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領導力:新經理人的50個領導力修煉
- 徐中
- 3118字
- 2020-08-27 18:30:57
05 行勝于言 清華百年校風的領導力啟示
提到“行勝于言”,很多人會想到清華大學二校門后面大草坪前的日晷,上面刻著四個字“行勝于言”。“行勝于言”的意思不是不言,而是不空談,要實干。這是清華大學的百年校風,與“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優良學風一起,構成了清華精神的核心部分,源源不斷地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學術大師、興業英才、治國棟梁”。你可能會問,“行勝于言”與領導力有什么關系呢?
我們來看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出自《朱镕基講話實錄》第一卷中的一篇講話《清華的精神是追求完美》。這是清華大學1951屆校友、時任國務院總理和清華經管學院院長朱镕基2001年在清華大學的一段講話,他在回顧自己的清華學習時光時說:
昨天晚上,我沒有睡好覺,一直在想應該講些什么內容。我在九年前為祝賀清華大學電機系成立60周年寫過一篇文章,叫作《為學與為人》,是當時同學們讓我寫的。這篇文章寫的是章名濤先生。我在清華念書時,他是電機系主任,他在1950年的一次集會上,講為學與為人這個問題。我就用這個題目寫了一篇紀念文章。章名濤先生已經過世多年了。他說,為學與為人,為人比為學重要。為學再好,為人不好,也可能成為害群之馬;為人,就是要做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我始終記得“要做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這句話。清華并不是一個只注意為學的地方,它確實是在教育我們怎么做人。
我回憶自己在清華的成長,清華教我育我并不只是為學,還在于教育我怎么做人。清華有非常好的傳統,民主的傳統、科學的傳統、革命的傳統。我記得從湖南來清華的時候,碰到許多很新的東西。當時,我最崇拜聞一多先生、朱自清先生。我雖然學的是電機,但是我最喜歡聽朱自清先生的講話。我現在還很生動地記得他在同方部一個集會上的講話,他會寫文章,不善于言辭,但他講話很誠懇、很感動人,我敬佩他的為人。我也敬佩吳晗先生、張奚若先生。我記得北京解放以前我們最喜歡到張奚若先生家里去,很多同學坐在地上,聽張先生縱論天下形勢,大罵國民黨反動派,痛快之至。當時,我就在進步同學的影響下參加一些學生運動,做一些工作。特別是北京解放以后,我在清華當班會主席、當學生會主席。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的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知識都是在那個時期學習的,看了很多書,打下了基本理論的基礎。所以說,清華這個地方不是一個專門為學的地方,也是教你如何做人的地方。
從朱镕基總理的這段回憶當中,我們可以深切感受到清華大學對他“為學與為人”的巨大影響。
2018年年初,一部有關清華的電影上映了,叫《無問西東》。這部電影講述了四個不同時代里一群同樣出自清華大學的年輕人,他們滿懷理想、勇敢前行,但他們也都在最好的年紀迎來了最殘酷的抉擇,最終他們都找到了最真實的自我。
其中一個故事戳中了很多人的淚點,也讓我的眼淚唰地流了下來。王力宏扮演的沈光耀,生于廣東的一個官宦世家,是家中的獨苗。在西南聯大念書的時候,眼見日本侵略軍步步緊逼,國破家亡,他想要去參軍,卻被聞訊趕來的母親制止。按照家規,他雙膝下跪,背誦家訓。他和母親的那場對話,讓很多人潸然淚下。后來,當沈光耀看到日本飛機在昆明上空肆虐橫行,聽到飛行教官說“這個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從心底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與同情”時,他勇敢地走出人群,上臺接受測試,聽從內心的召喚,毅然從軍,最后駕駛飛機撞向日本軍艦,壯烈犧牲。
沈光耀在關鍵時刻“犧牲”自我的勇氣來自哪里?
當然,首先是中華民族的愛國傳統和家庭教育。其次,電影當中的幾位清華學子以及清華大學在100多年歷史中培養出的十多萬清華人身上共同擁有的鮮明的愛國精神,一定和清華大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以及“行勝于言”的校風帶來的潛移默化的熏陶密不可分。20多年來,我在清華深刻感受到了清華大學對每一位老師、每一名學生的巨大影響和深刻改變。環境塑造人,環境塑造領導力。
行勝于言,實干興邦。那么,在各行各業的實際工作中,尤其是作為管理者,該如何有效地做到“行勝于言”呢?
人力資源大師、密歇根大學的戴維·尤里奇教授曾經寫過一本書叫《結果導向的領導力》,他認為,一位好的領導者必須是結果導向的,他還提出了一個公式:
卓越領導力=領導特質×結果
他讓領導者對自己的領導特質和績效結果進行評分,用1~10分進行評價。
按照尤里奇的理論,一位領導者如何才能夠做到結果導向呢?他提出了四個步驟。
第一,在追求結果方面投入大量時間。時間是你最重要的資源,時間投入量是衡量你是否真正重視工作的關鍵指標,也是達成結果的關鍵指標。你要明確界定自己要達成的幾個主要業績指標,例如,團隊全年或者月度的收入指標、利潤指標、增長率、用戶數量、用戶活躍度,或是與競爭對手、同行標桿對比的關鍵指標等,并花時間確保團隊成員都能理解和執行。你可以每天早晨召開例會,花足夠的時間來持續溝通和跟進,確保進度在按計劃推進。
第二,對結果充滿激情和信心。領導者是團隊的行為榜樣,必須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讓團隊成員看到你對達成績效目標充滿信心。你必須竭盡全力,即使遇到困難和挫折,也絕不放棄,充分激發和帶動全體成員全力以赴(All in)。例如,美團點評強調“三快”,第一個“快”就是要“快速”(Fast),也就是要立刻行動、全力以赴,言必信,行必果。
第三,真正全方位關注結果。領導者必須管理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大家的注意力。在每一次會議和活動中強調結果,在公司辦公場所的所有顯眼位置強調結果,要讓團隊成員真實地感受到公司是聚焦于目標和結果的。每個月以KPI或者OKR考核進行獎懲,可以采用量化的具體目標、措施和進度表等。
第四,提出以結果為導向的問題。通過提問來讓員工的注意力聚焦于目標和行動。例如,詢問下屬:你這個月的具體目標是什么?你的目標達成對團隊目標的達成有什么影響?你如何達成你的目標?你有什么困難?什么事情會阻礙你達成自己的目標?你有什么創造性解決方案來確保目標達成?
我們在本書前勒口列出的“每天清晨教練5問”就是一種自我教練、聚焦結果的有效方法,也可以用提問下屬和教練對象。通過這幾個簡單的、激光一般的問題,讓對方聚焦結果、厘清思路、用好資源,又快又好地采取行動去實現目標。
堅持按照以上四個步驟進行有效組織,你的結果導向的領導力將顯著提升。
結語
成為更好的自己既是每個人成長的內在追求,也是組織的殷切期待。成長帶來成功,成功激發成長。卓越的成長需要正確的方向、原則和恰當的方法指引,而且越早越好。本章我們一起探討了記住你是誰、修煉領導力、機會之窗、成長型思維和行勝于言五個方面,得到的重要啟示是:
·記住你是誰。克拉克院長的成長故事啟發我們要趁早駐足思考自己的人生使命、愿景和價值觀,找到人生的方向。德魯克的五個問題幫助我們找到自己的職業定位,規劃美好的人生藍圖。
·修煉領導力的五個原則堅定了我們提升領導力的信心,指導我們每天踐行“相信自己、追求卓越、挑戰自我、尋求支持、刻意實踐”。
·機會之窗告訴我們既要珍惜每一天的刻意練習,更要抓住擔任干部、第一次職務晉升、第一次遭遇重大挫敗、參加專業領導力培訓四類關鍵時期帶來的領導力躍遷機遇。
·成長型思維是VUCA世界的導航儀,每天運用德韋克教授在《終身成長》中提出的四個步驟訓練和強化自己的成長型思維,讓成長型思維成為主導思維,用“一切皆有可能”“挑戰才是人生”“失敗是成功之母”“我不會,但我可以學”等名言激勵自己勇于嘗試,成為創新創業和變革進取時代的先鋒。
·清華“行勝于言”的校風、“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和“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優良學風構成清華精神的核心,培育出一代又一代注重實干的優秀人才。尤里奇教授提出的“結果導向的領導力”四個步驟,可以幫助你更高效地產出。
[1] 本書中文版已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