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會計交易事項觀研究
- 曾富全
- 1051字
- 2021-01-28 11:03:00
第三章 會計交易事項觀的基本原理
本章通過對會計需要反映的“經濟業務”和會計“交易或者事項”關系的辨析,提出了“交易事項觀”及其基本原理:對于會計需要反映的經濟業務需要區分交易類業務和事項類業務,并針對不同類型的業務采用不同的計量標準進行核算。理解和掌握交易事項觀,對于理解、掌握和應用現行的新會計準則有著重要的意義。本章總結了交易事項觀在現行新會計準則的體現和應用情況,建議推廣應用交易事項觀,建立和完善我國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樹立交易事項觀理念,在會計準則、會計主體假設中明確體現交易事項觀的要求。
自從我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以來,特別是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向有計劃商品經濟再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與之相適應的我國會計準則制度也在不斷變革和完善,直至2006年2月,我國頒布新的會計審計準則體系為標志,與國際接軌和等效的我國會計準則體系正式宣告全面建立。廣大的會計從業人員為適應不斷變化的會計準則制度,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去學習、去適應,額外付出巨大。但是會計準則和制度的變化并未就此止步,2006年頒布了包括1項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在內的新準則之后,又陸陸續續頒布了會計準則應用指南、會計準則解釋以及原有會計準則的修訂版,甚至還不斷有新的會計準則出臺。截止到2014年5月,財政部已經頒布的新會計準則體系已由原來的1項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變為現在的1項基本準則、41項具體準則、38項會計準則應用指南和6個會計準則解釋。
面對越來越多復雜多變的會計準則,會計從業人員如何避免被準則條文的變化牽著鼻子走,快速理解和熟練應用會計準則,關鍵在于把握和掌握變化的規律,以不變應萬變。會計準則的制定受到一定的原則、理念的指導,會計準則條文變化的背后,是會計理念的變化。因此,要理解和掌握會計準則,與其逐項準則的學習理解,不如先關注和掌握準則背后指導準則制定的會計原則、理念。例如理解會計目標由受托責任觀向決策有用觀的轉變,可以更好地理解為什么由收入費用觀向資產負債觀的轉變以及歷史成本觀向公允價值觀的轉變,可以更好地理解會計信息的相關性比可靠性可能更為重要,等等。
會計的決策有用觀、資產負債觀等會計理念已廣為熟知。筆者在多年會計準則教學與研究過程中,發現隱藏在會計準則條文背后還有一些新理念新觀念還鮮為人知,未被關注和廣泛應用。本章根據筆者對會計準則的理解和總結,提出“交易事項觀”供會計同仁共同探討,以期對廣大會計從業人員學習、理解和應用會計準則有所幫助以及引起會計實務界和理論界的共鳴,這有助于推動建立我國的會計概念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