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診斷重點解讀

(一)微生物學及誘發因素
指南對BV的微生物僅簡要介紹,指出BV發病相關的微生物包括:陰道乳桿菌減少,而其他細菌增加,其他細菌包括陰道加德納菌、普雷沃菌屬、動彎桿菌、擬桿菌、消化鏈球菌、陰道阿托普菌( Atopobium vaginae)、BV相關細菌(bacterial vaginosis associated bacteria)和人型支原體等(樊尚榮,2004;Marrazzo,2010;Turovskiy,2011;廖秦平,2011)。
從健康女性陰道可培養分離出5~15種主要細菌,卷曲乳桿菌、詹氏乳桿菌、發酵乳桿菌、加塞乳桿菌和惰性乳桿菌是陰道主要菌群,產過氧化氫(H 2O 2)乳桿菌多種代謝產物有抑菌或殺菌功能,如產H 2O 2乳桿菌減少與BV發病相關。
Gardner和Duke首先提出BV由陰道加德納菌(當時稱陰道嗜血桿菌)感染引起,即單一微生物致病學說(Gardner 和Duke,1955)。之后研究發現,與BV相關的微生物還包括厭氧菌、動彎桿菌和支原體等,即多微生物致病說。BV患者陰道內出現高濃度陰道加德納菌、普雷沃菌屬、消化鏈球菌、動彎桿菌或人型支原體等,這些BV相關微生物濃度比健康女性陰道中增高100~1000倍(樊尚榮,2004;Josey,2008)。
Ferris等(2004)發現陰道阿托波菌( Atopobium vaginae)與BV發病相關。Fredricks等(2005)應用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陰道內細菌,發現BV患者陰道細菌檢出率與無BV者顯著不同,在BV患者陰道內檢出BV相關細菌1 (BVAB1)、BV相關細菌2(BVAB2)和BV相關細菌3(BVAB3)等20余種細菌。Bradshaw等(2006)發現甲硝唑治療后復發的BV患者陰道阿托波菌檢出率較高,合并加德納菌混合感染也較多見。Ferris等(2007)發現治療失敗的BV患者陰道阿托波菌檢出率較高。
陰道阿托波菌、BVAB1、BVAB2和BVAB3等新發現的與BV發病相關的細菌主要根據分子診斷技術發現和確認,這些細菌通常在普通培養甚至厭氧培養條件下無法生長。Fredricks等(2007)根據PCR檢出不同細菌診斷BV,發現BVAB1、BVAB2和BVAB3診斷BV的敏感性分別為43.2%、86.4%和42.0%,特異性分別為96.7%、92.9%和96.7%;陰道阿托波菌和陰道加德納菌診斷BV的敏感性均為96.3%,特異性分別為77.1%和29.5%。
細菌性陰道病患者陰道微生態失衡導致陰道分泌物pH升高,二胺、多胺、有機酸、黏多糖酶、唾液酶、IgA蛋白酶、膠原酶、非特異性蛋白酶、磷脂酶A 2和C、內毒素、白細胞介素1α、前列腺素E 2和F2α濃度升高。這些酶和有機化合物破壞宿主的防御機制,尤其是宮頸的防御機制,促使宮頸、陰道微生物進入上生殖道。pH高達5.5時,會嚴重地減弱中性粒細胞的吞噬作用和對趨化性刺激的反應。陰道內pH升高同時增加異性間HIV的傳播和易感性,并與胎膜早破和早產有關(樊尚榮,2004)。
(二)危害
BV的危害體現在BV可能導致患者發生上生殖器官感染等,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子宮內膜炎和盆腔炎
異常子宮出血常由子宮內膜炎所致。子宮內膜炎引起異常子宮出血與受感染的子宮內膜對卵巢激素的異常反應或子宮內膜受到感染或炎癥的直接破壞有關。對BV患者口服甲硝唑治療,可以迅速地緩解子宮出血。手術證實,患有盆腔炎女性的上生殖道分泌物中最常分離出的菌群與BV的菌群一致,包括普雷沃菌屬、消化鏈球菌屬、陰道加德納菌和人型支原體。有超過半數盆腔炎患者合并BV。
2.婦科手術后感染
在手術終止妊娠的女性中,妊娠合并BV女性的盆腔炎發病率高。合并BV患者子宮全切術后陰道斷端蜂窩織炎、盆腔膿腫或兩者并存的危險性增加。但對手術流產女性口服甲硝唑治療BV預防術后盆腔炎,目前尚無一致結果,有報道對手術流產女性口服甲硝唑和多西環素治療BV不能降低術后感染率(Miller,2004)。
3.宮頸癌
BV、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CIN)以及生殖道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有相同的流行病學特征,BV的厭氧菌代謝可產生胺及有致癌作用的亞硝基胺。BV患者陰道分泌物中存在高濃度磷脂酶C和A 2,后者能增加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的易感性,這些可能在宮頸上皮細胞轉變方面起一定的作用,但BV是否與CIN相關,目前尚無一致結果。
4.HIV感染
BV可增加異性間HIV傳播的危險性。當pH增加時,HIV的生存能力和黏附能力增加,并且可能使傳播更為容易。同時,BV可改變陰道分泌物的其他理化性質,這些變化可改變宿主的防御機制,使HIV易感性增加。
5.不育和流產
BV患者輸卵管因素不育癥的發生率增高。在助孕治療中,BV患者和非BV患者的胚胎種植率相似,但BV患者早孕期流產率高于非BV者。輸卵管因素不孕患者BV發生率增高。
6.羊膜絨毛膜炎、胎膜早破、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兒
BV患者陰道內細菌可通過胎膜進入羊膜腔,導致羊膜炎及羊膜絨毛膜炎,并可進一步發展為胎膜早破、早產和分娩低出生體重兒。
7.產后子宮內膜炎及剖宮產后傷口感染
剖宮產分娩的BV患者手術后腹部傷口感染和子宮內膜炎發生率較非BV患者高。從這些患者產后子宮內膜炎部位常可培養出與BV相關的陰道加德納菌及厭氧菌如普雷沃菌屬和消化鏈球菌等。
(三)臨床診斷
大約半數的BV患者無臨床癥狀,主要根據臨床診斷(Amsel標準),即患者出現下列4項臨床特征中包括線索細胞陽性在內的至少3項可診斷為BV:①線索細胞陽性;②胺試驗陽性;③陰道pH大于4.5;④陰道均質稀薄分泌物(Amsel,1983;樊尚榮,2004;Marrazzo,2010)。
1.線索細胞
與正常的邊界清晰的陰道上皮細胞相比,線索細胞邊界模糊。在有細菌性陰道病存在的情況下,除了線索細胞以外,顯微鏡檢查還可以發現細菌的種類和數量發生明顯改變,很難看到長桿狀乳酸桿菌。鏡下的細菌在數量上明顯增加,短桿狀和球桿狀菌占優勢。陰道分泌物濕片檢查線索細胞是細菌性陰道病唯一特異和敏感的診斷指標,根據線索細胞能準確地預測85%~90%的細菌性陰道病患者。
2.胺試驗(whiff test)陽性
陰道分泌物加10%氫氧化鉀釋放出特殊難聞的“魚腥味”或氨味為胺試驗陽性。有氨味存在對診斷細菌性陰道病有很高價值。氨味釋放常不敏感,缺乏氨味并不能排除細菌性陰道病。
3.陰道pH大于4.5
正常陰道內的pH為3.8~4.2,pH大于4.5對診斷細菌性陰道病最敏感,但特異性低。陰道中的精液、宮頸黏液、經血、滴蟲性陰道炎及需氧菌性陰道炎等可使陰道分泌物pH升高。
4.陰道均質稀薄的分泌物
典型表現為白帶增多和伴腥臭味,超過27%的細菌性陰道病患者有明顯的“泡沫”樣陰道分泌物。盡管患有細菌性陰道病的女性常常有分泌物增多的陳述,但分泌物的量經常不同,可以為很少、中等或很多。
(四)革蘭染色涂片診斷
應用陰道涂片革蘭染色鏡檢診斷BV首先由Spiegel等(1983)報道,BV的陰道涂片特征為陰道加德納菌、普雷沃菌形態小桿菌或球菌及革蘭變異動彎桿菌形態的小弧菌占優勢,并且乳酸桿菌形態大桿菌缺乏。根據陰道革蘭染色涂片診斷BV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超過90%(樊尚榮,2004)。
Nugent等(1991)報道應用陰道涂片細菌評分診斷BV。在油鏡下區分乳桿菌樣細菌(革蘭陽性大桿菌),陰道加德納菌和擬桿菌樣細菌(革蘭染色不定或陰性桿菌)以及動彎桿菌樣細菌(革蘭染色不定彎曲桿菌)3類細菌,根據下表的評分標準,將3類細菌進行評分,然后相加,BV的診斷標準為≥7分;積分在4~6分為臨界范圍;積分在0~3分為正常(表2.1)。陰道涂片革蘭染色鏡檢診斷BV具有更好的重復性,標本可長期保存,適用于臨床診斷和科學研究。指南建議有條件者可采用陰道涂片Nugent評分診斷BV。
表2.1 陰道分泌物革蘭染色Nugent評分標準
注:按每10個油鏡視野下(×1000倍)觀察到的每類細菌形態的平均數量進行計數并分配分值:0:未見細菌;1 +:少于一個細菌;2 +:1~4個細菌;3 +:5~30個細菌;4 +:30個以上細菌。三類細菌總分值≥7分為細菌性陰道病
(五)診斷方法比較
比較應用臨床診斷、革蘭染色陰道涂片及巴氏涂片在妊娠期診斷BV的價值,以革蘭染色陰道涂片診斷作金標準,發現臨床診斷BV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35%和99%。以Amsel標準為金標準,革蘭染色陰道涂片診斷BV的假陰性率為4%,陰性預測值為96%。以臨床診斷做金標準,巴氏染色涂片診斷BV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49%和93%(樊尚榮,2004)。目前并無資料證明任何一種BV診斷方法在孕期診斷BV更優越。指南指出無需常規對孕婦進行BV篩查。評估對有早產高風險孕婦篩查BV是否有益仍無一致意見。對有癥狀的妊娠期診斷的BV,均給予口服抗生素治療(見后文治療部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京市| 武隆县| 曲靖市| 寻甸| 绥棱县| 赣榆县| 镇坪县| 来宾市| 新建县| 霍州市| 台安县| 北京市| 耒阳市| 赤峰市| 长泰县| 安宁市| 友谊县| 潼南县| 双柏县| 黑龙江省| 图木舒克市| 洛宁县| 冕宁县| 会东县| 永泰县| 双牌县| 马关县| 赫章县| 奉节县| 休宁县| 大荔县| 莱西市| 建阳市| 白朗县| 英山县| 岢岚县| 博白县| 铁岭市| 灵宝市| 中卫市| 河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