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會計交易事項觀研究
- 曾富全
- 1656字
- 2021-01-28 11:02:58
前言
作為從事會計專業課程教學20多年的老教師,面對不斷變化的會計準則、會計制度,面對眾多的會計專業學生以及每天忙忙碌碌工作、每年還必須參加不低于規定學時后續教育的廣大會計從業人員,筆者一直希望能夠找到一些學習會計知識的“捷徑”,既可以提高會計專業教師的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也可以提高會計從業人員學習會計準則的學習效率。可以說,會計交易事項觀就是這樣一條學習和掌握企業會計準則的“捷徑”,也是理解和掌握企業會計準則的一把關鍵“鑰匙”。
會計交易事項觀通過將會計經濟業務區分為會計交易、會計事項,可以很容易地判斷和選擇適當的會計計量屬性,即發生在兩個不同的會計主體之間的價值轉移屬于交易類業務,需要遵循公平交易的基本原則,一般需以實際交易價格即公允價值作為計量標準;發生在同一主體內部的不同部門之間的資源轉移屬于事項類業務,事項類業務屬于內部事務,不存在公平交易的問題,內部轉移的價格通常不要求是公允的,一般只需以賬面價值作為計量標準即可。顯然,會計交易事項觀從根本上簡化了會計處理過程中的職業判斷流程,可以很容易區分和選擇到底應該采用賬面價值計量還是公允價值計量,降低了新會計準則的理解難度。理解和掌握會計交易事項觀,對于理解、掌握和應用現行的新會計準則有著重要的意義,對于正確進行交易類、事項類業務的會計處理尤為重要,可以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
本書既是一本有關會計交易事項觀研究的會計學術專著,也是一本利用會計交易事項觀去理解和應用企業會計準則的會計專業教科書。
作為一本會計學術專著,本書在梳理我國會計準則制度發展的基礎上,創新性地提出了會計“交易事項觀”的概念(所謂交易事項觀,是指對經濟業務進行會計處理時,需要區分交易類業務和事項類業務的不同,相應采用不同的計量標準或計量屬性進行計量的一種會計核算基本原則或者會計理念),認為我國2006年頒布的新版企業會計準則明確提出了“交易”“事項”的概念,并以“交易或者事項”取代1992年首次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的“經濟業務”概念,不僅僅是稱謂上的改變,更是一種會計理念、觀念的變化,是2006年新版企業會計準則的一大特色。全書圍繞“會計交易事項觀”在新企業會計準則中的應用情況進行了分析研究,歸納、總結和驗證了會計“交易事項觀”在新企業會計準則中得到廣泛應用的情況。
作為一本會計專業教科書,本書以會計交易事項觀為主線,分別介紹了會計交易事項觀在2006年新版企業會計準則中的多項具體準則的應用情況,為會計從業人員更快更好地學習和掌握企業會計準則提供了一條“捷徑”。
本書正是基于上述目的,力求通過對企業會計交易事項觀原理的分析介紹,并結合實例,較為系統地分析了交易事項觀在新企業會計準則中的應用情況,包括在基本準則中的會計計量屬性選擇的應用、在收入準則特別是視同銷售等特殊銷售收入確認中的應用、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準則中如何選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計量標準以及是否確認交換損益的應用、在企業合并準則中如何選擇企業合并會計處理方法以及是否確認合并商譽等的應用等,最后歸納總結了本書的研究結論以及企業交易事項觀的應用規律及建議。
為了保持各章的相對獨立性,讓讀者可以在不用通讀全書的情況下單獨學習其中一章就可以理解和運用交易事項觀的基本原理,本書除了在第三章專門介紹會計交易事項觀基本原理的來龍去脈以外,在其他涉及交易事項觀的章節,也都會有相關交易事項觀基本原理的重復介紹,以保持每章內容的完整和相對獨立,也便于讀者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單獨閱讀和理解自己感興趣的章節。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會計交易事項觀只是筆者在比較我國會計準則、會計制度變遷過程中,針對1992年版和2006年版的新舊會計準則的不同所總結出來的一個會計理念上的變化,帶有較明顯的個人主觀色彩,即筆者個人覺得通過對會計交易事項觀進行研究,有助于讀者更快更好地理解現行的2006年版的新企業會計準則。因此,雖然筆者通過近幾年的進一步深入研究才寫成此書,但書中的觀點不一定成熟,甚至難免有錯誤之處,歡迎廣大讀者批評指正、探討交流。
曾富全
2019年4月19日于廣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