的決定告訴他。
王正說,“城東南一帶土匪比較多,大多是當地人,過去主要是看家護院的,騷擾附近老百姓,基本沒有戰斗力。現在,日軍收買了張百仁這股土匪,我們要趁土匪改編還沒到位這一時機,抓緊采取行動。”
李魯點了點頭說,“我們回到劉家寨要盡快摸清敵情,再做決定。”
第二天拂曉,小分隊悄悄來到劉家寨。
劉少堂和王豐熱情接待了小分隊。
一見面,劉少堂就說:“可把你們我們盼來啦,自從張百仁投降日本鬼子后,土匪時不時就來騷擾,過去,土匪來主要是搶東西,現在來了不光搶東西,還見人就開槍。村北頭劉義貴就是前幾天被他們打死的。”
劉少堂接著說“最近幾天,土匪開始抓人給他們修據點,不管是過路的還是趕集的,只要看到,就抓住送到工地上。這不,光在小河村修建據點的,我們劉家寨就給抓去十一二個。”
李魯聽完這些話,氣憤不已。他感覺到孫村這股土匪不僅欺壓老百姓,還仇視我抗日根據地,已經成為日軍的幫兇,必須堅決打擊。
李魯說“鄉親們受苦了,我們小分隊這次回師劉家寨,就是要打擊這股土匪,斬斷他們伸向根據地的黑手。這次來了,小分隊要在劉家寨住一些日子,還要鄉親們多支持啊!”
劉少堂和王豐聽說八路軍要打孫村的土匪,高興地說,太好了,終于盼到這一天了。
李魯問:“敵人的據點修到什么程度了?”
王豐說“東崖莊那邊不清楚,小河村這個已經打完基礎,正在砌墻。”
送走劉少堂和王豐,李魯攤開地圖,仔細察看孫村和它周圍幾個村子的地形。
看了一會,李魯對王正說“在這一帶,北面南面都是山,孫村和周圍幾個村子坐落在兩山之間,南北兩座山相距有十多里地,東西兩頭有山,也有丘陵,北面山下有一條連著東南山區和縣城的道路。
王正用手指了指地圖上的小河村,又指了指東崖莊,說,“這兩個村子都在孫村南面,一個正南,一個偏東南,它倆相距七八里地,土匪在這兩個村子修據點,好像是伸向我根據地的兩只黑手。”
“那我們就先斬斷土匪的這兩只黑手!”李魯斬釘截鐵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