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禮尚往來多借口
- 明末總兵官
- 漢鷹
- 4734字
- 2020-09-13 10:08:31
一支軍隊如何才能保持持久的戰斗力?最好的方法就是戰爭。只有戰爭才能磨練軍人的戰斗力和意志。而參加戰爭并不斷取得勝利,那么這支軍隊的士氣和作風才能過硬;才能在面對任何敵人時毫不畏懼。
而楊林這支隊伍正經歷著這樣的變化。他們的人數不多成份也不統一,有原先刀牌隊的士兵;有解救出來的戰俘;更有在轉戰途中補充進來的新兵。但在楊林以及眾人的努力下,他們這支隊伍的本質正在急速轉變。其中最顯著的區別就是精神風貌和士氣的變化。
對于士兵們來說,楊林通過一系列的勝利樹立了他在所有人心中的威信。尤其是那些戰俘們。在此之前,他們就是想著怎樣保住自己的性命,然后找機會溜走或是開小差。但是他們后來發現,在楊林的指揮和領導下,取得勝利竟是如此神奇和順利。只要打了勝仗,楊林都會分個兩三錢銀子作為鼓勵和獎賞,并承諾回到成都后會有更大更多的獎賞在等著大家。然后大家興高采烈的高唱戰歌向下一個目標轉進。這也讓他們逐漸轉變了思想和觀念。雖然艱苦和危險并存,但他們堅信在楊隊官的指揮下,沒有什么城池是堅不可摧的。
對于士兵的管理和領導,楊林采用的是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的方法。他現在最不缺的就是銀子,每攻占一地,都能或多或少的繳獲一些銀兩和物資,不僅能按時發餉,而且還能獎賞一下將士。他現在可不敢將所有銀子都一股腦的分給手下,那樣人人都成了富翁還有誰會去打仗?也許今天分完銀子明天一早起來人全跑了。所以他只用極少的物質去刺激士兵們的神經,然后用口頭的承諾來樹立一個戰斗的目標。在這個封建王朝里,不要用什么國家民族的大道理來提高士兵們的覺悟,他們唯一關心的就是如何在戰斗保住性命和怎樣在戰爭中升官發財,這是人類的基本欲望所決定的。一名指揮官不知道自己手下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那么他無法帶好隊伍。這就是所謂的“知軍心”。
楊林從成都帶出來的那六十余名士兵現在可是得意驕傲的很,一路下來不僅取得一連串的戰功,而且還升了官發了財。他們現在最小的職務也是什長。人生在世不就是為了更好的活著而活著嗎。對于他們來說,現在不僅地位和職務提高了,楊林每次都獎賞他們比普通士兵多些的銀子。這若是回到成都,那些沒有跟來的同袍會是用什么樣的眼光看自己。不用說別的,僅僅是奇襲龍安、德陽等地的戰績,自己就絕對有吹牛炫耀的資本。別人不僅要聚精會神的傾聽,完事還要喝彩叫好。等自己年老以后子孫成群的圍在膝下聆聽這段戎馬歲月,那是何等的自豪。
讓楊林麾下將士沒想到的是,他們一路艱苦轉戰竟然受到了皇帝的關注和嘉獎。在犍為縣城的演武場里,楊林以及麾下八百將士神情莊重的跪拜在地,靜靜聆聽皇帝的圣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鎮遠營千總楊林英勇善戰,率不足千人之軍連復失地。火燒奢逆糧草軍資無數,斬獲叛軍數千。因功升成都守備之職,賜平蠻校尉。麾下將士因功連升三級。欽此!”宣讀圣旨的人是朱燮元的親兵隊長朱學文,他是隨著羅英等人輾轉近兩個月才在這里找到楊林的。
“謝吾皇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楊林和將士們聽罷圣旨急忙齊聲叩拜謝恩。人人臉上都露出喜悅激動之情。大家都知道這意味著什么。連升三級,也就是說普通士卒都成為了隊官。而有職務的人都成為了把總、千總。
守備為正五品官職,武勛級別為“驍騎尉”,而皇帝竟然破天荒的額外賜勛“平蠻校尉”,這樣的情形在大明歷史上還真不多見。由此看出朝廷現在是多么器重這支隊伍。也由此推斷出楊林今后必然前途遠大。跟著這樣的將軍南征北戰,部下們也少不了飛黃騰達的機會。
現在已是大明天啟二年的一月初。在去年的十一月末。楊林部在犍為附近故意顯露蹤跡吸引敵軍后,毅然拋棄車輛,只留騾馬馱載著輜重給養翻山越嶺,竟出人意料的向川西疾進。在他們身后則跟隨著六路叛軍七八千人馬。可見叛軍對楊林部的重視和仇恨的程度。
在近兩個月的時間里,楊林拖著叛軍從各地拼湊的這七八千人跋山涉水,翻山越嶺。在川西的崇山峻嶺中時而打轉轉捉迷藏;時而快速脫離接觸突襲毫無防衛能力的村寨進行補給休整。氣的叛軍跳腳大罵。
楊林部在川西大山中轉了兩個月后,突然化整為零隱去蹤跡,利用夜色跳出叛軍的追剿,經過幾天晝伏夜出的急行軍,以迅雷之勢在犍為附近的塘壩寨重新集結。而后一改喜歡夜間詐城的戰術,竟在光天化日之下化裝成叛軍的模樣,借口自己是大營派來加強犍為防衛的部隊,大搖大擺的進入犍為,一舉奪占縣城。俘獲偽縣令以下三百余人。同時利用與叛軍追擊部隊拉開的時間差,好好的休整了三天。
“守備大人,你讓我們好找啊!”身穿著百姓服裝的朱學文一邊鄭重的將圣旨交給楊林一邊感慨道,“從成都出來我們就向龍安趕,然后去德陽、資陽、簡陽、眉州等地,結果就是追不上你們。更讓我們意外的是,你們竟然在大山里轉了兩個月。把叛軍拖得筋疲力盡也沒圍住你們。幸好關海和羅英兄弟事先知道你們會重返犍為,否則我們現在還得在大山里找你們呢。你說咱們自己人都找不到你們,更何況是叛軍呢。”
楊林急忙拱手道:“朱大哥辛苦了。小弟也是無法,這屁股后面可是跟著七八千的敵軍。奢崇明現在做夢都想殺了我。我們若不是速度快些,恐怕真要讓他美夢成真了。”
“守備大人孤軍深入敵軍腹地,轉戰千里。攪得敵軍不得安生,讓朱某人好生佩服。有朝一日朱某人也想到麾下建功立業,屆時大人可不要嫌棄將我拒之門外啊。”朱學文笑道。
“朱大哥講的那里話,我歡迎你還來不及呢那還有拒之門外的道理。不過以朱大哥的才能真要到小弟這來,恐怕是屈才了。到時恩師該教訓我大材小用了。”
楊林的話把朱孝文逗得一樂。這時隋德剛上前道:“四弟,朱大哥一路跋山涉水的找我們,總不能讓人站著說話啊。我讓人在驛站里擺好了酒宴,咱們邊吃邊聊。”
“對對對,我倒忘了這事了。走,朱大哥。咱們先去吃飯。”楊林拉住朱學文的手臂,隨后又向關海和羅英等人笑道:“關兄、羅英你們也一起來。我都想死你們了。”
為朱學文等人準備的酒宴很豐盛,雞鴨魚肉山珍海味一樣不少,還有犍為當地的特色小吃佐以附菜。席間眾人推杯換盞好不熱鬧。楊林等人一邊喝酒吃菜一邊聽朱學文講述現今的平叛局勢。
奢崇明自糧草被燒后氣的暴跳如雷,隨后又接連得到后方各地遇襲的消息,更是氣的連斬麾下幾名主管的將領泄憤。下令各地要嚴加防范形跡可疑的人員和軍隊,可又拿不出行之有效的辦法來。而各地明軍增援部隊已經陸續到達成都。石柱宣撫使秦良玉與登萊副使楊述程、安錦副使劉芬謙率部大敗叛軍于牛頭鎮,收復成都外圍的新都(今成都新都區),成都之圍已解。更重要的是,奢崇明大將羅乾象因戰事不利,已暗中向朱燮元投誠。正在計劃何時起事,意圖一舉擒獲奢崇明父子。總體來講,叛軍現在已是大勢已去。而楊林率部在敵后的各種破壞活動,更是讓叛軍忙的焦頭爛額顧此失彼。極大的牽制了叛軍的精力,為明軍在正面戰場的全面反攻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楊林等人聽罷大聲叫好。楊雷起身向朱學文一抱拳:“朱大哥,聽你這么一說,咱們兄弟這些時日在大山里沒白遭罪。看來這奢家父子的氣數是到頭了。來,朱大哥,小弟敬你一碗。感謝朱大哥為我們帶來這樣的好消息!也為了早日平定奢逆作亂,造福百姓,弟兄們把這碗酒干了!”
“好,為了造福百姓。這碗酒干了!”眾人紛紛起身端起酒碗大聲呼道。
一碗烈酒下肚,楊林一拍手,楊龍端著一個蒙著紅布的托盤走了進來。楊林向朱學文道:“朱大哥不畏艱險,千里迢迢宣讀朝廷對我們弟兄的嘉獎,對安定我部軍心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此情此意甚重!小弟無以回報,我妻周氏特讓我準備紋銀五百兩給嫂夫人及幾位子侄作為新春賀禮,還望朱大哥笑納!”
“萬萬不可!”朱學文忙道:“為朝廷傳達旨意是朱大人所托,更是卑職分內之事,怎可收守備大人用性命換來的錢物。于公于私,卑職萬不敢受!”
“朱大哥不要誤會,”于萬學在一旁嘿嘿笑道:“我四哥這銀子可是替我四嫂代為送給你家嫂夫人和幾位侄兒的新春賀禮,可不是我四哥送給你朱大哥的。家眷間禮尚往來是常事,朱大哥代為轉交就是了,不要擔心授人以柄。”
于萬學的話音剛落,隋德剛等人也是紛紛附和。弄得朱學文不好意思起來。暗道這些小子年紀輕輕就這么圓滑事故,難怪朱大人和布政司的幾位大人夸他們明事理,懂禮數。原來如此啊。送禮送的簡直滴水不漏。是啊,人家也沒說是給我的,是人家媳婦給我媳婦的禮物,這還真讓人挑不出什么毛病來。這些小子人小鬼大,不僅能打仗還會交人。今后假以時日還了得?看來以后得替人家在朱大人面前要多說好話了。
“是啊,啊,好好好,那卑職就替賤內愧領了。”朱學文想罷只得打著哈哈把銀子收下來。
“對了,守備大人。臨行之時朱大人有一封信在羅英兄弟身上,另外大人還托我給你帶了一樣東西。說行軍打仗少不了此物。”朱學文從包袱中拿出一支用木盒裝著的千里鏡交給楊林。
楊林接過千里鏡和羅英遞來的信后放在桌面上,然后起身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禮才展開信件,上面只有八個字:孤軍在外,便宜行事。
楊林明白朱燮元的意思,就是完全給自己權力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這好辦,自己現在也是這么干的。就說現在自己的隊伍,從龍安出發時近八百人,經過一系列的戰斗和行軍,淘汰了二三百老弱和意志不堅之人,還剩四五百人。可兩個多月下來,自己一邊行軍打仗一邊在各地挑選自愿從軍的精壯入伍,人數還是保持在八百人左右,戰斗力不僅沒有下降反而提升了。凝聚力也因為不斷勝利而得到空前加強。以現在隊伍的狀態看,叛軍老巢永寧絕對是敢去攪一攪的。
“朱大哥回去之前請代我向恩師和幾位大人代轉幾件禮物。”楊林又是一拍手,楊龍楊虎等人手托幾個包袱進來。
“朱大哥,恩師為平叛之事日夜操勞,嘔心瀝血為的就是江山社稷的安危。所以我特意準備了一些野山參、虎骨、牛黃、犀角和冬蟲夏草等等滋養身子的藥材,望他老人家能保重身體,繼續運籌帷幄讓我等決勝千里之外。”楊林將第一個包袱打開后又包緊交給朱學文。
“這兩個包袱是給薛大人和周大人的,里邊是一些我在行軍途中找到的名人字畫和珠寶奇石。希望讓兩位大人幫著鑒定鑒定真偽。并暫時寄放到兩位大人那里。請他們不要著急,鑒定的時間越長我越放心。”
“好,卑職一定把守備大人的話轉告給兩位大人。”朱學文心說你小子就扯吧,什么幫著鑒定和暫時寄放,分明是送禮。不過你這小子也仗義,繳獲這么多東西也沒獨吞,能舍得花這么大的本錢討好上司。
楊林又拿過一個包袱道:“這里是一把寶刀,據傳是三國時期蜀將魏延用過的佩刀,兄弟才疏學淺,難識真偽。請王副總兵代卑職鑒定真偽。同樣,鑒定的時間越長我越放心。里邊還有銀票三千兩,是請副總兵大人幫忙鑒定時的花銷。”
朱學文接過包袱:“守備大人放心,卑職定當不負所托!”
“這里還有銀票三千兩,請朱大哥按我這張名單上的人名逐一送去,所送銀兩也寫的清楚。這是我以前在碼頭打零工時向他們借的。就說兄弟年輕,以后還需要他們繼續幫襯。”
朱學文接過名單一看,好家伙,上面的人不是文官就是武將,幾乎全是布政使衙門里的人,從上至下一個沒漏。這小子一圈打點下來沒人會說他壞話。恰恰相反,還得對他歌功頌德,指望他多打勝仗多有繳獲,否則誰給他們繼續送禮。
楊林交代這些事情后讓人重新上菜,然后與朱學文等人又是一陣推杯換盞。直至天黑才結束。
第二天早飯后,楊林命羅英、徐江、馮良、張勇、張勝等十幾人護送朱學文一同返回成都。
望著朱學文離去的背影,隋德剛道:“四弟,咱們這回下的本錢是不是有些狠啊?那可是上萬兩銀子啊。”
“不,剛哥。這叫用金錢換無形的資產。而無形資產的價值是無法估量的。只有這樣才不會讓人猜忌,才不會被人下絆子。今后我們不僅要對自己人下本錢,更要對百姓下本錢。”
“行了。你這套我是聽不明白。”隋德剛揉揉因連日疲勞而酸痛的太陽穴道:“斥候回報,有兩千余人的敵軍已經從大山里轉出來了,離犍為還有一天多一點的路程,你看咱們撤不撤?”
楊林看看縣城外奔騰不息的岷江,略微想了想道:“這回不撤了。得想個法子吃掉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