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會計基本假設與會計基礎

一、會計基本假設

會計基本假設,即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為了保證會計工作的正常進行和會計信息質量,對會計核算的范圍、內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做的基本假定。會計所處的社會經濟環境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例如,會計給誰記賬,會計核算的資金運動能否持續不斷地進行下去,會計應該在什么時候記賬,會計核算應該采用什么計量手段等,這一系列基本問題必須首先得到明確,即會計人員必須對會計核算所處的經濟環境做出判斷,會計工作才能開展。結合我國實際情況,企業在組織會計核算時,應遵循的會計基本假設包括會計主體假設、持續經營假設、會計分期假設和貨幣計量假設。

(一)會計主體假設

《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五條規定:“企業應當對其本身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工作為其服務的特定單位或組織。會計主體假設明確了會計核算的空間范圍。在市場經濟中,企業本身是無法單獨存在的,任何企業的經濟活動總是與其他企業、單位或個人的經濟活動相聯系。對于會計來說,其只反映本企業的經濟業務,記本主體的賬,而不反映其他企業以及企業所有者本人的經濟活動。

會計主體與法律主體不是同一概念。一般來說,法律主體必然是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就是法律主體。會計主體可以是一個獨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如獨資企業、合伙企業);可以是一個企業,也可以是企業內部的某一單位(如企業的生產車間、分公司),還可以是幾家企業通過控股關系組織起來的集團。

(二)持續經營假設

《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六條規定:“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持續經營為前提。”

持續經營是指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將無限期地延續下去,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不會因破產、清算、解散等而不復存在。持續經營假設明確了會計核算的時間范圍。在市場經濟中,優勝劣汰是一項競爭規則,任何企業都存在經營失敗的風險,但只有假定企業是正常持續經營的,建立在非清算基礎上的會計程序和方法,才能保證會計信息的一致性和穩定性。

企業是否持續經營對會計政策的選擇、正確確定和計量財產計價以及收益的影響很大。只有采用持續經營假設,資產才能按照取得時的歷史成本計價,折舊費用才能分期提取,資產和負債才有流動和非流動之分,企業才有必要確定會計分期的前提和權責發生制的前提。

(三)會計分期假設

《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七條規定:“企業應當劃分會計期間,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

會計分期又稱會計期間,是指將一個企業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人為劃分為連續、相等的期間,以便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會計分期假設是對持續經營假設的必要補充。理論上說,在持續經營的情況下,只有等到企業的生產經營結束后才能準確計算盈虧,但在企業停業時再提供會計信息已經失去應有的作用,為此,必須將持續經營的活動劃分為一個個相等的期間,分期核算和反映。

會計期間有年度和中期之分,中期是指短于一個會計年度的報告期間,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在我國,會計年度從公歷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會計年度確定后,一般按日歷確定會計半年度、會計季度和會計月度。按照相應會計期間編制的財務會計報告分別稱為年報、半年報、季報和月報。

只有有了會計分期,才產生了本期與非本期的差別,從而出現了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的區別,進而出現應收、應付、預收、預付等會計處理方法。

(四)貨幣計量假設

《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八條規定:“企業會計應當以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應采用貨幣作為統一、主要的計量單位。在不同的時期貨幣的幣值必須穩定。會計在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時,可以使用的計量單位較多,如實物量、勞動工時等,但為全面、綜合反映,必須統一貨幣作為計量單位。當然,其他計量單位,如實物、勞動工時等,在會計核算中也會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以下簡稱《會計法》)規定,會計核算以人民幣作為記賬本位幣。若企業的經濟業務有兩種以上的貨幣計量,應該選用一種作為基準,稱為記賬本位幣。記賬本位幣以外的貨幣則稱為外幣。考慮到某些企業的經營活動主要涉及外幣,因此規定業務收支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為主的企業,也可以選定某種外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提供給境內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的會計報表應當折算為人民幣。

在有些情況下,統一采用貨幣計量也有缺陷。某些影響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因素,如企業經營戰略、研發能力、市場競爭力等,往往難以用貨幣來計量,但這些信息對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進行決策來講也很重要,為此,企業可以在財務會計報告中補充披露有關非財務信息來彌補上述缺陷。

二、會計基礎

會計基礎是指會計事項的記賬基礎,是會計確認的某種標準方式,是單位收入、支出確認的標準。由于企業的生產經營是連續的,但是企業會計期間的劃分是人為的,這就會導致確認收入、支出的期間和這些收入、支出應當歸屬的期間不一致的情形。對會計基礎的不同選擇,決定單位取得收入和發生支出在會計期間的配比,并直接影響到單位業績和財務成果。

(一)收付實現制

收付實現制亦稱現收現付制,也叫現金制,它以款項是否實際收到或付出作為確定本期收入和費用的標準。凡是本期實際收到款項的收入和付出款項的費用,不論其是否歸屬于本期,都作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處理;反之,凡本期沒有實際收到的款項和付出的款項,即使應歸屬于本期,也不作為本期收入和費用處理。

【例1-1】永信實業有限公司2018年6月份發生以下經濟業務,按照收付實現制確認該企業6月份的收入和費用。

(1)企業于6月2日銷售商品一批,6月27日收到貨款23400元存入銀行。

23400元收入在6月份收到,按照收付實現制原則,應作為6月份的收入。

(2)企業于6月2日銷售商品一批,7月2日收到貨款11700元存入銀行。

11700元收入在7月份收到,按照收付實現制原則,應作為7月份的收入,而不應作為6月份的收入。

(3)企業于6月2日收到對方購貨單位一筆貨款35100元存入銀行,但按合同規定于9月份交付商品。

35100元收入在6月份收到,按照收付實現制原則,應作為6月份的收入,不應作為9月份的收入。

(4)企業于6月30日一次性支付上半年的租金3600元。

3600元費用在6月份支付,按照收付實現制原則,應作為6月份的費用。

(5)企業于6月30日購入辦公用品一批,但款項600元在7月份支付。

600元費用在7月份支付,按照收付實現制原則,應作為7月份的費用。

(6)企業于6月30日用銀行存款支付本月水電費1200元。

1200元費用在6月份支付,按照收付實現制原則,應作為6月份的費用。

(二)權責發生制

權責發生制亦稱應收應付制,也叫應計制,是指企業按收入的權利和支出的義務是否歸屬于本期作為確認收入、費用的標準。凡是屬于本期實現的收入和發生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實際收到或實際付出,都應作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入賬;凡是不屬于本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作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處理。

【例1-2】永信實業有限公司2018年6月份發生以下經濟業務,按照權責發生制確認該企業6月份的收入和費用。

(1)企業于6月2日銷售商品一批,6月27日收到貨款23400元存入銀行。

23400元收入在6月份收到,同時應歸屬于6月份,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應作為6月份的收入。

(2)企業于6月2日銷售商品一批,7月2日收到貨款11700元存入銀行。

11700元收入應歸屬于6月份,雖然在7月份收到,但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應作為6月份的收入。

(3)企業于6月2日收到對方購貨單位一筆貨款35100元存入銀行,但按合同規定于9月份交付商品。

35100元收入應歸屬9月份,雖然實際收款在6月份,但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應作為9月份的收入。

(4)企業于6月30日一次性支付上半年的租金3600元。

3600元費用應歸屬于上半年,6月份應負擔的費用為600元,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應作為6月份的費用為600元。

(5)企業于6月30日購入辦公用品一批,但款項600元在7月份支付。

600元費用應歸屬于6月份,雖然款項在7月份支付,但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應作為6月份的費用。

(6)企業于6月30日用銀行存款支付本月水電費1200元。

1200元費用在6月份支付,同時應歸屬于6月份,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應作為6月份的費用。

將【例1-1】和【例1-2】兩種原則下計算的6月份收入和費用的結果進行匯總,如表1-1所示。

表1-1 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計算收入、費用的比較 單位:元

從以上舉例可以看出,在收付實現制下,只要款項的收付在本期,就確認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不必考慮預收、預付,應收、應付情況,不存在賬簿記錄期末進行調整的問題。所以,這種方法核算手續簡單,強調財務狀況的切實性,所以主要適用于行政單位。事業單位會計除經營業務采用權責發生制以外,其他大部分業務都采用收付實現制。

與收付實現制相反,權責發生制下必須考慮預收、預付和應收、應付情況。釆用這種方法,會計期末要對賬簿記錄進行調整,確認應歸屬于相應會計期間的收入和費用。如【例1-1】和【例1-2】中的事項(4),采用收付實現制時在付款當月(即6月份)一次性確認費用;而采用權責發生制時,3600元應歸屬于上半年,即每月都有600元的付款義務,企業從1月至6月每月月末均應確認600元的費用。所以采用權責發生制核算比較復雜,但反映本期的收入和費用比較合理、真實,主要適用于企業。

《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九條規定:“企業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陆川县| 农安县| 平定县| 新蔡县| 遂平县| 通辽市| 行唐县| 呈贡县| 墨竹工卡县| 临桂县| 鄄城县| 阜新市| 大田县| 庆城县| 漳平市| 南投市| 孝义市| 阳江市| 武乡县| 巴彦县| 黄冈市| 阳曲县| 兖州市| 凉城县| 太仓市| 宁德市| 淮滨县| 如皋市| 荣成市| 古田县| 罗源县| 宜昌市| 永福县| 宁化县| 彰武县| 乡宁县| 观塘区| 芦山县| 昌邑市| 苍南县| 寿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