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滴灌管里的春天1

  • 幸福小康村
  • 之一然
  • 3431字
  • 2020-08-24 02:29:00

西灘勘探出水的狂喜,如同投入沙棗灣這潭沉寂死水的一塊巨石,激起的漣漪迅速擴散,攪動著每一個角落。那噴涌而出的清泉,在陽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芒,也映亮了村民們眼中久違的希望。然而,巨大的希望往往伴隨著更巨大的壓力。當歡呼聲漸歇,當鉆機的轟鳴徹底停息,留下的是汩汩流淌的生命之水和一片亟待規劃的、充滿無限可能也布滿現實荊棘的土地。

沙棗灣鎮政府那間簡陋的會議室,此刻的氣氛與往日截然不同。墻壁上那張“沙棗灣鎮‘十四五’特色產業發展初步規劃示意圖”依舊掛著,但旁邊那些潦草的問號,已被擦去大半。取而代之的,是幾張新繪制的大比例尺地圖和一張醒目的、標注著“西灘古河道承壓水井區域初步規劃圖”的藍圖。地圖上用不同顏色的筆跡圈出了核心水源保護區、未來主灌渠走向、以及幾大塊待開發的區域,旁邊密密麻麻地標注著“枸杞種植示范區”、“沙棗生態防護林”、“節水農業試驗田”等字樣。

陳書遠站在地圖前,手中的激光筆紅點在地圖上精準移動,聲音沉穩而清晰,帶著一種被現實錘煉過的篤定:

“……綜合水源出水量、水質檢測報告以及地表高程數據,我們規劃的核心灌溉區將覆蓋西灘及鄰近的北洼地,總面積約兩千三百畝。這是沙棗灣未來產業發展的核心引擎!”紅點移動到一片被圈出的區域,“一期重點,就是依托水源,打造五百畝高標準枸杞種植基地!這是經過市場分析和政策匹配后,風險相對可控、附加值高的優選項目。”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圍坐在長條木桌邊的眾人——張建軍、王技術員、栓柱、二牛,還有幾個被臨時召集來的、在村里有些威望的老農。林雪坐在靠窗的位置,安靜地聽著,手上拿著一份厚厚的土壤分析報告。

“但是,”陳書遠話鋒一轉,激光筆的紅點驟然停在幾個關鍵節點上,“水有了,不等于產業就成了!要實現高產優質,必須采用最先進的節水滴灌技術!這是死命令,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他的語氣斬釘截鐵,“漫灌?大水漫灌的時代過去了!在沙棗灣,每一滴水都金貴!滴灌能節水60%以上,精準控制水肥,是枸杞高品質的核心保障!王技術員,設備清單和預算方案……”

王技術員立刻接話,推了推眼鏡:“陳碩士說得對。方案林工和我已經細化出來了,設備投入是大頭,但縣里‘特色產業扶持專項資金’和‘節水農業推廣補貼’都能覆蓋一部分,加上我們自籌……”

“滴灌?”一個悶悶的聲音打斷了王技術員的介紹。說話的是坐在角落的老農劉福貴,他吧嗒著旱煙袋,煙霧繚繞中,溝壑縱橫的臉上寫滿了懷疑,“管子埋在地底下?看不見摸不著的,誰知道水到底到沒到根兒?俺們祖祖輩輩種地,水到渠成,漫過去就得了!整那些洋玩意兒,費錢不說,萬一壞了咋整?修都沒人會修!”

“就是!”旁邊有人附和,“管子那么細,讓沙子堵了咋辦?讓老鼠啃了咋辦?聽說那玩意兒嬌貴得很,碰一下都可能壞!咱們這沙地,風刮石頭跑,能行?”

質疑聲像細小的沙粒,開始在會議室里彌漫。習慣了“眼見為實”和粗放種植的村民們,對這套看不見的地下管網系統,天然地帶著不信任和抵觸。張建軍坐在主位,眉頭微蹙,沒有說話,只是用指關節有節奏地敲著桌面,目光在陳書遠和那幾個老農之間逡巡。他支持滴灌的方向,但他更清楚,技術落地,最大的阻力往往不是錢,而是人心里的那道坎。

這時,林雪站了起來。她沒有直接反駁質疑,而是走到窗前,“唰”地一聲拉開了厚重的窗簾。正午的陽光猛烈地傾瀉進來,照亮了空氣中飛舞的微塵,也照亮了她手中那份土壤報告。

“各位叔伯,”她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專業沉淀的穿透力,“看看窗外。再看看這份報告。”她翻開報告,指著幾項關鍵數據,“西灘的地表層,是典型的粉砂壤土,下面是疏松的沙質層。漫灌的水,看似流過去了,但大部分會迅速滲漏到深層,或者在地表蒸發掉,真正能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的,不到三成!而且,大水漫灌會帶走表層寶貴的有機質,加劇土壤鹽漬化風險!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過去種點東西那么難,為什么苗子看著澆了水還是蔫!”她走到地圖前,拿起一支筆,在“滴灌”兩個字下面重重畫了兩道橫線,“滴灌,就是把水精準地、緩慢地送到每一株作物的根部,就像打吊針一樣!省水、保肥、防鹽堿!這是科學,是無數干旱地區驗證過的、活命的技術!至于堵塞、損壞……”她看向王技術員。

王技術員立刻接口:“我們有過濾系統!有防啃咬套管!維護技術我們會手把手教!縣里也會定期派技術員下來!關鍵是要邁出第一步!”

陳書遠適時補充,目光炯炯:“劉叔的擔心有道理。所以,我們一期只規劃五百畝!先搞示范!讓事實說話!讓種出來又大又甜的枸杞說話!到時候,誰家地里的苗子壯、果子好,誰的收入高,大家自然就明白了!政府補貼加上我們自籌一部分,風險共擔,收益共享!這不僅是種枸杞,更是給沙棗灣種下一個可持續的未來!”

陳書遠和林雪,一個從政策市場角度闡明必要性,一個從土壤科學角度揭示緊迫性,配合默契,邏輯嚴密。會議室里的質疑聲漸漸小了。劉福貴吧嗒煙袋的節奏也慢了下來,渾濁的眼睛盯著地圖上那片標注著“枸杞示范區”的區域,若有所思。

張建軍適時地停止了敲擊桌面的動作,清了清嗓子,聲音不高,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分量:“好了!技術的事,聽專家的!陳碩士和林工把道理、把利害都掰開揉碎講清楚了。節水滴灌,這事沒商量!這是給子孫后代留飯碗的大事!誰家要是實在心里沒底,這示范區的名額,不強求。但丑話說前頭,將來看到別人賺錢了,眼紅了,可別再來找我張建軍哭鼻子!栓柱、二牛,你們兩家,還有老趙頭家,你們的地挨著水源近,土質也相對好點,這示范戶,你們先頂上!敢不敢?”

被點名的栓柱和二牛對視一眼,又看看張建軍嚴肅的臉,再看看陳書遠和林雪,一咬牙:“敢!聽書記的!聽陳碩士和林工的!”

“行!那就這么定了!”張建軍一錘定音,“王技術員,設備采購安裝,抓緊!林工,苗種和技術指導,全靠你了!陳碩士,資金申請和合作社章程,你牽頭弄!散會!”

滴灌管網鋪設的現場,成了沙棗灣新的焦點。轟隆隆的小型挖掘機沿著規劃好的路線,在干燥的沙土地上挖出深深的溝槽。穿著工裝的施工人員小心翼翼地將一根根黑色的PE管道放入溝底,連接著形狀各異的閥門、過濾器、壓力補償滴頭。白色的細長滴灌帶如同大地纖細的血管,被精心地布置在未來的枸杞壟間,等待著埋入土下,為生命輸送養分。

林雪幾乎整天泡在工地上。她戴著寬檐草帽,穿著耐磨的工裝褲,臉上蒙著防沙的紗巾,只露出一雙專注而明亮的眼睛。她時而蹲在溝槽邊,仔細檢查管道的連接和滴灌帶的鋪設角度;時而拿著圖紙,跟施工負責人和王技術員反復確認細節;時而又抓起一把沙土,在指尖捻開,觀察著濕度。陽光毒辣,風沙不時卷起,汗水很快浸濕了她的后背,沙塵沾滿了她的褲腿和鞋子。但她似乎渾然不覺,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縱橫交錯的黑色管道和白色滴灌帶上,仿佛那是她精心呵護的孩子。

“林工!這個三通閥的壓力表讀數不太穩!”一個工人喊道。

林雪立刻走過去,蹲下身,仔細查看:“是墊片沒裝好,有輕微滲漏。關掉上游閥門,重新裝!注意螺紋要對齊,不能硬擰!”

“林工!這片沙地太松,滴灌帶固定不住,容易被風吹移位!”

“用U型鐵絲卡,每隔一米固定一個!埋土的時候稍微深一點,壓實!”她的指令清晰而果斷。

陳書遠也經常出現在工地。他負責協調物資運輸、核對施工進度、處理一些突發問題(比如臨時發現規劃路線下有塊大石頭需要爆破)。看著林雪在烈日風沙中忙碌的身影,看著她沾滿沙土卻依舊專注的側臉,看著她用流利的方言跟工人們解釋技術要點,他心中涌動著一種復雜的情緒——有敬佩,有心疼,還有一種難以言說的親近感。這個在省農科院實驗室里穿著白大褂、操作精密儀器的女科學家,此刻卻像個經驗豐富的工頭,在這片粗糲的土地上,用她的智慧和汗水,編織著綠色的希望。她身上那種將高深理論與一線實踐完美融合的能力,讓陳書遠深深折服。

“喝口水吧,林工。”趁著一個間隙,陳書遠遞過去一瓶冰鎮的礦泉水。

林雪愣了一下,接過水,拉下紗巾,露出一張被曬得微紅、沾著汗漬和沙塵的臉。她擰開瓶蓋,仰頭喝了幾大口,清涼的水滋潤了干渴的喉嚨。“謝謝。”她舒了口氣,看向眼前已具雛形的管網系統,眼中閃爍著光芒,“你看,這就像給土地搭建了一套精密的循環系統。等它運行起來,每一滴水,每一份養分,都會被精準送達,效率會高得驚人。”

“是啊,”陳書遠感慨道,“沒有你的技術支撐,這水,也只是一潭死水,變不成活錢。你……”他看著她疲憊卻明亮的眼睛,一時語塞,想說的話在嘴邊打了個轉,最后變成了,“你辛苦了。”

林雪笑了笑,沒有接話,目光重新投向忙碌的工地,帶著一種純粹的、對事業的熱愛和期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乡市| 宁陵县| 吴旗县| 昌都县| 尼木县| 昂仁县| 揭东县| 天台县| 双江| 甘洛县| 沭阳县| 巩留县| 武平县| 简阳市| 翁牛特旗| 格尔木市| 胶州市| 上蔡县| 通化县| 达孜县| 栾城县| 平武县| 门源| 武安市| 夏津县| 迭部县| 元氏县| 丹凤县| 乌兰县| 玉树县| 延川县| 股票| 南雄市| 泌阳县| 霍山县| 舞阳县| 盐边县| 临武县| 甘南县| 抚顺县| 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