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傳統賦論之敘事觀

從先秦至清代,傳統賦學理論源遠流長。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賦學研究呈現出日益興盛的局面,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對傳統賦學理論進行整理和研究,以徐志嘯《歷代賦論輯要》,孫福軒、韓泉欣《歷代賦論匯編》,蹤凡、郭英德《歷代賦學文獻輯刊》,何新文等《中國賦論史》,許結《中國辭賦理論通史》為代表。傳統賦學理論探討的問題紛紜復雜,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一、賦的起源。或以為源于詩,班固《兩都賦序》曰:“賦者,古詩之流也。”或以為源于楚辭,劉勰《文心雕龍》曰:“賦也者,受命于詩人,拓宇于楚辭也。”或持“綜合說”,章學誠《校讎通義》曰:“古之賦家者流,原本《詩》《騷》,出入戰國諸子。”二、賦的分類。古人關于賦的分類,約有三種傾向:一是按作家分類,班固在《漢書·藝文志·詩賦略》中將先秦至西漢的賦分為屈原賦、陸賈賦、孫卿賦、雜賦四類;二是按題材分類,蕭統《文選》把先秦至梁代的賦分為京都、郊祀、耕籍、畋獵、紀行、游覽、宮殿、江海、物色、鳥獸、志、哀傷、論文、音樂、情十五類,此后《文苑英華》《歷代賦匯》等多沿襲此分類法;三是按賦的體裁特點分類,元祝堯《古賦辯體》分賦為“楚辭體”“兩漢體”“三國六朝體”“唐體”“宋體”等,明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將賦分為四體:“一曰古賦,二曰俳賦,三曰文賦,四曰律賦。”三、賦的功用。中國文學的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講究功用。詩如此,賦亦如此。班固《兩都賦序》曰:“(賦)或以抒下情而通諷諭,或以宣上德而盡忠孝,雍容揄揚,著于后嗣,抑亦《雅》《頌》之亞也。”白居易《賦賦》曰:“賦者雅之列,頌之儔。可以潤色鴻業,可以發揮皇猷。”強調賦的政治功用一在頌美,一在諷諭。四、賦的藝術。賦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樣式,它有自身獨特的藝術特征。劉勰《文心雕龍·詮賦》曰:“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遂客主以首引,極聲貌以窮文。”葛洪《抱樸子》曰:“《毛詩》者,華彩之辭也,然不及《上林》《羽獵》《二京》《三都》之汪博富也。”著眼于賦的鋪陳描摹的手法、汪博富的語言及假設問答的結構。

與傳統的賦源、賦體、賦用、賦藝觀相比,傳統賦論中關于賦能否敘事、如何敘事的問題,盡管有大量論述,但多零散,且未受關注。通過對紛紜繁復的傳統賦論的鉤稽,我們發現其中蘊含著鮮明的敘事觀,它不僅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也大大豐富了整個中國文學的敘事觀,理應引起我們的重視。概括言之,約有以下四端: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康县| 黄平县| 上高县| 土默特左旗| 浙江省| 昌图县| 华宁县| 东源县| 庄河市| 旺苍县| 博野县| 石泉县| 海宁市| 武威市| 项城市| 唐海县| 蒲江县| 克拉玛依市| 汶上县| 孟连| 汝阳县| 曲水县| 朝阳县| 高淳县| 罗源县| 团风县| 桑植县| 蒙自县| 广河县| 商河县| 高淳县| 通河县| 富锦市| 澜沧| 正定县| 水富县| 紫金县| 晋中市| 乌苏市| 岳池县| 开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