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之道
中國一本重要的經書《周禮》,即《周官》,對王道進行了制度化的設計。《周禮》是對當時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制度設計,但這種制度恐怕沒有在周朝出現,只是一個理想,就像《春秋》中“新王”革命的理想。任何理想要發揮實際效用一定要制度化,到最后一定要歸結成“制數度、議德行”(《易經·節卦》)才能圓滿。沒有制度保障,理想就是空架子。很多人認為《周禮》依據《易經》《春秋》的王道思想,進行了制度化的設計。《周禮》不只談政治,里面有“六官”,天、地二官,還有春、夏、秋、冬四官。在《周禮·秋官》中就有外交官的事跡。以前的外交官稱“行人”,有小行人、大行人之分,就像后來的使節、外交官。行人一天到晚出差,進行外交活動。《秋官》對于這些外事活動,也設立了具體的規范。我們如果有主權意識、獨立自主的空間,不管是個人、小團體,還是整個社會國家,一定要有門禁,不可以隨便讓行人來去自如。《易經》中無妄卦的無妄之災怎么來的?就是因為行人來去自如。他要走,你留不下來;他要來,你也不知道他什么時候來。行人進來,他占了便宜就走了,他造成的后遺癥、災禍,就得由本國人承擔。換句話說,在這個世界還沒有完全大同、和平之前,在邦國林立、組織林立的狀態下,一定要有內控管理,外人不可以隨便進來出去。國人的權益是要受保障的,行人沒有身份證,沒有居留權,不可以來去自如,需要征求同意才可以進來,不能像國人一樣一視同仁。另外,我們對于行人,對于這種從外地跑來跟我們談判或者做生意的人,要有一定的戒心,不要對他有太高的期望,因為他代表的是不同的利益集團。就像井卦()第三爻(原文為:“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一樣,大家開發出一個好的東西來,可是賣不掉。如果賣不出去就暴殄天物,那就要懂得營銷。營銷要找誰?如果找過路人,他怎么會幫你忙呢?這就叫“筑室道謀”,你家里蓋房子,與過路的人商量,豈不是開玩笑?跟他有什么關系?就像賣房子一樣,一個路過的人就是肯定你產品的品質,也不代表他能夠幫你推銷,你還得靠自己。既然對自己的產品有信心,就要說服人家,這就需要說服術。怎么可以把希望寄托在一個過路人對你的贊美呢?當然,一旦找到好的支持者,千萬要注意,是“并受其福”,千萬不要自己獨拿,他受福,你也受福。但是行人絕對幫不上忙,你唯一能夠得到的只是一個陌生人對你產品的肯定,其他都得靠自己,如此而已。
一個企業,在像旅卦()一樣到處飄的時候,它一定要想辦法落地生根,不然就是失時、失勢、失位:好不容易租到一個房子暫住又被燒掉,跟班的也完蛋。必須落地生根,融入當地。不要像旅卦一樣四處亂跑,一定要找到一個最適合發展的東西,安定下來,這就是巽卦(
)的功夫,要下功夫。蘇秦離開鬼谷子之后,傳說他游說列國時到處碰壁,尤其是在秦國。后來他潦倒回家,老婆不下機,嫂嫂不下廚。最后他不得不獨居茅屋,懸梁刺股地苦讀,深入了解了縱橫之道后,馬上就脫胎換骨。下面就是兌卦的功夫施展:他的話術提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可以讓死人回魂說話,讓活人忘勞忘死,還可以合縱六國,一爭天下,與張儀一起建立以外交為主的體制,開創一個縱橫家主宰的戰國時代。
先秦的時候有所謂的九流十家,列名在十家之中的就有縱橫家。中國的縱橫家就是來自行人之官,也就是外交官,這是他們的源頭。這些縱橫家開始都是民間的人,一朝說服成功,就可以為布衣卿相。我們熟悉的兵家反而沒有列在十家之中,看起來比卦還是比師卦重要,能談就不要打。戰國時期,和平是最寶貴的,因為和平才能換來國家富國強兵的寶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