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六年七月下旬,我和彭蘭經貴陽、長沙回到了武漢。八年離亂,與家人重聚,恍若隔世,父親曾要我留在武漢就業,我沒有聽從他的勸告,按原計劃北上。那時京漢路不通,我只身乘江輪經上海轉乘海船繞道秦皇島到天津,在南開大學任助教。彭蘭則暫留武漢,次年才去南開。我第一年講授的兩門課程是“哲學概論”和“形式邏輯”。初次給大學生講課,格外緊張,經常備課到深夜,翻閱的參考書也很雜亂,中國的、西方的都讀,中國哲學...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一九四六年七月下旬,我和彭蘭經貴陽、長沙回到了武漢。八年離亂,與家人重聚,恍若隔世,父親曾要我留在武漢就業,我沒有聽從他的勸告,按原計劃北上。那時京漢路不通,我只身乘江輪經上海轉乘海船繞道秦皇島到天津,在南開大學任助教。彭蘭則暫留武漢,次年才去南開。我第一年講授的兩門課程是“哲學概論”和“形式邏輯”。初次給大學生講課,格外緊張,經常備課到深夜,翻閱的參考書也很雜亂,中國的、西方的都讀,中國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