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學生到創業者:清華x-lab案例課
- 清華x-lab
- 3126字
- 2020-09-08 17:18:44
清華 x-lab 真的是擰麻花的高手
——楊斌 清華大學副校長、教務長
清華x-lab用5年的時間,發展成為清華人才培養、引領全國創新創業教育的創新典范,并在海外引起關注和贊譽,這確實是作為發起人和主力部隊的經濟管理學院人才培養工作的一大成績,也是清華整體教育教學工作的亮點之一,著實很有成績。
清華x-lab在這5年中有一系列創舉:一場不僅僅是比賽,更是全年無休、全過程育人的“校長杯”創新挑戰賽;一項豐富辦學實踐的學生創新力提升證書項目;一個本科生管理學第二學位的創新創業領導力方向;一批覆蓋面大、接地氣、重實干、廣受歡迎的課程,如以北極光冠名的創新創業主題系列講座,包括“創辦新企業”“創新創業中美新觀察”等;一系列內容豐富的國際交流合作項目……真的成了清華同學們受益良多的一個重要的教育平臺。清華x-lab的教學成果也先后被評為“清華大學2016年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017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影響中國的2015年度雙創人物”,獲得了“北京市首批眾創空間”“中關村夢想實驗室”等諸多的榮譽,難能可貴,值得祝賀,雖然這些榮譽不是創辦她的目的。
說起“校長杯”創新挑戰賽,那是在2014年的春天,當時全國創新創業教育還未轟轟烈烈地開展。經管學院的領導積極要求創辦,時任校長陳吉寧大力支持,并慨然應允以“校長”命名,這得到了很多企業家、投資家、校友和朋友們的呼應、支持。于是清華“校長杯”創新挑戰賽在x-lab同仁們的精心組織下做了起來?!靶iL杯”以“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創新”為定位,一大批清華的學生經歷了創意、創新、創業的歷練,收獲了難得的成長機會。
5年的發展,還只是序幕。但值得復盤,以日進日新。我這里僅從打破創新人才培養的“四不”說起,看看清華x-lab這5年的實踐探索,是如何走出新路,破解“四不”,以及這條路對清華以及更大范圍的創新人才培養工作有什么樣的啟發。
一、創新人才的培養,以單純知識傳授的形式行不通。清華x-lab的解決之道,是把知識邏輯和行動邏輯有機結合,形成強有力的“雙螺旋”的結構——真的是擰麻花的高手。品味清華x-lab創新創業教育的最大特色,她給很多老師、同學、投資家、企業家最顯著的一個感覺是,這是一個拒絕坐而論道、拒絕紙上談兵、拒絕知識灌輸的平臺。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在清華x-lab每日功課中的,大多是基于創意、創新、創業實踐過程的行動學習、體驗學習,大量的活動名稱凈是訓練營、加速營、工作坊、馬拉松等,所以說最早定名叫lab(實驗室)還真是貼切。lab包含著動手、實踐,通過行動來學習、通過實踐來成長,這個路徑非常重要。這讓我聯想到陶行知先生80多年前風趣地說過,“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造是孫子。”這個認識對于今天我們培養創新人才、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仍然非常有指導意義。一定要把教、學和做合一,動手、動腦合一,讓學生在行動中學習行動、學會行動。
二、創新人才的培養,用單一學科專業的模式走不遠。清華x-lab的解決之道,是采取跨界學習、多元交融、開放聯動的綜合育人模式。我愿意強調x-lab是清華的平臺,絕不是要從經管學院“搶功”,而是褒獎x-lab通過面向全校、院系共建、走出經管學院這個“舒適區”,讓創新人才在學科交叉這個更適宜的環境中歷練、成長。雖然人們都在說,交叉融合對學生甚至老師的創新、創造有非常大的誘發和促進,但是在實操上能夠跨出這一步還是非常不易。人們常說清華的社團、代表隊出人才,可能其中的一個原因是這些活躍在其中的同學之間的交叉融合很自然而然,機會和成長就比悶在單一集體中的同學多很多。清華x-lab的活力,很大程度上來自于跨越與融合。以“跨界教師”計劃為例,多個維度交融升華——教師、學科、專業、院系、文化,包括不同國家的本科生、研究生、年輕校友,清華x-lab成為他們之間非常好的碰撞交流、融合創新的平臺。
三、創新人才培養,單純由學術型專家來執教做不實。清華x-lab的解決之道是,充分發揮來自產業界的學術教練、實踐導師、駐校天使的作用,這個做法我稱之為“教師+”。清華x-lab開設的課程大都不是由大學里的教授在教。坦率地說,盡管教授們學貫中西,但卻很可能教不了或者教不好學生創新創業的本領。即使有些課程因為學校管理規定必須有教授、學者領銜,但更多地會請實戰型的行業專家,摸爬滾打、接地氣、正在進行時的投資家、企業家、創業者來講授、來分享。這樣做的好處是更有可能把一些還不到火候總結成硬知識、理論體系的東西,讓這些學生——年輕的學校里的創新者領略到、覺悟到,學習并加以實踐。很多時候,與其說是“講授”,更像是“拆招”復盤。如果不是“教師+”,創新創業教育很容易變成就理論談理論、水過地皮濕的樣子貨,很難做實,甚至助長說和做兩張皮的毛病。多說一句,在我們非常熟悉的學術型教授之外,設立實踐教授并發揮好他們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大學迫切需要再做一些嘗試和探索,尤其是工科、商科、法科、新聞、設計這些離開實踐就丟魂失根的學科。
四、創新人才培養,光是沉浸在事務里忘了育人要不得。清華x-lab的解決之道,是緊抓著育人這個創新創業教育的本質,項目是載體、活動是手段,貫穿其中的,是領導力教育、創造力教育、思想力教育和執行力教育,甚至也包括學生自我管理的教育。清華x-lab面對的大環境,常常有著過于關注組了多少隊、成立了幾家公司、融了多少個億以及上了多少市的指標導向,年年都統計,處處要報表——這可不成。創新人才培養得“心靜”才行,不是人少點、車少點、活動少點的那種表面上的靜,而是20年后再算賬的那種“定而后靜”。這幾年清華x-lab的實踐中很重視滲透大量領導力訓練、創造力激發、思想力錘煉、執行力冶煉的內容環節,重視學生在其中的反思和提升,讓年輕人對創新創業、對于自己動手改變現狀,變得自覺自愿、能動有為、激勵內生。這些品格品行的形成,對今后不管從事哪方面的工作,在什么樣的崗位都是終生受益的?!靶iL杯”創新挑戰賽要頒獎,表面看是頒給獲獎項目,其實更是頒給獲獎團隊。項目是教育載體,團隊是學習和成長的主體。這部分經常是外頭的人在觀察創新創業教育時重視不夠的,它卻是大學的本分,須臾不該忘記。
這4個方面肯定是不完整的觀察與思考,主要還是集中在創新人才培養的角度。總結清華x-lab 5年走過的路,我自己最不愿意做的事,就是現在歷數其中哪些項目怎么樣,哪個公司現在已經怎樣——我們不妨在20年之后再回頭看,從這其中的人的成長角度談一談。今天我還是更愿意從過程分析,它到底秉承什么樣的教育理念,落地了怎樣的教育實踐。2014年5月第一屆“校長杯”創新挑戰賽,我做過一個《從A到X的教育模式轉型》的分享,當時正值清華大學第24次教育工作研討會,探討以前我們更擅長把優秀的學生從A發展到A+,而面向未來、放眼創新,要更有意識地讓學生獲得多樣成長。不管是教育過程還是教育成效,都要有一種更有開放性、探索性的X思維。未來世界的豐富復雜,要求教育者善于讓各具特色的學習者都獲得生長和滋養,而不是拿一把尺子量度和形塑,只有X做到位,育得百花各有芬芳、滿園競放,才能有更多的創新人才在其后多進程的人生奮斗中追求卓越。清華x-lab也好,創新創業教育也好,它們都只是人才培養這篇X模式大文章中的有機組成之一,但對于整體的教育教學改革是有些借鑒和啟發的。未來的5年、10年、20年,只有繼續改革、不斷創新,才能完成好習近平總書記于2016年4月22日寫給清華的信中所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廣育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各類人才”。
這5年的創業之路,篳路藍縷,披荊斬棘,最早的創辦者——以錢穎一院長、高建書記為首的一班Intellectual Venture Capitalist——人才風投家(這是我生造出來的詞),和以毛東輝主任等為代表的親力操辦者,你們是不折不扣的Entrepreneur(企業家),我覺得在清華x-lab的成長發展中是至關重要的。理念再先進,方向再正確,最后還是要看是什么人持之以恒地把它做出來,否則,難免淪為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