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俄狄浦斯情結與家庭關系

對孩子來說,3~6歲是一個關鍵的發(fā)展期。在此期間,孩子不僅要面對兩性之間的差異,還要應付親代之間的區(qū)別。盡管孩子可能已經(jīng)與父母建立了強烈的依戀關系,但是,他們有可能會渴望與父母中的一方建立更親密的情感聯(lián)系,甚至幻想有一天能獨占他或她。比如:一名9歲的女童曾宣稱:“我長大后,我會嫁給我的爸爸!”一名6歲的男童突發(fā)奇想地說:“爸爸走了之后,我就能單獨和媽媽在一起了。”

這其實是兒童的婚姻敏感期的正常心理。經(jīng)過長期的教育,我們成年人早已知道了這種禁忌,并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是不被允許的,但對一個3~6歲的孩子來說,他們尚未形成這種意識。孩子愛他們的父母,接受著來自他們的擁抱、親吻和愛撫,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常常看見自己的父母同睡在一張床上。對孩子來說,這些其實就代表了家庭和愛的概念。因此,一個男孩很容易會認為,因為自己很愛媽媽,所以有一天,他將能夠娶媽媽以取代他的爸爸。同樣地,一個女孩也會覺得自己可以變成爸爸的妻子,并獲得媽媽所擁有的所有特權。

孩子對父母的感情往往是矛盾的,這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既有愛的一面,也有敵意的一面。當孩子與異性家長處于一種高度默契、親密無間的時刻,他們就可能會將同性別的家長視為自己的競爭對手,甚至是充滿敵意的對象。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將這種孩子尋求與異性家長建立親密聯(lián)結的心理傾向定義為正俄狄浦斯情結。

在其“相反”形式(負俄狄浦斯情結)中,情況出現(xiàn)顛倒,孩子被同性家長所吸引,而視異性家長為競爭對手。然而,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父母雙方都會成為孩子展示愛意和敵意的對象,只是它們的程度各不相同,且不斷變化。

當然,人們也許會問,為什么弗洛伊德會使用這個奇怪的名稱——俄狄浦斯情結——來描述處于這一發(fā)展階段的孩子對其父母所展現(xiàn)的愛、敵意和競爭的心理傾向?事實上,這位精神分析學家使用的名稱源于一則經(jīng)典的神話故事:俄狄浦斯是希臘文學作品中的一個人物。他在自己出生后不久就被雙親遺棄,并且對自己的王室血統(tǒng)一無所知。后來,長大成人的俄狄浦斯回到他的出生地——忒拜城,在那里他殺死了拉伊俄斯國王,并娶了伊俄卡斯忒王后。然而,他并不知曉這二人就是他的生身父母。若干年之后,俄狄浦斯才知道自己一錯再錯,犯下了弒父娶母這等不可饒恕的大罪。震驚不已的伊俄卡斯忒羞愧地上吊自殺,而同樣悲憤不已的俄狄浦斯為示懲戒,挖去了自己眼睛。這則神話故事很好地講述了孩子的欲望,以及與這種禁忌欲望相關的所有情感(愛、敵意、恐懼、競爭、內疚)。同時,故事也警示世人,亂倫行為注定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災難。

“情結”(complesso)一詞從字面上理解,即與孩子在這一發(fā)展階段相關的、相互交織聯(lián)結的心理內容聚集到一起形成的心理狀態(tài)。這些心理內容包括幻想、欲望、焦慮、內心沖突和相關防御機制。“小俄狄浦斯”會發(fā)現(xiàn)自己身處一個由媽媽、爸爸和自己組成的家庭三角體系之中。在這個三角體系中,有些事情可以做,但有些事情會被禁止。在我們的文化傳承中,亂倫一直是被禁止的,我們不可以和與自己有血緣關系的至親發(fā)生性親密行為。因此,孩子既要處理好內心情感與文化禁忌之間的沖突,又要排遣自己在有意識和無意識狀態(tài)下因一系列幻想而引發(fā)的焦慮情緒。

當孩子意識到,他的父母早在他出生之前就已經(jīng)建立了親密的依戀關系,并且他們中的任何一方都不愿放棄另一方,孩子便會放棄俄狄浦斯式的愛意或敵意,并開始與自己的家長——通常是同性家長加強親密關系。唯有這樣,俄狄浦斯情結才能被克服。

至此,孩子已將禁忌內化于心,他不會再對俄狄浦斯情結充滿幻想,而希望能成為像他們一樣的人。

“小俄狄浦斯”現(xiàn)在意識到自己只是一個孩子,在長成像父母一樣大的成人之前,他不能做父母所做的所有事情。

然而,并非所有的孩子都會遵循這一路徑發(fā)展。一方面是因為,有的孩子實際上對父母其中一方的敵意和嫉妒并不明顯;另一方面,某些家長的言行可能會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夠順利度過這一特殊階段。有時,母親或父親對孩子滿懷熱情與愛意,但他們的語言和態(tài)度卻無法滿足孩子的無意識欲望。

有時,情況正好相反,父母會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讓孩子去占有他(她)所喜歡的一方父母。比如,與孩子做一些情侶式的親密動作。除了身體接觸之外,某些父母在心理層面會將孩子視作自己的“情人”。這類強入式的關系會導致孩子情感角色錯位。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心理會變得越來越嚴重并形成排他性,這會導致孩子在進入青春期以后難以脫離自己的父母,甚至有時會造成創(chuàng)傷,使他永遠無法成為獨立的個體。在正常情況下,青春期的孩子原本能夠通過身體、情感、社會和智力等方面的均衡發(fā)展,成為更加獨立的個體,并建立起家庭之外的情感圈子。同時,他們也不會產生拋棄原生家庭的負罪感。

在不同文化背景的社會中,亂倫都是被嚴格禁止的。一旦這一禁忌被打破,幾乎無一例外地將造成心理上的后果。

在現(xiàn)今的世界上,亂倫禁忌已經(jīng)為人們所廣泛接受,成為一條普世的規(guī)范。打破禁忌的行為往往是受害者不愿提及的經(jīng)歷,成了他們難以啟齒的秘密。在一些案例中,父母或代行父母職責的人對未成年人實施了性騷擾或強奸,而其余家庭成員卻采取了不聞不問的態(tài)度,這些行為會對正處于人格形成期的未成年受害者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14歲的女孩克勞迪婭曾這樣講述自己的經(jīng)歷:“我曾經(jīng)告訴我媽媽,在我7歲那年,她的丈夫,也就是我的繼父,和我發(fā)生了某些事情。可她卻狠狠地瞪著我,對我說了句‘別胡說’,然后就去了另一個房間,把我一個人丟在那里。我當時非常孤獨,非常害怕。”

另一類家庭亂倫常常發(fā)生在兄弟姐妹之間,它可能是自愿的,也可能是被迫的。無論哪種形式,在古往今來的大多數(shù)社會中,亂倫都被視作禁忌。比如,根據(jù)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的報告發(fā)現(xiàn),在特羅布里恩群島,為了避免有一絲一毫禁忌戀的風險,幼年時,兄弟姐妹之間不可以一同玩耍;青少年時,他們之間不可以相互交談。

直到20世紀初,新喀里多尼亞仍然存在著一種儀式。在這種儀式中,具有血緣關系的親屬,特別是在兄弟姐妹之間,會使用各種粗俗的語言,無所不用其極地辱罵對方。這些相互謾罵的話起到了宣泄情感的作用,因為他們由于被禁止亂倫,內心可能感到失落。這種儀式實際上也是在提醒人們要遵守禁忌,尊重規(guī)范,同時也表現(xiàn)了個體對于族群的歸屬感。

在我們的社會中,那些一起長大的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是十分復雜的,同性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亦是如此。兄弟姐妹之間的爭吵是很自然的,原因多種多樣,可能由于他們之間的敵對性、競爭性,以及各自的占有欲、以自我為中心等,但也有一個原因不可忽視,那就是一種無意識的需求,即為了避免亂倫風險而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

談論亂倫這個話題并非易事。事實上,之所以會產生亂倫禁忌,首要的原因是為了拓展親族體系的邊界,建立一個更龐大的社群。人類學家萊維·斯特勞斯在《親屬關系的基本結構》一書中寫道:“最終的解釋可能是,人類很早就意識到,為了擺脫殘酷的生存斗爭,必須在‘與外族通婚’和‘在族外被殺’之間做出一個非常簡單的選擇。”

此話何解?萊維·斯特勞斯的話表明,人們在同一家庭或家族內結婚生子、繁衍后代,會形成若干個封閉的單位,這些單位之間互無交集,彼此間甚至充滿敵意。然而,如果不同家庭和家族之間能夠結親和通婚,這些封閉的單位將被打破,它們的邊界將被拓展,這有利于構建更為龐大和牢固的社群。

其次,亂倫禁忌還有其生物學上的原因。血緣親屬之間的遺傳基因相似度很高,他們的結合既不可能提升優(yōu)秀的遺傳特征,同時,也會增加遺傳缺陷和遺傳疾病的風險。千百年來,歷史的經(jīng)驗告訴人們,這類近親結合所誕下的后代往往十分脆弱。比如,純種狗與雜種狗相比,它們的抗病能力更差一些。又如,歐洲的一些王公貴族出于避免財產和權力被外人分享等原因,幾代人都保持著近親通婚的習慣,這導致了很多歐洲貴族患上了遺傳疾病,有的甚至無法生育后代,許多國家也因此衰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江口市| 泊头市| 桐柏县| 永丰县| 乌兰察布市| 辽中县| 平果县| 容城县| 汤阴县| 田林县| 富宁县| 贵南县| 喀喇沁旗| 苍南县| 公安县| 贵港市| 永德县| 湟源县| 长海县| 离岛区| 临漳县| 慈利县| 靖边县| 蒲城县| 色达县| 邵阳市| 南木林县| 宣威市| 大余县| 阿巴嘎旗| 环江| 西安市| 夏津县| 乐亭县| 石阡县| 广德县| 日照市| 抚松县| 五家渠市| 日喀则市| 惠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