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國標青史第一功
- 明末總兵官
- 漢鷹
- 3916字
- 2020-09-13 10:08:31
經半夜激戰,楊林率部擒獲叛軍龍安守將王信、副將何威及麾下官兵三百余人;燒毀軍糧近四萬石;繳獲大車五百余輛,大小牲畜數千頭,甲械萬余,斃殺叛軍二百余人。己方傷亡包括戰俘在內,共計百余人。另一員叛軍副將張宏與其他士卒趁亂逃出龍安,楊雷羅英等人追擊未果只得返回。
由于張宏脫逃,叛軍主力會隨時反撲龍安。楊林集合隊伍決定連夜轉移。而他們下一個突襲目標就是離龍安七十余里的德陽。為了加快行軍速度,楊林命楊雷于萬學等人將繳獲的銀兩和部分物資就地掩埋。同時告訴全城百姓立刻逃離龍安,避免叛軍回頭報復。
在如何處置叛軍俘虜的問題上,被解救的出來的明軍戰俘們群情激奮怒不可遏,紛紛揚言要殺了他們為死去的親朋好友和同袍報仇。楊林不想在這種事情上浪費時間,嚴厲警告他們不得妄動。隨后讓明軍戰俘們感到驚訝和憤怒的是,楊林竟然將除王信和何威以外的俘虜全部釋放。
馬武反應最激烈,領著人圍住叛軍俘虜大聲道:“楊隊官,私放俘虜是大罪。而且這些人殺了我們那么多弟兄,應該全部斬首!如果上面因此追查下來你吃不了兜著走!”
“放屁!”楊林來到馬武面前大聲道:“老子是這里的最高長官,放不放俘虜我說了算。用不著你來教訓我!我告訴你,現在放掉俘虜利大于弊。在沒有明白我這么做的原因之前,你他娘的給我讓開!”
“我哥被他們折磨死了,我要報仇,我要殺光他們!”馬武紅著眼睛大吼。
“你他娘的別給臉不要臉!把他給我綁了!”楊林急了?,F在天色漸明,叛軍一定會接到龍安失守的消息,說不定大隊人馬正在向這邊開拔。
楊雷于萬學二話不說上前就把馬武掀翻在地,隨后楊龍楊虎把他綁了個結實。馬武身邊的一位老年戰俘急忙道:“隊官息怒,這孩子年輕,說話不知分寸,隊官大人不計小人過。算了吧?!?
楊林怒哼一聲,向鼓噪不已的明軍戰俘們大聲喊道:“你們都給我聽好了,那個還不聽本隊官命令。那么老子讓他重新回到地牢里去,讓叛軍收拾你們!”
明軍戰俘們一聽這話立刻安靜了下來,在老年戰俘的調和下給叛軍俘虜們讓出一條路。
“多謝楊隊官不殺之恩!咱們來日方長,后會有期!”在戰俘營中最后放下武器的那名叛軍隊官雙手一抱拳,隨后轉身與叛軍俘虜們漸漸離去。
“集合隊伍,撤離龍安!”隨著楊林一聲令下,楊雷等人開始忙碌起來。
明軍戰俘們見楊林沒讓自己跟著撤離,不禁心里打鼓。聚在一起七嘴八舌的商議一陣,然后推舉那老年戰俘作為代表向楊林問道:“楊隊官,我們是不是也跟著您一起走???”
楊林抬眼看看翹首張望的明軍戰俘們,回首對那老年戰俘道:“愿意跟我們走的歡迎,不愿走的也不勉強。不過凡是跟我們走的必須聽從我的命令。否則免談!”
“是是是,大伙一定聽從楊隊官命令。”老年戰俘向楊林躬躬身,然后急忙回到正在等待消息的戰俘們當中。
趁著戰俘們商量的時候,楊林將羅英、徐江、馮良三人叫到面前:“你們現在就回成都,稟明我們現在的情況。另外轉告朱大人,我部要在奢崇明的肚子里鬧他個天翻地覆。詳細的事情我都寫在這封信里面了。去吧!”
“屬下遵命!”羅英三人接過信后轉身離開。
過了半個時辰以后,天色大亮。戰俘們已經商量好了去留問題。他們雖有千余人,但老少皆有,其中有許多人有傷病。但為了避免再次被叛軍俘虜,有六七百人愿意跟隨楊林離開龍安。而剩余的人員則在分到幾兩銀子后就散去了。
楊林匆匆將戰俘們按每十人二十人進行分組,又讓手下人擔任各組什長和哨官,這才率隊離開龍安。
龍安百姓見官軍要走,雖然依依不舍,但也是毫無辦法。只得聽從勸告出城四散于周邊山川樹林中。而楊林與百姓分別時的那句話卻讓他們充滿了對未來的希望。
“各位父老鄉親,楊林對天發誓,我們一定還會打回來的!”
……………………………………………………………
大明天啟元年十一月初二,成都布政司衙門。離楊林突襲龍安過去了三天。
朱燮元將手中的信看完之后交給副總兵王世權,然后端起茶杯美美的小飲了一口。竟一反常態的哼了兩聲家鄉小調。
“啪!”王世權看完信后一下把信拍在桌子上,興奮地站起來哈哈大笑道:“好小子,真他娘的給老子長臉!老子就喜歡這樣敢干的兵!”
一旁的薛敷政和周著急忙拿起信來觀看,只見上面寫到,恩師左布政使朱大人鈞鑒:學生楊林仰賴朝廷之威,布政司薛、周、王三位大人運籌帷幄之利。率部于十月二十八日夜突襲龍安,生擒其主將王信、副將何威,解救我軍被俘將士千人。燒毀敵軍糧草四萬石,繳獲軍資無數?,F學生委派部下羅英三人回城稟明戰況,萬望恩師保重身體,再謀破敵良策。因我部人少,不能堅守,只能釋放大部戰俘痛離龍安。信到之時,學生正率部于突襲德陽路上。意圖在恩師既三位大人運籌之下再立新功!誓死報效朝廷及恩師和三位大人的提攜栽培之恩!(后附學生繳獲敵軍資清單。)”
薛敷政和周著看完信也是大喜,心說楊林這小子不僅敢干,而且很會說話。看看信上寫的,立了這么大功勞也沒忘把自己這些人推到前面去。嗯,孺子可教也!
朱燮元心中也是高興,楊林這小子厚著臉皮叫自己恩師,擺明了是把功勞都算在自己身上了。自己的學生打了勝仗,那么與老師的淳淳教誨是分不開的。朝廷在論功行賞時也會特別關注這一點。別說,這小子不僅能打仗,還挺會溜須拍馬屁的??磥磉@師徒之名是坐實了。
朱燮元明白,克復龍安的政治意義大于軍事意義。這不僅讓叛軍面臨糧草不足的境地,更重要的是成都之圍指日可解。對連在遼東吃敗仗的朝廷來說是一件提振民心士氣的大事??梢韵胂蠡实酆统紓冊诮拥竭@個消息時是何等的反應。
“來人,以六百里加急,不,以八百里加急向朝廷詳細上書我軍奇襲龍安之事!”
“是,大人!”一旁的書吏躬身領命。
朱燮元又看向風塵仆仆滿面倦色的羅英三人,道:“我那學生在你們離開之時還說了些什么沒有?”
“嗯?”羅英三人一愣,朱大人的學生,誰是他的學生?
還是羅英反應快,立刻就猜到了朱燮元的意思了,忙道:“回稟大人,我們隊官說請大人放心,他要在奢崇明肚子里鬧他個天翻地覆!”
“這個臭小子,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敝燠圃炖镙p哼一聲,隨后俯身細看桌上的地圖,他要知道楊林在去了德陽以后下一步要去那里。
朱燮元一邊看著地圖一邊對羅英三人道:“三位壯士在城外被阻兩天,想來必是疲乏不堪,本應好好休息幾日。但現今軍情緊急,三位暫且歇息一晚。本官明日要你三人給我那學生捎去一封信,告訴他夜襲龍安有功,升千總職,麾下將士因功俱皆封遷,軍職由他自己定奪。務必全力牽制敵軍!”
“遵命!”羅英三人暗自替楊林高興,又是連升兩級,成千總了。那老弟兄們豈不是也隨著水漲船高。
朱燮元在一個月的時間里接連提拔楊林,主要原因就是他有識人之明。另外楊林的戰功也是顯著,僅以七十余人便突襲龍安成功,舉目大明上下誰有這樣的功績?而這次將楊林升為千總之職,已是達到了他的最大權限,事后只需向兵部備案即可。明軍募兵制中千總以下軍職是沒有品級的,升遷也是由主管官員自定。如果想獲得千總以上的職位,必須經過朝廷任命。
朱燮元現在真把楊林當做自己的學生看了,他認為突襲龍安是明軍平叛戰爭中的首次勝利,朝廷必然要論功行賞。而楊林已是千總,那么朝廷就要封賞帶品級的軍職?,F在自己年齡漸老,日后告老還鄉時沒有人幫襯著可不行。這倒不是他有私心,自古以來統治階層就有這種潛規則。都想著在自己退休前提拔一批親近之人,好為退休后留下人脈。
半月以后,大明帝國心臟北京城。這日早朝剛剛開始,年輕的天啟皇帝還沒坐穩龍椅,就見宮外急跑來一名皇門太監,一邊跑著跑著一邊大喊:“四川八百里急報,四川八百里急報!我軍大捷,我軍大捷……”
“這個不知死活的猴崽子,亂喊什么?驚了圣駕砍你的狗頭!”大內總管魏公公十分不滿皇門太監的舉動。
誰知天啟皇帝卻是聞聽一振,急忙向跪在階下的那名太監問道:“四川大捷?怎么回事?”
皇門太監擦了一下頭上汗水,努力平靜一下喘的厲害的氣息,興高采烈的道:“啟稟皇上,四川左布政使朱大人學生楊林率部于上月二十八日夜襲龍安,燒毀繳獲奢逆軍糧器械無數,擒獲兩名守城叛將。這是朱大人的八百里急報,詳情都在里面了。”
“什么?”天啟皇帝騰的站起身來,一旁的魏忠賢急忙上前攙扶,隨后一名御前太監將奏折接過呈上來。
天啟皇帝看罷奏折激動地連呼三聲好,隨后對階下兩旁的文武群臣大聲道:“朕初登基,便遇奢逆作亂。而今遼東形勢嚴峻,朝中竟無良策以對。諸位看看,鎮遠營千總楊林僅以七十余人便敢夜襲龍安,不僅大勝而且全身而退。爾等當自省怎樣為國效力。忠賢,給諸位大臣念念奏折內容!”
“遵旨!”魏忠賢拿起奏折大聲讀了起來。其內容與楊林寫給朱燮元的信件差不多,只不過多了叛軍因護城河加寬不能直取成都,改以壘土山及制做呂公車攻城等事宜。
大臣們聽完奏折不禁暗呼官軍中何時竟有如此精銳之士?急忙跪倒在地齊呼皇帝英明神武,國運昌隆。
正當大臣們大拍皇帝馬屁的時候,又一名跑的氣喘噓噓的皇門太監高舉奏折跑進來,滿臉喜悅的大呼道:“恭喜皇上,賀喜皇上。四川朱大人八百里急報,我軍近日連克德陽、簡陽、資陽,奇襲眉州(今眉山)!奢逆全線震動!”
“???!”天啟皇帝現在真是坐不住了,也不顧及身份了。直接來到階下接過奏折看起來。害的魏忠賢急急的跟在后邊。
“臣四川左布政使朱燮元八百里急報:臣學生楊林部于上月二十八日夜襲龍安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取德陽,而后南下連克簡陽、資陽、眉州等地,奢逆全線震動,已現潰敗之象!陛下接臣急報時,楊林部正于直搗奢逆老巢永寧路上!”
“楊林,朕記住你了!”天啟皇帝看罷奏折后向魏忠賢大聲道:“擬旨,四川左布政使朱燮元平叛御敵有功,加兵部尚書職,兼督四川諸軍務;其學生楊林英勇善戰,連復失地,升成都守備之職,賜平蠻校尉號,麾下將士皆連升三級……”
天啟皇帝這邊口述著圣旨,那邊有史官記載道:天啟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帝聞西南捷報,大喜。升朱公學生楊林為守備,賜平蠻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