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電工與電力電子基礎
- 趙振寧 侯麗春
- 1188字
- 2020-08-28 16:55:53
第二節 正弦量的基本概念
正弦電動勢、正弦電壓和正弦電流統稱為正弦量。
【專業指導】 基本概念是交流的術語,用術語表述才能表達更清楚,同行技術人員才能清楚理解。
一、正弦量的三要素
圖2-2所示為正弦量(以電流i為例)的一般變化曲線;它與圖2-1b的不同之處在于計時起點(t=0)的選定具有一般性。圖中橫坐標可有兩種標尺:時間t及其相應的ωt。
對應于圖2-2所示正弦曲線的瞬時值i的解析式(即正弦函數表達式)為

圖2-2 正弦交變電流的一般變化曲線

式中,Im為正弦交變電流的最大值;ω為角頻率,它與周期T、頻率f的關系為

式中,ω的單位為rad/s(弧度每秒)。對于工頻(f=50Hz)來說,ω=314rad/s。
角度α=ωt+φ0稱為正弦量的相位角,簡稱相位。相位是研究正弦量必須掌握的一個重要概念,它表示正弦量在某一時刻所處的變化狀態,它不僅決定該時刻瞬時值的大小和方向,還決定該時刻正弦量的變化趨勢(即是增加還是減少)。
當t=0時,ωt=0,此時正弦量的相位角φ0稱為初相角,簡稱初相。初相表示計時開始時正弦量所處的變化狀態。圖2-1b中所繪的正弦曲線是假設初相φ0=0。
初相角的取值范圍一般規定為-π<φ0<π。
在圖2-3所示的幾個正弦曲線中,初相角都是特殊角:圖2-3a中φ0=π/2;圖2-3b中φ0=π;圖2-3c中φ0=-π。
最大值、角頻率(或頻率)、初相角合稱為正弦量的三要素,它們分別表示正弦交流電變化的幅度、快慢和起始狀態;由式(2-3)可以看出,正弦量的瞬時值i(或e或u)是時間t的函數,只要Im(或Em或Um)、ω、φ0這三個常量給定了,這個函數也就完全確定了。

圖2-3 初相為幾個特殊角的正弦曲線
二、相位差
分析交流電路時,經常會遇到若干個正弦量,不僅要分析它們的數量關系,還必須分析它們的相位關系。通常只需研究幾個同頻率正弦量之間的相位關系。
【專業指導】 不同發電廠的發電機要給同一個電網供電時,它們的相位差必須是相同的,否則就可能出現一個發電機在發電時,另一個發電機正在用電(吸收電能)的情況。相位差可用來描述一個電路的電壓和電流的波形之間的相位之差(本書中多為這種情況),也可以是兩個不同電路的相位之差,但這時或是電壓相位差比較,或是電流相位差比較。
我們把兩個同頻率正弦量相位之差稱為它們的相位差,記作φ,即

可見,兩個同頻率正弦量的相位差就等于它們的初相角之差。相位差的取值范圍通常是-π<φ<π。
若φ=φ1-φ2>0,即φ1>φ2,則表明e1比e2先到達最大值,這種情況稱為e1的相位超前于e2,或e2的相位滯后于e1;若φ=φ1-φ2<0。若φ1<φ2,則e1滯后于e2或e2超前于e1;若φ=φ1-φ2=0,即φ1=φ2,這種情況稱為e1與e2同相位,簡稱同相。
若φ=φ1-φ2=π,則e1與e2在相位上相差π,即當e1到達零時,e2也到達零,但e1到達正的最大值時,e2卻到達負的最大值,而e1到達負的最大值時,e2卻到達正的最大值,這種情況稱為e1與e2反相。
例2-1 已知電動勢,頻率f=50Hz,i=Imsinωt。試求e與i之間的相位差。
解 相位差為

即電動勢e比電流i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