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金融趨勢下消費者金融行為研究
- 尹麗 董昕
- 507字
- 2021-02-08 18:21:18
三、消費者金融行為的影響與預測
計劃行為理論認為人的行為由四個因素決定:態度、主觀規范、感知控制和意愿(Ajzen, 1991)。通過對消費者金融行為的描述與度量,挖掘其發生情景、影響和驅動因素,將有助于后續探討消費者金融行為可能產生的問題、后果。有代表性的研究主要從人口統計因素、社會因素、經濟因素、心理因素四個方面展開。
具體地,人口統計因素的研究:較為廣泛地涵蓋了年齡、性別(毛華配、廖傳景、黃成毅等,2014;吳衛星、譚浩,2017)、受教育程度、金融素養、家庭生命周期等導致消費者異質性、使得金融資產選擇和配置差異化、進而影響消費者金融行為的重要因素;社會因素的研究:消費者會以其他人,尤其是收入高于自己的人群購買和擁有的物品為參照,社會誠信水平、居民之間的社會連接度等社會互動關系都會產生影響;經濟因素的研究:經濟因素對消費者金融行為的影響不僅表現在消費者個體收入及家庭的財富狀況等微觀因素方面,還體現在宏觀經濟中的利率水平、通貨膨脹率水平、經濟周期、金融產品的供給狀況和價格水平、金融風險及不確定性等方面;心理因素的研究:主要包括對經濟的信心和對金融機構的信任、自我控制能力強弱、金融態度、過度自信、時間傾向,以及對風險的主觀感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