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的清晨,周煜被窗外淅淅瀝瀝的雨聲喚醒。他摸出手機,屏幕上顯示著許暖陽十分鐘前發來的消息:“醒了沒?阿姨煮了酒釀圓子。“
廚房里飄著甜酒和桂花的香氣。周母正往碗里盛著晶瑩剔透的小圓子,許暖陽在一旁切著金黃的糖桂花。晨光透過紗窗,在她睫毛上投下細碎的影子。
“起來啦?“許暖陽抬頭微笑,鼻尖上沾了一點面粉,“阿姨教我做的,你嘗嘗。“
周煜接過碗,圓子軟糯,酒釀微酸中帶著回甘。他正要夸贊,周雯風風火火地闖進來:“哥!你手機充電器借我——哎呀你們在吃獨食!“
“小聲點,“周母拍了下女兒的手,“你爸昨晚守歲到三點才睡。“
周雯吐了吐舌頭,自己盛了碗圓子,湊到許暖陽身邊:“暖陽姐,今天真要走啊?我媽昨天偷偷跟我說,想認你當干女兒呢。“
許暖陽的勺子停在半空,耳根微微泛紅。周煜見狀解圍:“她爺爺剛病愈,總得回去陪老人家過完元宵。“
周母從冰箱取出一個保溫盒:“我包了些餃子,你們路上吃。暖陽啊,暑假一定再來,阿姨給你做涼面。“
雨越下越大,打在防盜窗上發出清脆的聲響。周煜幫著許暖陽收拾行李,發現她的箱子里多了不少東西:外婆送的《唐宋詞選注》、周父寫的書法小品、周雯塞的本地零食,還有周母連夜趕織的一條米色圍巾。
“我家這是把你當圣誕樹了。“周煜笑著把圍巾疊好。
許暖陽輕輕撫過書脊:“我從來沒收到過這么多禮物。“她頓了頓,“除了小時候父母離婚前......“
雨聲填補了短暫的沉默。周煜蹲下來握住她的手:“以后每年都會有的。“
周父開車送他們去車站。后備箱塞滿了土特產,周母甚至把剩下的年糕都打包了。“路上小心“、“到了報平安“、“記得視頻“......叮囑聲中,許暖陽被塞進副駕駛,周煜則和行李一起擠在后座。
高鐵站人頭攢動。周父停好車,執意送他們到安檢口。臨別時,這個沉默的男人突然從公文包里取出一個牛皮紙信封:“暖陽,一點心意。“
許暖陽疑惑地打開,里面是一張老照片和一串鑰匙。照片上是年輕時的周父周母站在大學圖書館前,背后刻著“1992.春“。
“我們家老房子的鑰匙,“周父難得地多話,“書房里有我收藏的所有文學評論期刊。隨時歡迎你去住。“
許暖陽眼眶瞬間紅了。周煜驚訝地看著父親——那套學區老房連他和周雯想借住都要提前打報告。
回程的高鐵上,許暖陽一直望著窗外飛逝的雨景。周煜把母親準備的餃子遞給她:“吃點東西?“
“你家人......“許暖陽轉過頭,睫毛上還掛著細小的水珠,“為什么會對我這么好?“
周煜想了想,打開手機相冊,翻到大年初一那天拍的全家福。照片里,許暖陽站在周母和周雯中間,三個人都穿著紅色毛衣,笑得像真正的母女。
“因為他們看到你在這里的樣子,“他指著照片上她自然挽著周母胳膊的手,“就像看到拼圖終于找到最后一塊。“
許暖陽靠在他肩上,呼吸漸漸平穩。雨滴在車窗上劃出蜿蜒的痕跡,像無數條微型的河流。
兩小時后,列車駛入中轉站。他們需要換乘去許暖陽家的城際列車。站臺上,周煜突然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許教授拄著拐杖,正在十幾米外的自動售貨機前買熱飲。
“爺爺?!“許暖陽驚呼出聲。
許教授轉過身,絲毫沒有被抓包的尷尬:“哦,你們到了。“他慢悠悠地走過來,“我算著時間差不多,來接站。“
周煜連忙接過老人手中的紙杯:“您身體還沒好全,怎么跑這么遠?“
“醫院復查,順路。“許教授輕描淡寫地說,但周煜注意到他的鞋子和褲腳都濕透了,顯然在雨里走了不短的路。
城際列車比高鐵慢許多,車窗外的風景像被按了減速鍵。許教授坐在對面,詳細詢問了周家的年夜飯菜單、親戚構成甚至祖籍淵源。周煜一一作答,感覺自己正在經歷一場非正式的口試。
“你外婆是李淑華?“許教授突然坐直身體,“《中學語文教學法》那個李淑華?“
周煜點點頭:“您認識?“
“八十年代在黃山開過研討會,“許教授難得露出笑容,“她當時為了一首李商隱詩的解讀,跟北大的王教授爭得面紅耳赤。“
列車到站時,雨奇跡般地停了。許家的車停在站前廣場,許母親自開車來接。她比視頻里看起來更年輕,眉眼間有許暖陽的影子。
“小周是吧?“許母熱情地握住周煜的手,“暖陽天天在電話里夸你,今天總算見著了。“
許教授哼了一聲:“先回家再說。小周,你住客房,床單都是新的。“
許家是棟三層小洋樓,院子里種著修剪整齊的灌木。客廳的書架上擺滿獎杯和合影,周煜一眼就看到了許暖陽小學時參加朗誦比賽的照片——扎著兩個小辮子,手里舉著比她臉還大的獎狀。
晚餐是清淡的淮揚菜。許母親自下廚,一邊布菜一邊詢問周煜父母的職業、愛好甚至血型。許暖陽在桌下輕輕踢他的腳,示意他別緊張。
“小周啊,“許母盛了碗文思豆腐給他,“聽暖陽說你想做人工智能與文學結合的研究?“
周煜點頭:“目前在做詩歌生成算法,但長遠想開發輔助文學分析的AI工具。“
“有意思,“許母眼睛一亮,“我在出版社工作,最近正好在策劃一套數字人文叢書......“
許教授突然打斷:“食不言寢不語。“
餐后,許暖陽帶周煜參觀房子。三樓有個陽光房,擺著藤椅和小茶幾,透過玻璃天花板能看到漸漸放晴的夜空。
“我小時候的秘密基地,“許暖陽推開窗戶,雨后清新的空氣涌進來,“在這里讀過三百六十二本書,寫過一百零七首詩。“
周煜從背后環住她:“為什么記得這么清楚?“
“因為......“許暖陽的聲音輕了下來,“父母離婚后,只有在這里,我才感覺時間是屬于自己的。“
樓下傳來許教授和許母的爭執聲。周煜隱約聽到“海南“、“復查“、“不聽醫囑“等字眼。許暖陽嘆了口氣:“爺爺肯定是偷跑出醫院的。“
夜深了,周煜回到客房,發現床頭柜上放著杯熱牛奶和一張便簽:“睡前喝,助眠。——阿姨“
他剛喝完牛奶,手機振動起來。是母親發來的消息:“到家了嗎?暖陽媽媽剛加我微信,聊了一個多小時!“
緊接著是十幾條未讀信息:周雯抱怨家里突然變得好安靜,外婆詢問許暖陽是否喜歡她準備的點心,父親甚至發了張書房新添的書架照片——明顯是為許暖陽下次來訪準備的。
周煜正回復著,房門被輕輕敲響。許暖陽探頭進來,手里拿著本相冊:“睡不著......想給你看看我小時候。“
相冊從嬰兒時期開始記錄。周煜驚訝地發現,許暖陽五歲前的照片幾乎都是在不同城市拍的:上海外灘、西安兵馬俑、桂林漓江......
“爸媽都是記者,以前經常帶我出差,“許暖陽指著照片上的一家三口,“后來他們離婚,我就跟著爺爺住了。“
翻到中間,照片突然變少,間隔也拉長了。十二歲的許暖陽站在校門口,手里拿著作文比賽獎狀,身邊沒有父母,只有表情嚴肅的許教授。
“爺爺其實很疼我,“許暖陽輕撫照片,“他只是不善于表達。“
最后一頁是大學錄取通知書和祖孫倆在未名湖前的合影。許教授依舊板著臉,但手緊緊搭在孫女肩上。
“所以......“周煜合上相冊,“這就是為什么你總在陽光房看書?“
許暖陽點點頭:“那里能看到最遠的天空。每次想爸媽了,我就告訴自己,他們也許正在某片天空下采訪呢。“
周煜把她拉進懷里,聞到她發間淡淡的梔子花香。窗外,一輪明月從云層后探出頭來,照亮兩個依偎的身影。
“下次帶你去我外婆家,“他在她耳邊輕聲說,“她有一整面墻的老照片,夠我們看一整夜。“
許暖陽抬起頭,眼睛在月光下閃閃發亮:“我喜歡聽家族故事。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其實都是歷史的注腳。“
樓下傳來許教授的咳嗽聲。許暖陽做了個噤聲的手勢,輕手輕腳地走到門邊:“晚安,周煜。“
“晚安。“他看著她關上門,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追到走廊,“暖陽!“
她轉過身,月光勾勒出她纖細的輪廓。
“元宵節......“周煜有些緊張地攥著門把手,“我能邀請你去看燈會嗎?“
許暖陽的眼睛彎成月牙:“這是約會嗎,周先生?“
“是。“周煜聽見自己說,“我想帶你去看最亮的燈籠,吃最甜的湯圓,然后......“
“然后?“
“然后在人最多的地方牽你的手,讓全世界都知道你是我的女朋友。“
許暖陽跑回來,在他唇上留下一個輕如蝶翼的吻:“成交。“
她轉身跑上樓,腳步聲像一串歡快的音符。周煜站在走廊上,聽見許教授在樓下中氣十足地喊:“都幾點了還不睡覺!“
回到房間,周煜發現手機又亮了起來。是許母發來的好友申請,附言:“小周,明天阿姨帶你嘗嘗本地最地道的早茶~“
他躺在床上,聽著這座陌生房子里熟悉的聲音——許教授輕微的鼾聲,許母在樓下收拾餐具的叮當聲,樓上許暖陽偶爾的腳步聲。這些聲音編織成一張網,溫柔地托住他漂浮的心。
明天,他想,要記得給母親發消息,問問她最拿手的湯圓餡料配方。元宵節的燈會上,他想看到許暖陽嘗到“家“的味道時,眼里閃爍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