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國際聯盟處理中日爭案前途混沌,組織調解委員會說漸次有力
- 申報報道與評論(下)
- 宋書強 萬秋陽 孫緒芹
- 2785字
- 2020-08-21 17:02:20
〔日內瓦〕 十九特委會已將李頓報告書之討論移交國聯大會,故在星期二日以前,此間遂呈表面沉寂、內幕緊張之象。據一般干練觀察家之意見,國聯有史以來最重要之一頁將從此開始矣。下星期之最初數日將為極有關系之時期,不獨可表現國聯機關應付此次空前難題具有何等能力,且亦可決定所可望于美國之合作程度。雖會場討論將涉及李頓報告書之全部范圍,但最為人注意者則為大會中之動議,及將為十九委員會所處理之決議案耳。就美國所可贊助者而言,各點中之最扼要者,為國聯對于“滿洲國”之態度。一般意見似信必有不承認“滿洲國”之決定。
尚有一重要問題,為根據國聯盟約第十五條提出最后報告期限之決定。此點已由顏惠慶博士提出,將為十九委員會于大會辯論后首須決定之一事。
茲聞星期二日會議時,日本將續發聲明書,解釋其態度。眾信此次聲明書,將較前次聲明書更進一步,不獨論述過去事件,且將涉及日本對于將來之希望。不過日本在述其將來希望時,未必有所建議也。
戰債問題與美國軍縮新態度所造成之紛擾,可于今日殊乏精彩之會議中見之。會場中唯一事件,為顏惠慶博士解決變相的戰爭時期之申請。十九委員會亦如已于星期一日休會之行政院,將此難題移交星期二日大會解決。
歐美各國政府似在各方面豕突,自顧不暇。所可確定者,各小國將發言反對日本耳。現有包括四點之提案,為:(一)通過李頓報告書中關于歷史的部分;(二)規定解決期限;(三)重新肯定不承認“滿洲國”之諾言;(四)成立調解委員會,加入美俄代表。惟以今日形勢觀之,大國對此提案能否贊同,尚有疑問也。(路透一日電)
〔南京〕 顧維鈞前隨調查團在東北時,所撰關于中國事件之說帖十九種,現國聯會各國代表多欲參閱,以期明了遠東情況。刻由外部定印一百冊,寄往日內瓦,交我國代表分贈,并將此項說帖分贈在京之駐華各國公使、代辦,以供參考。(二日專電)
特別大會議程
〔日內瓦〕 國聯臨時大會將于六日上午十一時開會,其順序先由議長宣告開會,中代表顏惠慶氏演說,繼由日代表松岡演說,中國政府之意見書或在此時提出。中日代表演說后,兩代表不討論,即由各國代表發表意見,但發言國未決定。各國代表之演說,最少繼續兩三日,最后中日代表對于各國代表之演說,加以說明或反駁。中日問題或將再移交十九國委員會,由委員會報告臨時大會,然后組織包含中日代表之調停委員會,引用第十五條第三項規章,研究解決方法。(日聯二日電)
〔東京〕 據日方所傳,松岡洋右在行政會之演說,多注重過去事實,強辯進兵占領東三省為自衛行為,但各國之印象依然不能放松日本有并吞滿蒙野心,所謂偽組織不過暫時掩蓋世界耳目。日代表為鑒及此點,在六日之大會席上,或將變更從前之策略,對于未來日本之所應取步驟,加以逐一申述,求恕各小國,勿再猜疑東三省為韓國第二。然而演說內容是否能完全掩盡東三省目前之現有實情,此點日人自身亦無把握云。(華聯社二日東京電)
調解委員會覓取妥協方案,大會通過后開始工作
〔日內瓦〕 十九委員會認為在國聯非常大會表示意見之前,該委員會之動作實屬無益,故除主席希孟氏召集大會外,該委員會暫不開會。惟準備草擬一種報告書,其中結論:第一在不承認“滿洲國”;第二在邀請蘇俄及美國參加,組織一種人數較少之委員會,為中日兩國尋覓調解及妥協方案。此項調解委員會,一俟十九委員會所擬報告書為大會采納之后,即開始工作。主席希孟氏與日本代表松岡會晤之后,已回比京。此事在星期二以前,不致有何變化。(哈瓦斯一日電)
日電所傳三種解決方案:中日間直接交涉歟?國際調停委員會歟?國聯再派調查團歟?
〔東京〕 據由日內瓦到達外務省之情報,國聯方面漸知中日問題不能急速解決,尤以大國方面傾向靜觀,知遷延解決之外,別無他法。從六日起開會之總會,先使小國方面發揮議論后,將報告書之審議委托于十九國委員會,結果該委員會或能達到何等的解決案。但在此靜觀期中,考慮下列三案,為中間的處置:
(一)直接交涉勸告案。由國聯勸告中日兩國,開始直接交涉,以謀問題之解決。國聯任命中立委員,以監視人資格出席,從旁居中調停。
(二)調停委員會案。為和緩中日兩國之主張起見,以作制調停案為目的,以十九國委員會為主體,加入美俄,設置調停委員會,靜觀滿洲事態。約二個月后,再講究解決案。
(三)現地再調查委員會案。為視察李頓報告書執筆后之滿洲“獨立”及日本承認情況等起見,網羅主要理事國之外交官,設置調查委員會。國聯根據此報告,再行審議。
日本外務當局,對此三案之非正式意見,大體如下:
(一)國聯茍能進至承認滿洲,雖暫時靜觀、不急于解決,亦為實明之策。故日本政府茍不觸及其既定方針,對此并不反對。
(二)鑒于絕對反對第三國之加入為日本之既定方針,國聯所提倡之直接交涉,恐難實現。
(三)除外中日兩國之調停委員會案,從拒絕第三國加入之原則,絕對反對。
(四)如第三案之委員會案,系調查報告書提出后之新狀態,雖不反對,但其設置須始終尊重日本之原則。
(電通二日電)
日本與國際委員會,外務省之贊否態度
〔東京〕 據外務省所接情報,國聯事務局及大國方面設立國際委員會之說,現較有力。而外務省待中日紛爭付交該委員會,視其經過后采取對策,似較為賢明之策也。但委員會之企圖與其構成,由下列之理由,殊堪重視:
(一)該委員會若無中日代表,則將如調停委員會,而中日兩國立于被告地位,故反對。
(一)即使中日均加入該會,但依排除第三國加入之既定方針,亦所反對。
(一)然該委員會之構成與機能,為調查“滿洲國”之事情,僅報告國聯,而有相當期間靜觀之性質,則不加反對。
(電通二日電)
凡勒拉發表重要談話:遠東問題能否解決之關鍵,在各國有無維持條約決心
〔杜白林〕 國聯行政院主席凡勒拉歸自日內瓦,今日語人云,國聯大會此次特別會議,未必能解決滿洲問題,仍將移交十九國委員會。屆時十九國委員會再行詳細研究李頓報告,準備一新決議案,然后再提交下次國聯大會。此種手續,固頗費時間,但渠信在此期間,中日雙方利益俱可保全。
凡勒拉又謂,國聯各會員國猶未表明其立場,但各國茍決定堅決維持國聯盟約與其他和平及不侵犯條約,則此事當可解決。
凡勒拉又于接見新聞記者時表示,現當計劃一種方法,探知滿洲人民之真正意愿所在。渠不主張召集公民大會,但以為應由滿洲人民自行決定其與中國之關系。又謂渠信國聯之前途,完全系于其對于此案之行動,及是否準備堅決維持其原則以為斷。(國民一日電)
……
日政黨軍閥籌開國民大會,反對李頓報告書,要求承認偽組織
〔大阪〕 日因感覺國聯空氣日趨對日不利,前途愈益暗淡,為重新振起民氣與藉國民之團結威迫國聯,于是遂有政友會、民政黨、國民同盟、大日本生產黨、大阪及京都在鄉軍人團、海軍兵團等聯合提倡開國民大會,定十二月四日下午在京都岡崎公會堂開會。議決反對李頓報告書,反對否認日人手創之偽組織,大動旗鼓,以日本國民大會名義拍電向國聯大會示威。(二日華聯社電)
(《申報》,1932年12月3日,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