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三 個人理財財務分析
理財主體在明確了理財目標后,接下來就需要對其財務狀況進行分析,全面了解個人或家庭的資產、負債、收入和支出情況,預測這些財務要素未來的發展趨勢,掌握其整體財務特點,并找出存在的問題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從而為修訂理財目標和制訂合理的理財規劃方案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宏觀經濟背景分析
經濟環境對財務策劃有著很大的影響,在不同的經濟環境下,同一個理財主體提出的財務策劃可能完全不同。因此,要做出合理的財務策劃,理財主體必須十分熟悉所處地區的宏觀經濟背景。這樣,才能使財務策劃滿足自身的理財目標。影響個人財務狀況的宏觀經濟因素主要有兩類:市場參與者和影響個人財務狀況的經濟因素。前者主要包含金融市場發展、社會保障制度、稅收政策、財政和金融政策等影響因素,后者包含經濟周期、物價水平、通貨膨脹率、利率及匯率、就業水平等影響因素。
二、資產負債表分析
(一)個人或家庭的資產負債表
個人或家庭的資產負債表是總括反映其在特定日期的財務狀況的會計報表。它在優化家庭消費結構、幫助家庭資產快速增值、建立個人信用評價體系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個人或家庭資產負債表的內容包括資產科目和負債科目。其中,資產科目主要包括現金及活期存款、預付保險費、定期存款、國債、企業債券、基金及股票、房地產、汽車及家電等;負債科目主要包括信用卡貸款余額、消費貸款余額、汽車貸款余額、房屋貸款余額等。家庭資產負債表如表2-3所示。
表2-3 家庭資產負債表

在家庭資產負債表中有一個重要的公式,可以簡單表述如下:
凈資產=資產-負債
資產負債表顯示了個人或家庭全部的資產和負債狀況,通過對其進行深入的分析,不僅可以了解具體的資產、負債信息,而且能夠掌握其資產和負債結構,為下一階段的理財規劃和投資組合奠定基礎。
(二)資產負債表的財務分析
個人或家庭資產負債表的財務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凈資產分析、負債比率分析、資產結構分析和應急能力分析。
1.凈資產分析
由于理財主體的具體情況不同,其所持有凈資產的理想數值不能一概而論。我們只能根據理財主體的凈資產、收入水平、當地的消費水平等進行比較分析。假定某人已經工作多年,收入處于某大城市的中等以上水平,則可以分以下幾種情況進行討論,如表2-4所示。
表2-4 理財主體的凈資產分析

2.負債比率分析
負債按其用途可分為個人使用資產負債、投資負債與消費負債。個人使用資產負債是指用來購買個人使用資產(如房屋與汽車)的抵押貸款;投資負債是指因為投資金融資產而形成的負債;消費負債主要是指因消費而形成的短期負債,如信用卡透支。負債比率分析主要是通過對客戶的負債與資產的比較,衡量其財務風險狀況,具體的分析主要通過對客戶的負債資產的比較,衡量其財務風險狀況。具體的分析指標如表2-5所示。
表2-5 理財主體負債比率分析指標

3.資產結構分析
資產結構分析主要是對資產負債表中不同資產類型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根據資產的流動性,可將其分為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保持一定的資產流動性是個人或家庭應付日常生活開支、償還到期債務和應對緊急開支的必然要求。因此,在資產的構成中要保證3~6個月平均開支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性質的流動資產。此外,根據資產的性質可將其分為金融資產、實物資產和無形資產。根據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規則,許多理財主體為了追求資產的快速增值,將投資集中到風險性較高的金融資產中,從而提高了自身資產結構的風險水平。
4.應急能力分析
資產的流動性一方面指資產的變現能力,另一方面指資產變現過程中的價值損失水平。普通居民要保持一定的資產流動性,主要是應付日常生活開支需求、應急需求和投機需求。在應急需求方面,主要是應對失業或失能導致的工作收入中斷,以及應對緊急醫療或意外災變所導致的超支費用。前者一般要求3~6個月的固定支出,后者則根據當地的醫療收費狀況、客戶的保險狀況等因素來確定。
衡量個人或家庭資產應急能力的指標有兩個:失業保障月數和意外或災變承受能力,其計算方法如下:

其中,可變現資產包括現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股票、基金等,不包括汽車、房地產、古董字畫等變現性較差的資產;固定支出除生活費用開銷以外,還包括房貸本息支出、分期付款支出等已知負債的固定現金支出;失業保障月數的指標高,表示即使失業也暫時不會影響生活,可審慎地尋找下一份適合的工作。最低標準的失業保障月數是3個月,6個月較為妥當。
三、現金流量表分析
(一)個人或家庭的現金流量表
個人或家庭的現金流量是指某一時期內個人或家庭現金流入和流出的數量。個人或家庭的日常經濟活動(主要指消費、投資和籌資)是影響現金流量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所有的經濟活動都影響現金流量,如將現金存入銀行、購買3個月內到期的公司債券等,用現金購買家電、長期債券等,會影響現金流量凈額的變動。
現金流量表中的現金流入項目一般包括工作所得(家庭所有成員的工資、獎金、津貼等),經營所得(自有產業的凈收益)、投資收益(現金股利、資本收益、租金收入、利息收入、其他投資收入等)和其他所得(勞務報酬、稿酬、失業保險所得、退休金、救濟金等)。現金流量表中的現金支出項目一般包括日常消費支出(飲食、服裝、房租、水電、醫療、教育、娛樂、交通、通信、贍養、納稅、維修等),投資支出(購買股票、基金、債券、外匯、房地產等各種投資項目)和其他支出(償還債務、進行個人培訓等費用開支)。
現金流量表一般以“現金流入—現金流出—現金凈流量”這一方程式為基礎,采用多步式列示,最終計算并填列本期現金凈流量。個人或家庭現金流量表如表2-6所示。
表2-6 個人或家庭現金流量表

在制作現金流量表時,每個項目都是可以改變的。表2-6中的“備注”欄便于使用者簡要記錄那些相對異常的收入或支出項目。表2-6只是一個例子,不同的個人或家庭,收入來源和支出項目可能是不同的,若某些項目永遠都不會出現,則可以刪除;對那些不是每個月都會發生的項目,建議保留;也可以增加一些沒有的項目。通過對不同時期現金流量表的對比,可以獲得現金流入、流出的變動額度,并從變動的總體趨勢上把握個人或家庭的財務狀況。
(二)現金流量表的財務分析
個人或家庭現金流量表的財務分析主要是對其現金流入(收入)和現金流出(支出)狀況進行分析,以判斷其收支水平和財務自由度水平。具體指標包括以下三項。
1.消費率
消費率是消費支出占總收入水平的比率。消費支出主要包括日常的衣、食、住、行、教育、娛樂、醫療等支出。在西方經濟學中,居民的消費需求是由基本消費和邊際消費率、收入水平所決定的。邊際消費率為每增加1元所得而增加的消費金額,通常為30%~60%,并隨著收入水平的增加而呈現遞減的趨勢。因此,收入水平越高,消費率就越低,財務自由度也就越高。
2.自由儲蓄額
所謂自由儲蓄額,是指可以自由決定如何運用的儲蓄。其計算公式如下:
自由儲蓄額=總儲蓄額-已經安排的本金還款及投資
其中,已經安排的本金還款及投資包括房貸應定期攤還的本金額、應繳儲蓄型保費額、應繳定期定額投資額等。
自由儲蓄額可以滿足短期的理財目標和奢侈消費需求,如旅游、添購家具電器,也可以用來提前還清貸款。自由儲蓄額占總收入的比率被稱為自由儲蓄率。自由儲蓄率一般以10%為目標。
3.流動性比率
流動性比率是流動資產與月支出的比值。其計算公式如下:

該比率反映家庭的應急儲備狀況及支出能力的強弱,通常情況下,流動性比率為3~6較為合適。資產的流動性與收益性呈反比,流動性越強,則收益性越差;反之亦然。所以,應保持一定的流動性資產,其余用于擴大投資,以期取得更高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