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基因番木瓜的經濟學評價
- 薛春玲 鄭玉亭
- 1249字
- 2021-09-10 16:23:40
1.2 研究目的及主要內容
1.2.1 研究目的
前已述及,我國政府于2006年年底批準了抗環斑花葉病毒的轉基因番木瓜的商業化生產,轉基因番木瓜成為我國第一個被批準大規模生產、可直接食用的轉基因農作物。實際上我國主要番木瓜產區已經廣泛地使用了來源復雜的多個轉基因番木瓜品種。這為我們提出了一系列問題:在微觀層面上,轉基因農作物生產者的技術采用受哪些因素的影響?帶給生產者哪些影響?消費者是怎樣看待轉基因農產品的?影響消費者購買轉基因食品的因素有哪些?在宏觀層面上,轉基因技術的采用對相關利益主體帶來了哪些影響?對整個社會的福利帶來了怎樣的變化?研究這些問題,是我們對轉基因番木瓜生產者和轉基因食品消費者進行經濟學評價方面實證研究的出發點。
本書以轉基因番木瓜生產者和轉基因食品消費者為研究對象,建立全面評價轉基因番木瓜的經濟影響和分析模型及軟件,立足前人的學術研究平臺和研究基礎,從生產者角度,全面評估轉基因番木瓜商業化以來的經濟及社會影響,深入研究其發展對生產、需求、市場價格以及農民收入等的影響;從消費者角度,分析轉基因農產品的市場接受影響因素,為國家制定其他轉基因糧食及其他可直接食用的轉基因農作物的商業化發展策略提供科學依據,確保國家未來制定的農業生物技術發展策略能最大限度地符合國家利益。同時,本書的研究旨在豐富生物技術經濟影響的研究方法和理論,為研究轉基因農作物經濟學評價的相關方法改進提供參考。
1.2.2 主要研究內容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本書的研究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的主要內容:
第一,圍繞轉基因番木瓜技術的發展和商業化不斷推進過程,分析轉基因番木瓜的研發路線圖,探討轉基因技術的發展規律。
第二,研究農戶社會關系與農民技術采用的關系,弄清農戶社會關系網絡的層次和群體規模與農戶技術采用的相互關系和規律;分析農民在采用生物技術決策過程中的影響因素。
第三,利用在轉基因番木瓜生產地區的農戶調查數據,分析轉基因番木瓜在微觀層次上對農戶投入和產出以及健康水平的影響。
第四,通過對廣東省的多個城市家庭的調查數據的統計,分析消費者對轉基因技術、國家管理政策的了解情況,消費者對轉基因水稻的接受程度和購買意愿。
第五,基于前四個問題的研究,綜合分析轉基因植物商業化生產的經濟影響。
1.2.3 解決的關鍵問題
為了完成上述研究任務,本書必須先解決以下三個關鍵科學問題:
第一,轉基因番木瓜技術擴散和農民對該技術采用的決定因素及其相互關系。我們先要從理論上弄清農民采用轉基因番木瓜技術的主要決定因素及其內在機理,分析各種因素間的相關關系,尤其是社會關系對該技術采用的決定作用及其相互間的影響。
第二,轉基因水稻消費者認知情況和消費行為的影響因素及其相互關系。我們要在此基礎上,構建研究的分析模型,特別是要了解轉基因農產品標簽制度對轉基因農產品消費的影響。
第三,轉基因作物經濟影響的評價方法。在前人研究基礎上,我們研究多年生轉基因作物經濟影響的評價方法,尤其是農戶固定效應模型(Fixed Effects Model)和風險控制生產函數(Damage Control Production Function)模型在轉基因作物經濟影響評價上應用的可行性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