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當(dāng)年神女疏狂
- 常想神族美嬌娘
- 羨十二
- 3535字
- 2020-08-11 15:53:42
瑤姬曾在自西昆侖回何得開明的路途中聽兩位仙翁提到了所謂禮魂臺之事,因為她個人性子的緣故,并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直到某一日,她又一次聽見了兩位仙人關(guān)于這所謂禮魂臺的議論,她這才開始有了一些困惑與好奇。
那時候,瑤姬正藏在一叢海棠后面,與青絕偷偷地分吃剩下的最后一盒藕花凍霜糕,順便悄悄地說上幾句玩笑話。
有兩位仙人自海棠花前走過,邊走邊談話,皆是面帶愁容。
其中一個樣貌較為年輕秀氣的說道:“我們每日修建那禮魂臺,著實是有些勞累。不曉得為何陸吾神對‘她’的歸來那樣驚恐,每日責(zé)令我們一眾修建禮魂臺,不容怠慢,難有休息的時候。”
另一位仙人看起來較為沉穩(wěn)一些,聞言嘆息了一聲,隨即寬慰他的同伴道:“你豈是不曉得那位‘她’的厲害?陸吾神也是為了神族著想,若是‘她’歸來之后不及早殺滅,遺禍無窮啊。”
先前那位仙人皺起眉頭,道:“難道只有禮魂臺才能夠殺滅‘她’么?我聽說當(dāng)年陸胥道君和青華大帝也能夠與她一戰(zhàn),若是如此的話,便再讓青華大帝與陸胥道君聯(lián)手便可。”
后頭的仙人道:“當(dāng)年與陸胥道君聯(lián)手的并非青華大帝,而是青玄上帝,雖說青華大帝由青玄上帝神化而來,但在修為上多少還是有些折損。再聯(lián)手,只怕也沒有當(dāng)年那樣厲害。再者,若是事情有你想的那樣簡單,天帝以及天上那群神仙不早便想到了?何必各地紛紛建造起禮魂臺?如此勞力費(fèi)神,豈非是多此一舉?”
兩位仙人已經(jīng)走遠(yuǎn),瑤姬看了一眼同樣停下了吃東西的動作在側(cè)耳聽的青絕,壓低了聲音問道:“你知道那什么禮魂臺的事情么?”
青絕點(diǎn)點(diǎn)頭:“知道。所謂禮魂臺,就是一個青銅鑄成的臺子,上頭會刻上非常繁復(fù)的花紋,那是幾道非常兇惡的陣法,足夠瞬間毀滅一座城池,上百萬的人。”
瑤姬道:“聽說最初的那座禮魂臺建造在邢馬山山腳下,由四位神君看守著,閑雜人等不得靠近。”
青絕再剝開一個藕花凍霜糕往嘴里塞,含含糊糊地說道:“那不是為了別的什么,禮魂臺上的陣法千百年還有遺留下的傷損,修為低一些的靠近過去,無異于自尋死路。那四方神君是為了保護(hù)尋常人等。”
瑤姬道:“你知道的事情可真多。”
青絕得意地笑笑:“那當(dāng)然了。妙嚴(yán)宮中有許多這方面的書籍,我因為犯事被青華大帝罰禁足時,便看過一些,覺得有趣的也便記下來了。而我不必修行的時候,便在九天到處瞎逛,結(jié)識了許多好友,也聽過許多的故事。”
瑤姬微一挑眉:“如此看來,你對‘她’的事情也可以說非常了解了。”
青絕點(diǎn)頭:“自然。”
瑤姬道:“那你說,為何那兩位仙人說唯有禮魂臺才是制服‘她’的究極辦法?難道沒有人可以打得贏‘她’嗎?”
青絕皺了皺眉頭,道:“照理說應(yīng)該是有的,但是從過去看來,的確只有禮魂臺才最終使得‘她’隕滅。”
他撓了撓后腦勺,道:“陸胥道君和青華上帝聯(lián)手共戰(zhàn)‘她’沒有錯,不過在那一戰(zhàn)中,‘她’雖說也受了傷,但千萬種神兵法術(shù)施加在身上,都沒能夠?qū)ⅰ瘡氐讱纾罱K在禮魂臺上,所有的陣法都已經(jīng)催動,‘她’竟然也堅持了一段時間,并未即刻隕滅。”
瑤姬愣了會兒神,道:“那是一個什么樣的神女啊?”
青絕道:“一個很厲害的神女。我們現(xiàn)在神族有很多的法術(shù)、劍術(shù),有很大一部分是‘她’所創(chuàng)。當(dāng)年花灼魔尊還未成魔,也是能夠與‘她’齊名的神女,花灼神女對法術(shù)、劍術(shù)的貢獻(xiàn)并不亞于‘她’。而最終‘她’身遭隕滅之時,花灼神女不知何故,竟是沒有能夠趕來相救。我料想,當(dāng)年花灼魔尊若是趕來了,也許我們神族早已屬于她們兩個的了。”
瑤姬嘆道:“這樣的兩個神女,分明對我們神族有諸多裨益,當(dāng)初是如何引起所有神族的恐懼與憤恨的?”
青絕道:“這個問題,我當(dāng)初也非常好奇,所以我問了青華大帝。他告訴我說,不過是勝修史,敗必惡。”
瑤姬微微一愣:“兩方爭斗,最后贏家以自己所愿造就了歷史。是如此么?”
青絕想了想,點(diǎn)頭道:“大概是這么個意思。”
瑤姬陷入了沉默,青絕接著說道:“但是實際上,‘她’也的確做了些我覺得不太對的事情。你知道么?當(dāng)初神族光耀,諸多入我神族者多得不可勝數(shù),那便是與天地生化的神不同的仙了。仙人越來越多,并且多有資質(zhì)本領(lǐng),神的一些利益受到威脅,因此方有了神與仙之間的千百年鏖戰(zhàn)。‘她’全心認(rèn)為神與仙無差無別,把自己大部分的經(jīng)歷投入到了這件事情里面,以此與認(rèn)為神優(yōu)于仙或仙優(yōu)于神的一幫神仙對抗。此舉本無異。然而,在‘她’的門下有諸多能人異士,其中偏又以仙者為多數(shù),那便是百名‘云中君’。那時有流言說‘她’不過是為了謀求自己在神族的地位,想做神族第一個女帝罷了,本便沒有所謂意愿使神與仙平等。對于這樣的流言,‘她’非但沒有反駁,卻是坦然說了一句,‘我便是要做這女帝,爾等可敢阻攔’。這樣的一句話,的確叫神族上下平添了不少戒心。”
瑤姬道:“我倒是覺得說這樣的一句話沒有什么。‘她’這樣的神女有本事,要做女帝那便做了,若是真的做成了女帝,那么普天之下皆循其法,令神與仙無差無別,選賢舉能,各謀其位。這樣難道不是很好么?”
青絕默了片刻,道:“聽你這樣一說,倒也有些許的道理。”
瑤姬笑他說:“只怕你是看了些書上的東西,也不肯加以思索,全數(shù)搬來作為己用。如此不好。你該有你自己的想法,而非被人牽著鼻子就走。”
青絕笑瞇瞇地點(diǎn)頭道:“好,你說的這話我記下了。”
二人吃完了最后這一盒藕花凍霜糕,便再商量要回開明宮中去。方起身拂去衣擺上糕點(diǎn)的碎屑,便聽見邊上響起了紛盡仙人的聲音:“啊!你們兩個原來躲在這里!”
瑤姬順著聲音望去,眼見紛盡臉上帶著些焦急之色,也便笑眼問他:“有什么事情?怎么把你急成這副模樣?”
紛盡卻也是跟著笑道:“不是我急,是那位找你的神君急。”
瑤姬一挑眉毛:“找我的神君?”
紛盡點(diǎn)頭:“不錯。青丘之國的小公子狐庭,韓觀君。”
瑤姬回頭看了一眼青絕,眼神里帶了幾分玩味。后者倒是裝作若無其事的模樣,不肯搭話,把目光轉(zhuǎn)向了別處。
于是瑤姬再轉(zhuǎn)回紛盡,笑道:“他來找我,所為何事?”
就她所記得的,這位公子庭,與她本沒有什么過多的交情,不是什么特別好的朋友,瑤姬也不記得自己曾經(jīng)冒犯過這位公子。他們兩個不過就是見過幾面,話說得不多,連架都沒有打過。此番若是說狐庭找他的姐姐狐子溫或是這個青絕,她倒是肯相信一些。但若是找自己,瑤姬覺得有些驚訝。
紛盡道:“他說是找你切磋。”
瑤姬一邊走一邊道:“這不應(yīng)該啊,我記得韓觀君這個人,膽子其實不大,我找過他一次,問他說要不要打架?當(dāng)時他直接就把我給拒絕了,并且還搬出我父親來唬我,叫我不要再去找他。好嘛,我也便沒再去找過他。誰成想這一回他竟然自己主動來了,難不成這些年,他倒是變了個性子?”
紛盡走在她前頭,腳步稍顯輕快,分明是心情愉悅的征兆。他聲調(diào)微揚(yáng),道:“誰曉得?但我認(rèn)為,他此次前來跟在他身邊的那位仙君,倒是非常有意思。”
“哦?”瑤姬露出個好奇的表情,“什么樣的仙君?”
紛盡反背著雙手,道:“還在人間時名叫孫武,品貌不凡。從前倒是未曾見過這樣一位仙人,我料想那是新近飛升。難得的是,他雖只有一百來歲,卻已任職神族大將,賜號天鑄,旗下統(tǒng)帥十萬天兵。縱是四大天王,也在他的統(tǒng)帥之下。”
瑤姬笑道:“大約是什么人間將軍,極善用兵,一人一劍,便可當(dāng)百萬軍師。其品德上感于天,下撼于地,終老時候,天帝特命此人升為上仙,不必再赴輪回。”
她說得極為認(rèn)真,煞有其事,引得紛盡回頭看了她一眼:“你如何知道的?”
瑤姬一臉坦然,嘻嘻笑道:“猜的。”
紛盡道:“你猜得一點(diǎn)也沒有錯。這位孫武本是下界齊國人,極善用兵,頗得賞識。后寫成兵書十三篇,篇篇真義,我也看過,遠(yuǎn)優(yōu)于諸多神將。他曾親率三萬之師與大國交戰(zhàn),千里遠(yuǎn)突襲,五戰(zhàn)而五捷,確為良將。”
瑤姬撇嘴道:“除尾哥哥曾說,亂世常出英豪能人,孫武這等大將出于人世,我料想,如今的人間大概是亂世?”
她這樣一句話說出口,最后的語調(diào)明顯向上揚(yáng)起,是一個問句。
不論是居于九天,或是長守神居,神族中人一般都不愿與人族有所交際。這一點(diǎn)源于人的特點(diǎn),那是一種執(zhí)念。俗子求功名,凡夫要利祿,諸多將死之人謀求長生,這些尋仙問道的人里,尤以帝王為甚。
求生者意念超凡,多半也人財皆具,他們登臨仙山,招攬方士,千種萬種方法都用盡,的確也有所見效。人世間流傳有關(guān)于神的各種傳說,雖說雜亂不一,卻也有不少真神袛真事跡。
神族不堪其擾,故多半選擇避而遠(yuǎn)之。如此一來,人世間的許多事情,除了專司人世的神仙,其他的神仙大部分是不了解的。神族壽命固然久遠(yuǎn),除去自身的修為,也還有族內(nèi)之事、與他族之事需要解決,人世的興亡,他們并無暇顧及。
瑤姬雖說對神族之事極少管顧,卻是一個專注于修為的神女,她很少關(guān)心人世的事情。聽聞人世間有什么寫得極好的文章,或是有什么樣貌極佳的人,她才有閑心去關(guān)心關(guān)心。如今的人間究竟如何,她卻是并不了解。
紛盡道:“不錯,是個亂世。我們九天之下,便是九州大地,人族居住之所。那里被分割成數(shù)個國家,常有戰(zhàn)火,百姓悲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