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呂 序

余嘗聞《傷寒》之序,不禁惻隱奮然。求學時,亦懷遠志,皆精究方術,救死扶傷類語。然人世微微,幾經輾轉,今吾已為一院之長,勤于管理,疏于臨證,深知自非圣學所傳之人,嘆矣!后覺,醫生固能救人,若得深謀管理,則群賢聚,才盡用,乃活人無算。余自不敢狂詡深謀,卻慨然以之為任,故凡有益于中醫藥繼承創新之事,自不遺余力,盡心策略。
古文學之士多不讀醫書,醫家又往往少通文學,文學既不能通,何著醫書以救世?我院國醫大師李玉奇等七君,素好方術,德藝雙馨,喜聞七君眾徒,各盡其力,將其師之學術思想、擅長理法、醫論醫話、個人小傳等整理成冊,欲以付梓,不勝振奮。又囑余作序,遂慨然允諾,欣然命筆。縱覽七書,喟嘆名醫之路多有相似,略加總結,茲列如下以代序。
一曰矢志于醫。西學東漸,中醫幾度浮沉,學子每多懷疑中醫濟世之功,多所彷徨,恐學非道,未敢盡力勉學;當今世界,時有誘惑,今人遂少青燈黃卷之沉寂,多有見獵心喜之浮夸;更有學醫為謀業而論,時有見中醫就業稍遜,便隨世左右,競逐榮勢,企踵權豪。嗟夫!所謂嗜欲深者天機淺,屏氣凝神尚難登堂探奧,朝秦暮楚豈能救命活人。有近賢總結“學經典,做臨床,跟名師,讀百家”之學醫途徑,若無堅定之念,亦妄談實施矣。孫思邈言:“古之哲醫,寤寐俯仰,不與常人同域,造次必于醫,顛沛必于醫,故能感于鬼神,通于天地,可以濟眾,可以依憑……”,誠可信也。
二曰砥礪德行。昔日我讀醫史,有所疑惑:人之體悟似與德行無關,奈何醫術高超者,德行亦高?及閱歷日久,方知無念天下蒼生之胸懷,則動力不得深遠綿長,稍遇挫折,輒思放棄;一遇誘惑,頃刻思遷。醫術便為胸襟所限矣!近來又覺,德行非只道德而言,其亦賅意志、修養之謂。曾任清華大學校長之梅貽琦先生在《大學一解》里就認為:治學之精神與思想之方法,雖若完全屬于理智一方面之心理生活,實則與意志之堅強與情緒之穩稱有極密切之關系;治學貴謹嚴,思想忌偏蔽,要非持志堅定而用情有度之人不辦。此論與我心有戚戚。學子當以德行為先,自覺承擔濟世大任,修身養性,澄澈世風。今亦列吾學醫三境界之論,與讀者共勉:下等境界學知識、學方法;中等境界學能力、學智慧;上等境界學胸襟、學氣度!溫故乃知新,任重而道遠。
三曰功夫詩外。陸游辭世前一年,予其子陸遹一信,信中云:“我初學詩日,但欲工藻繪,中年始少悟,漸若窺宏大……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余論大抵世間智慧,多有相通。由此入此難,由彼入此或易。況若心惟系一物,心胸易仄斜,去路狹隘。不若寄情此物之外,求得平衡靈動。所以為醫者,不可局限于醫,于醫學之外之事,亦當博覽匯通,“修學儲能,先博后淵”,琴棋書畫,文理學科,均可成為修養之沃土,醫學之啟源。
“將升岱岳,非徑奚為?欲詣扶桑,無舟莫適。”世人或許亦知上述三點之重要,卻難尋修行之法門。今此叢書所述之事,既有七君醫道之總結,又有詮釋上三論之經歷,讀者必有所益。行文止此,愿該書早日刊行,以饗讀者!

壬辰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夜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耿马| 盐源县| 黎平县| 苍梧县| 仁布县| 常州市| 澄城县| 屯留县| 南郑县| 宁安市| 合山市| 太保市| 南汇区| 海南省| 镇巴县| 观塘区| 综艺| 铁力市| 云和县| 宁强县| 堆龙德庆县| 宁阳县| 雷波县| 遂溪县| 常德市| 防城港市| 南华县| 兰西县| 鸡西市| 灵石县| 玛纳斯县| 温泉县| 宁陕县| 正阳县| 双流县| 阳春市| 嵊州市| 玉龙| 中卫市| 清水县| 吴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