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資源稟賦理論的擴展
本節介紹資源稟賦理論對要素收益和經濟增長的影響。
一、國際貿易對本國要素收益的影響
由于生產中使用的要素不再假定只有勞動,現在可以進一步分析貿易對不同生產要素收益的影響。
仍然使用H-O模型的假設,考察勞動收益率(工資率W)和資本收益率(利潤率R)如何在貿易前后變化。由于要素市場完全競爭,均衡時要素報酬等于其產出的價值,而產出價值等于產出的產量乘以價格,因此要素報酬變動取決于其生產力和產出的市場價格的變化。由于要素生產率與其在生產中的投入比例有關,投入比例越大,邊際生產率越低,因此貿易既通過產品價格變化直接影響要素收益率,又通過生產要素的重新配置改變要素邊際生產率來影響要素收益率。我們可以用以下等式表示要素收益率與產品價格和要素邊際生產率之間的關系:Wi=Pi×MPLi, Ri=Pi×MPKi(i=r, s),則各變量的變動率之間的關系為,
。下面分別從短期和長期來分析其影響。
1.短期影響
在短期內生產要素不會在各部門之間流動。由于資產的專用性,不同行業使用的資產不同,使得資本無法無成本地在不同行業間流動。不同行業所需的勞動技能也不同,勞動要素也不能無成本地跨行業流動。因此,當不同行業的生產要素收益出現差異時,生產要素不可能立即從低收益行業流向高收益行業,勞動者需要學習新的技能才能變換工作,資本家也需要時間重新投資。
在短期內,由于各行業的勞動和資本數量都沒有改變,因此,勞動和資本的邊際生產率沒有變動,即,工資和利潤的變動主要由產品價格的變動決定。由于本國出口大米進口鋼鐵而造成大米價格上升,即
,鋼鐵價格下跌
,本國大米行業的工資和利潤都會增加,即
,鋼鐵行業的工資和利潤都會減少,即
。由此我們得出一般性的結論:在短期內,價格上升的行業(出口行業)中的所有要素都會獲益,而價格下降行業(進口行業)中的所有要素都會受損。
2.中期影響
在中期,只有一部分種類的生產要素可以在行業間流動,其他生產要素仍不能流動。我們假設在中期勞動可以在行業間流動而資本還來不及轉移。
貿易引起的產品價格變化使得各行業對要素的需求和供給也隨之變化。出口行業產品價格上升,即,生產會擴大,對生產要素的需求上升,進口行業產品價格下跌,即
,生產會減少,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會下降。從生產要素供給來看,生產要素都會向收益高的行業流動,從前面的短期分析已知,貿易使得出口行業所有要素收益增加,進口行業所有要素收益減少。因此,在中期可以流動的勞動會從進口行業向出口行業轉移,使得進口行業勞動供給減少,出口行業勞動供給增加,資本在兩個行業的供給不變,從而使得兩個行業的資本勞動供給比例發生變化。
在充分就業和要素相互之間可替代的情況下,各行業生產中的資本勞動使用比例也會發生變化。進口行業勞動供給減少使得資本相對過剩,該部門用更多的資本替代勞動從而使得生產鋼鐵的資本勞動比率提高,資本邊際生產率下降,即,而勞動邊際生產率上升,即
。出口行業則相反,出現勞動相對過剩,使用更多的勞動替代資本,使得生產大米的資本勞動比率下降,資本的邊際生產率上升,即
,而勞動的邊際生產率下降,即
。因此,鋼鐵行業的資本受損,即
,大米行業的資本受益,即
,并且變動幅度大于短期。而可以流動的要素勞動收益變動不確定,由于勞動在兩個行業的價格變動和邊際生產率變動方向相反,因此勞動收益變動
可能大于0,也可能小于0。
由此得出一般性結論:在中期內,價格上升行業(出口行業)中的不流動要素繼續受益,而價格下降行業(進口行業)中的不流動要素會進一步受損。流動要素收益變動不確定。
3.長期影響
在長期,所有要素都可以在各行業之間流動,各行業生產會進一步調整,出口行業生產繼續擴大,進口行業生產會進一步縮減,直至達到新的均衡。
由前面分析可知,貿易使出口行業資本收益率增加,進口行業資本收益率下降,因此,在長期資本也像勞動一樣從進口行業向出口行業轉移。由于進口行業是資本密集型,即(K/L)s>(K/L)r,當鋼鐵行業減產時,鋼鐵行業轉移出來的資本超過大米行業新增生產中對資本的需求,使資本變得過剩,而轉移出來的勞動則變得不足,使勞動變得不足,從而使資本價格下跌,勞動價格上漲。換個角度來看,整個經濟中資本相對于勞動的相對供給不變,但是貿易引起的鋼鐵行業生產的縮減和大米行業生產的增加使得資本的相對需求下降,從而使得資本相對價格上升,勞動相對價格下降。
為實現利潤最大化,將會有更多的資本替代勞動,兩個行業的資本勞動比都上升,從而資本邊際生產率下降,即,勞動邊際生產率上升,即
,其中 i=r, s。
達到長期均衡時同一種要素在各行業的收益率相等,即自給自足長期均衡時各行業工資率相等,即,利潤率相等,即
,貿易后長期均衡時各行業工資率相等,即Wr=Ws=W,利潤率相等,即Rr=Rs=R,所以貿易造成的各行業工資率變動率相等,即
,利潤率變動率相等,即
。由此可知,
,即各行業利潤率下降,
,即各行業工資率上升。
我們可以得出國際貿易對生產要素收益長期影響的一般結論:在出口產品生產中密集使用的生產要素(本國充裕要素)的報酬提高,在進口產品中密集使用的要素(本國稀缺要素)的報酬降低,而不論這些要素在哪個行業使用。這就是斯托爾珀-薩繆爾森定理。
4.對要素實際收益的影響
由前面分析可知,要素收益和產品價格變動的相對大小是,要素實際收益的變動率為要素名義收益變動率減去產品價格變動率(物價水平變動率)。物價水平變動率
取決于經濟中兩種產品的權重,是兩者價格變動率的加權平均值,位于兩者價格變動率之間,即
因此,
實際工資會增長,
實際利潤會下降。
5.國際貿易對國際間要素收益差距的影響
在貿易前,兩國的勞動力市場與資本市場都處于均衡狀態,兩國行業的工資率和利潤率都相等。由于本國是勞動充裕的而外國是資本充裕的,在兩個行業的生產中,本國都比外國使用更大比例的勞動,本國兩個行業的邊際勞動生產率都低于外國。本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大米)的相對價格低于外國,因此本國相對工資率低于外國的相對工資率。
兩國貿易后,本國大米相對價格上升,外國大米相對價格下降,引起生產調整和生產要素在國內行業間流動,最終導致本國工資率上升利潤率下降,外國工資率下跌利潤率上升,兩國相對工資差距縮小。
在完全競爭情況下,產品價格為Pi=aLiW+aKiR(i=s, r),其中aLi和aKi分別代表的是勞動和資本對產品i的投入產出比例。在H-O模型中,兩個生產技術假設相同,貿易后的生產調整和要素流動最終會使兩國同樣產品中的投入產出比例趨同。此時如果兩國工資率和利潤率仍存在不同,兩國產品的生產成本及產品價格差距就會存在,各國都會繼續出口成本低于國際價格的產品,貿易會繼續進行,直到兩國的產品價格和要素價格完全相等。這就是生產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又被稱為赫克歇爾—俄林-薩繆爾森(HOS)定理。
HOS定理表明,即使要素不能在國際上流動,商品貿易最終也可以導致各國要素收益相同,即商品的跨國流動與要素跨國流動具有替代性。但是現實中各國之間要素收益存在明顯差距,比如美國工資水平是中國工資水平的十幾倍。這主要是由于該定理沒有考慮各國之間的技術差距。
二、開放貿易情況下經濟增長的影響
下面我們來考察在進行國際貿易的條件下,一國經濟增長會產生什么影響。經濟增長的源泉主要是生產要素的增加和效率的提高(技術進步)。通常情況下,各類生產要素的增長是不平衡的,比如勞動增長超過資本增長,技術進步也具有偏向性,比如有些行業技術進步快,有些行業技術進步慢,有些技術是資本節約型的,有些技術是勞動節約型的。這就使得經濟中不同行業的增長速度不同,出現不平衡增長。
為了分析開放貿易的情況下經濟增長的影響,我們把經濟增長分為進口替代型增長和出口擴張型增長。前者指進口行業增長比較快,從而使得國內生產增加,一部分原來進口的商品被國內的產品替代了。后者指出口行業增長較快,使得生產和出口都得到進一步擴張。
經濟增長與國際貿易關聯的關鍵是國際相對價格,即貿易條件。由于各國在國際商品貿易中所占份額不同,各國對各種商品國際價格的影響也不同。我們把那些在國際市場上份額很小,其進出口的變動不會影響國際商品價格的國家定義為小國。小國是國際市場價格的接受者,國際市場價格對小國來說是外生給定的。相對應地,大國是那些在國際市場所占份額很大,其進出口變動會引起國際市場價格的變動的國家。這里的小國和大國僅指對國際市場價格的影響力,與其整體經濟規模、領土面積、人口數量沒有必然的聯系,甚至一國可能在一個商品的國際市場上是大國,在另一個商品的國際市場上卻是小國。下面我們分別對大國和小國的經濟增長的影響進行考察。
1.對小國的影響
如果本國在國際市場上是一個小國,那么本國的任何變化對國際市場價格都不會產生影響,鋼鐵和大米的相對價格不會改變,本國的貿易條件也不會變化。圖3.5中的相對價格線只是平行地向外移動。
仍沿用前面的假設,本國進口資本密集型產品鋼鐵,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大米。當本國由于資本可用量增加出現經濟增長時,資本密集型的鋼鐵行業會增長更快,生產可能性曲線更多地向鋼鐵方向外移。
資本的增加使得資本使用成本降低,資本密集型的鋼鐵相對成本下降,即生產鋼鐵的機會成本下降。在價格不變時,意味著鋼鐵行業利潤增加,引起大米行業的一部分資源向鋼鐵行業轉移,大米產量下降。只要鋼鐵生產的機會成本低于鋼鐵的相對價格,這個轉移就會進行下去,直到生產鋼鐵的機會成本上升到與鋼鐵相對價格相同為止。這種產量的變化會進一步影響貿易,一方面對國外鋼鐵的進口需求會因為國內鋼鐵生產的增加而下降,造成進口的減少;另一方面大米生產的下降造成出口能力削弱,出口減少。從圖3.5可以看到貿易三角縮小。這就是進口替代型的增長。經濟增長的結果使整個社會的福利水平上升,社會無差異曲線外移。進口替代型的增長減弱了本國在進口行業的比較劣勢。

圖3.5 小國進口替代型增長
如果增長的要素是勞動而不是資本,或者兩者都增長但勞動增長速度高于資本增長速度,那么勞動密集型的大米生產能力增長更快,生產可能性曲線的外移偏向于大米(如圖3.6所示)。由于產品相對價格不變,本國勞動的增長使勞動密集型的大米機會成本下降,大米產量增加,鋼鐵產量減少。對國外鋼鐵的進口需求由于國內鋼鐵產量的下降而進一步增加,造成進口增加,大米出口也因為大米產量的增長而增加,貿易三角擴大。這就是出口擴張型增長,也會使整個社會福利水平上升。出口擴張型增長增強了本國在出口行業的比較優勢。

圖3.6 小國出口擴張型增長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商品相對價格不變的條件下,某種生產要素稟賦的增長會導致密集使用該要素的商品產生更大比例(相對于這種生產要素的增長比例)的擴大,同時使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商品的生產萎縮。這就是羅勃津斯基定理。“荷蘭病”是羅伯津斯基定理的典型案例。
2.對大國的影響
如果本國是國際市場上的大國,國際市場價格會受到本國貿易變動的影響。當本國資本增長使鋼鐵行業生產能力增強,發生進口替代型增長,會減少鋼鐵進口,導致國際市場鋼鐵價格下跌,本國貿易條件改善,由p變到p′。此時產量和貿易量的變動與小國不同,一方面由于資本增加鋼鐵生產成本相對降低而擴大鋼鐵生產,另一方面由于鋼鐵價格下降大米相對價格上升而增加大米生產。整個社會的最終選擇取決于國際市場鋼鐵與大米相對價格變化程度。如果大米相對價格漲幅不大,羅伯津斯基定理仍可能成立,鋼鐵產量增加大米產量減少。如果大米相對價格上升很多,有可能兩種產品產量都增加,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既會減少進口又可能增加出口。
大國進口替代型增長所帶來的福利提升比小國更大,大國不僅得到了自己經濟增長的好處,而且還得到國際貿易條件改善的好處(如圖3.7所示)。

圖3.7 大國進口替代型增長
如果本國勞動增長是生產可能性曲線外移偏向于大米,就會出現出口擴張型增長。其出口能力的提高和出口量的增長造成國際市場大米供給增加,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大米國際市場價格下跌,大米相對價格從p變為p′,本國貿易條件惡化(如圖3.8所示)。

圖3.8 大國出口擴張型增長
大國勞動增長一方面會降低勞動成本使大米生產機會成本下降從而增加大米的生產和出口,另一方面出口增加造成的大米相對價格下降會降低大米生產增長幅度。同樣,鋼鐵生產既由于其機會成本的提高而減少,也會因為鋼鐵相對價格的提高而增加。一般情況下,大米生產會增加,鋼鐵生產會減少,但有可能兩種產品生產都增加。
出口擴張型增長對大國貿易量的影響也是不確定的,一方面大米生產增加會增加出口,另一方面貿易條件惡化和可能出現的國內生產的增加會減少對鋼鐵的進口。
貿易條件惡化使得出口擴張型增長給大國帶來的福利增長小于小國,因為一部分經濟增長的好處被貿易條件惡化抵消了。
在極端情況下,如果貿易條件惡化造成的利益損失超過增長本身帶來的利益,就會出現所謂的福利惡化型增長。如圖3.9所示,雖然該國大米和鋼鐵的產量都增長了,但貿易條件惡化使其社會福利水平不升反降。

圖3.9 福利惡化型增長
造成福利惡化型增長至少需要具備兩個條件:第一,這種增長是出口擴張型的,并且該國出口行業在國際市場上舉足輕重;第二,國際市場對該國出口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低,需求量不會因為價格的下降而增加多少,當出口供給增加價格下跌時,需求量并沒有因此增加多少,過剩商品會使價格繼續猛跌到很低的水平。
福利惡化型增長從理論提供了一個警示,提醒各國這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需要避免的一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