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我媽

  • 那一縷執念
  • 華枝春已滿
  • 1593字
  • 2023-08-17 12:19:35

小時候在姥姥姥爺身邊,常聽姥姥驕傲地說:“全家只有你大舅和你媽是高中畢業的。”那個年代,一大家子人生活艱難的情況下,能讀完高中,恐怕已屬不易,更何況又是在XJ這個文化沙漠里。

我同學的父母,零星有一些“高知”,所謂“高知”,在那個年代也許是專科,極少的是大學本科。我們上初中后,學校里的醫院子弟多了起來,他們的父母是醫生,也許學歷會高些吧,我沒問。

而更多同學父母,文化水平都很低。他們來自河南和山東農村,或逃荒或投靠親友來到XJ,聚集在一個叫“汽車隊”的單位,生很多的男孩,沒有時間和文化來管理和培養孩子,孩子就多是打架斗毆的地痞或流氓。

上初中的時候,一個坐在我身后的“汽車隊“男孩,喜歡上課的時候拿筆在我的后背寫“男“字,墨水洗不掉,我告了老師。下次他就從墻上摳墻皮和土塊,往我的后脖領里丟;考試的時候用鋼筆戳我后背,用腳踢我的凳子,讓我給他看卷子。我去罵他,越罵,他越高興。和老師說了好幾次,才把他給調開,老師說以為他在學習好的學生附近,會老實點,沒想到調到哪里,他就騷擾到哪里。這個男生初中沒上完就去當了兵,我大學第一年暑假回家的時候,他來看過我,對我說當年是他太混蛋,喜歡欺負我,對不起等等。這個算是有良心的。另外一個汽車隊的男孩,課間拿了一把火石槍,眼看著他把一個男孩的一只眼睛打瞎了。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常常想,我能全須全影地活下來,真是不易。又如何喜愛上了學習?

也許是因為我的身邊有一個經歷豐富愛講故事愛讀報紙的姥爺,還有一個天天趴在臺燈下面讀小說的媽,是他們給予了我一個求知的欲望和好學的基因吧。

改革開放以后,八十年代初期有好多雜志和刊物紛紛涌現,《人民文學》、《小說月報》、《十月》、《收獲》等等,都是當時特別受歡迎的刊物。里面的小說和報告文學,也吸引了如我媽一樣的中年文學愛好者。我媽不像別的女人愛捯飭,一年四季臉上連雪花膏都很少擦,可她卻將家打理的干凈整潔,還喜歡看小說,經常是晚飯之后,披散著短發,在燈下讀小說,碰到有人和她說話,叫了好幾遍,她才抬起頭來,一臉懵地問:“啊?”

我爸在郵局工作,給她訂閱了好多雜志。我放學后有時回家,有時去姥姥姥爺家。回家的時候少,但每次回家,都能看見我媽看書入神,在姥姥姥爺家,晚飯后姥姥就會喊:“勝奎呀,家里沒錢了,你去淑琴那兒借十塊吧。”姥姥是個沒有計劃不會算計過日子的主婦,每個月不到月底兩人的工資就都花光了。借錢的活兒永遠是姥爺的。姥爺領著我,拄著拐杖去郵電局大院,然后十有八九看到的還是我媽在家讀小說,一臉懵地抬起頭來“啊?“

喜歡在家看書的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我沒有研究過,就我自己而言,小時候很喜歡看見我媽讀書,一是覺得安心安靜,讀書的家庭一定沒有吵架和打罵;二是有點小驕傲,汽車隊的孩子爸媽連文化都沒有,我媽居然能讀那么厚的小說,是不是很優越?三是那時候我媽能讀的小說我也能讀了,《十月》、《收獲》和《小說月報》也有我愛看的文章。記得有一期的《十月》登了好長的瓊瑤小說,我從天亮看到天黑,還帶到學校的課堂上,放在課桌里看,一抬頭,數學老師寫的公式我就不認識了,幸虧同桌是一個心地善良的男生,直接舉手高聲大喊:”老師,再講一遍!這樣的仗義,讓我銘記至今。

到了大學,見了更多的人和更大的世界,才知道BJ有多少書香門第、傳世大家,同學當中有的祖祖輩輩都是“高知“,他們的智商隨便就碾壓我們。那也是一段斷崖似下跌的心理失落時期,幸好,我想得開。

因為我雖生而平凡,但卻有幸在成長的歲月中,祖輩疼愛、父母和睦。縱使我爸年輕時對孩子太嚴肅和冷淡,縱使我媽對我爸有千萬種不滿,他們當著我們孩子面爭吵爭執的時間還是極少,這無疑是我們做兒女的幸運。更何況,我們還有一個愛看小說的媽,賜給了整個家庭好學上進的氛圍。

如今,她年逾古稀,眼力不濟,卻仍然整天抱著ipad聽書看字,被我爸詬病。但在我們生命里,這無疑就是真正的歲月靜好,是我們的福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克苏市| 瑞金市| 南澳县| 镇江市| 桃园县| 江达县| 玉龙| 化隆| 织金县| 西昌市| 石嘴山市| 武陟县| 乌恰县| 芜湖县| 冷水江市| 镇原县| 原阳县| 佛坪县| 星座| 洪江市| 纳雍县| 谢通门县| 舟山市| 泰和县| 宾川县| 罗平县| 扬州市| 花莲市| 田阳县| 阳山县| 武穴市| 武陟县| 炎陵县| 江永县| 龙岩市| 凌海市| 哈密市| 吉林市| 谢通门县| 甘谷县| 温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