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 言

周學文教授學醫從醫50余年,具有豐富的臨床、教學及科研經驗,在國內享有盛譽。他臨床技藝高超,治愈的病人遍布全國各地;他為人師表,誨人不倦,教出的學生行醫濟世、滿布天下;他科研成果斐然,尤其對消化性潰瘍等多種疾病及中藥臨床藥理進行了系統研究,在相關領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周師懸壺濟世過程中,博覽經典,深悟醫理,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形成自己的學術思想:提出消化性潰瘍“毒熱”的病因理論學說,將中醫外科的“消、托、補”等治法融入內科潰瘍病的治療,提出“以癰論治”消化性潰瘍的學術思想;基于“痰瘀”理論,運用“以脾論治,內清外柔”防治血脂異常和動脈粥樣硬化的學術思想;“膽胃同治、肝脾并調”治療膽汁反流以及“健脾和胃”調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獨到學術見解,均為周師多年臨床實踐的精辟總結。
周師教導我們青年一代要學好中醫。醫者當思路廣闊,探微索隱,深中肯綮。周師要求學生們要勤于閱讀,熟讀經典,系統學習與完整掌握中醫理論與臨床技能,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勤于思考,不斷總結,才能不斷提高,同時博采諸家,開拓思維,不拘泥于一門一派,擇其善者而從之。
周師非常重視臨床實踐,他常常告誡我們中華五千年,中醫學之所以歷久不衰,在于其臨床有效性,臨床是中醫存在與發展的根基,因此不能讀死書、死讀書,一定要結合臨床實踐,反復推敲,反復驗證,方得真知,才能真正做到 “學以致用”。
周師治學嚴謹,醫術精湛,淡泊名利,為人忠厚,雖年逾古稀,仍堅持每周三次門診,風雨不誤,偶因外出公干,也必爭取出診前趕回,不辭辛苦;前來就診患者過多,每每耽誤午餐時間,也從不對任何一個病人敷衍了事,耐心細致地看好每一個病患。他以寬廣博大的胸懷,對后學寄予厚望,毫無保留地傳授知識,他希望中醫事業的繼承人一代更比一代強。
我從事中醫藥學習、工作、研究已近30年,有幸承擔“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周學文臨證經驗、學術思想研究”項目,并作為周師的師承弟子,有幸跟隨周師研習岐黃之術已過六載,深感受益匪淺。周師言傳身教,傾囊相授,適時的“點撥”與教誨使得我的中醫臨證水平和理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不僅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更是被周師對中醫事業堅定執著的精神激勵,被他用高超醫術治愈諸多疑難病癥而獲得眾多患者敬重的場景深深震撼。
周師門生在多年跟師臨診學習過程中,參與臨床疑難病例的中醫診斷與治療,廣泛收集門診患者病例資料,名醫周學文傳承工作室對收集病例進行整理歸檔,建立數據庫,使得周師病例有源可溯,并形成相關病種的中醫診療技術規范,繼承并總結、推廣周師寶貴的臨床經驗,本書在此基礎上加以精選,一切從實際出發,其中整理的全部病例真實可靠。周師“求實求是”的嚴謹學風,不僅使我們懂得如何做學問,更深刻地領悟到如何做人做事。對“醫術要精,心境要誠,方能成大醫”的領悟只有身臨其中才能領悟其真諦,周師倡導的“辨證論治原則性與隨機調節靈活性”的臨床境界是我們后學的不懈追求。
本書集周師理論建樹和寶貴的臨床經驗之精華,分為專病論治、雜病驗案二篇,并附醫家小傳,介紹周師50余載懸壺濟世之經驗及學術精華,包括擅長疾病的診治,疑難雜病的效方和周師學醫生涯及成才之路的介紹,對于各疾病論述形式未一致,根據臨床體會的側重點來真實描述,將老師的診療思想與學生的臨床心悟穿插其中,希望對中醫藥臨床工作者以及熱愛中醫藥的讀者有所幫助。由于時間倉促,水平有限,疏漏之處在所難免,祈請讀者和同道批評指正。

陳民

2013年1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福县| 五常市| 辛集市| 东丰县| 新兴县| 青浦区| 利川市| 河东区| 宁化县| 阳东县| 古浪县| 鸡东县| 万全县| 福安市| 揭西县| 广东省| 乐至县| 亚东县| 区。| 泸溪县| 莆田市| 亳州市| 枣强县| 民勤县| 宁南县| 通城县| 砀山县| 仪陇县| 云浮市| 徐州市| 贵州省| 襄城县| 齐齐哈尔市| 临邑县| 涞源县| 大渡口区| 三明市| 达日县| 上犹县| 理塘县| 黄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