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第一單元

讓人熱愛讓人眷戀的地方——《草原》

草原的春天美不勝收,綠草如茵,繁花錦簇,水草豐美。成群結隊的牛、馬、羊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自由地奔跑、行走,一刻不停地享受著大自然賜予的美味。無論走到天涯海角,草原永遠是蒙古族人民眷戀一生的地方……

一、草原人的家——蒙古包

跟草原有關的畫面,總少不了藍天、白云、綠草和形狀可愛的蒙古包。蒙古包,是大草原上的獨特建筑,是游牧民族的“移動房屋”。直到今日,北方蒙古、鄂溫克、哈薩克、塔吉克等民族依然棲息在蒙古包這樣的建筑里。在蒙古語中,蒙古包被稱為“蒙古勒格日”。為什么我們現在卻叫它蒙古包呢?原來,在南宋前后,滿族祖先女真人與蒙古族頻繁接觸,滿語稱“家”為“博”,所以滿族人把蒙古族的房屋稱為“蒙古博”,“博”與“包”諧音,在用漢字表達時,就寫作“蒙古包”。

更細致的問題來了:蒙古包的前身是什么?由哪些部分構成?又為什么是圓圓的呢?

早期以狩獵為生的游獵民族住在窩棚里,窩棚上尖下圓,用幾十根樹干為支架,用捕獲的獸皮或樺樹皮覆蓋在支架上遮風避雨,作為住房,這就是蒙古包的前身。后來,游獵民族的生活方式從狩獵轉向了畜牧,他們需要選擇有優渥的水草之處而居,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搬家,所以需要一種容易拆裝、方便遷徙的房屋,圓形拱頂的蒙古包就應運而生了。

蒙古包主要由烏乃、哈那、陶敖、天窗、門與毛氈構成,這些部件用鬃毛繩或皮繩加以固定。蒙古包頂部的主要構件叫烏乃,它起到房笆的作用,人們把幾十根條木椽子削扁、在上下端打眼后,用毛皮繩串起固定就形成了烏乃。烏乃的上方連接著陶敖,陶敖是用木材做成的平面圓形天窗,具有通風采光、排除煙氣的作用。烏乃和陶敖外部都披上了圍氈。天氣晴朗時,蒙古族人就會掀起陶敖的一角至中心;下雨或夜晚時,就會用一根長木條挑起圍氈蓋住陶敖。蒙古包圓形身體的骨架叫作哈那,哈那是由柳樹做成的網狀編壁,遷徙時便可以快速拆掉,十分方便。

蒙古包為什么設計成圓桶形,而不是正方形、長方形的呢?因為圓形的物體抗風能力更強,它能承受草原上來自各個方向的風。由于圓形沒有棱角,可以分散大風對建筑物的直接壓力,使風順利地通過,這樣就避免了大風朝著建筑的一個地方猛吹。其次,在材料有限的條件下,圓形的蒙古包面積是最大的。蒙古族人當然想用最經濟的材料住上最大的房子了。

二、舌尖上的草原味道

詐馬宴

聽到這個名字,你可能會有點迷惑:“詐馬宴”難道吃的是馬嗎?馬是蒙古族人不可分離的好伙伴,他們那么熱愛馬,哪里會舍得吃它呢?

詐馬宴是元代蒙古族一種古老的宴享,當時只有皇親貴族才能吃到。對于詐馬宴的含義,研究元朝歷史的史學家們提出了不同看法,有的認為它是波斯語,是指“衣服”,因為吃詐馬宴時包括皇帝在內的所有人都要換上顏色一致的服裝,而且每天都要換一套;有的認為它是蒙語,意思是煺掉毛的整畜;乾隆皇帝曾經認為詐馬是賽馬的意思。

那詐馬宴上有哪些美食呢?首先是“迤北八珍”,包括醍醐(tí hú)、麆吭、野駝蹄、鹿唇、駝乳糜、天鵝炙、紫玉漿、玄玉漿這8種美味。在煉乳酪時,上層先凝結成酥,酥上如油的便是醍醐,口味甘醇;麆吭是指麇(jūn)的幼仔;野駝蹄就是駱駝蹄;鹿唇是指駝鹿的唇部;駝乳是駱駝奶,糜是指粥;天鵝炙是烤天鵝肉;紫玉漿指葡萄酒;玄玉漿是用馬奶葡萄釀的酒。

烤全羊

也許你還沒有吃過“烤全羊”,但你一定聽說過它的大名吧?詐馬宴在蒙語里指煺掉毛的整畜,所以在美食單中,烤全羊也占有一席之地。烤全羊是蒙古族的傳統美食,從古至今受到全國各地人們的青睞。要做烤全羊,需要先宰殺整只羊,用熱水煺毛,去除內臟,然后將整羊串在鐵架上烤制。羊被抹上孜然、辣椒、胡椒等調料,待鐵架旋轉,羊的所有部位都能得到均勻的烤制,烤出來的羊肉顏色金黃、皮酥香、肉鮮嫩,就算只是看著都要流口水了。

三、蒙古族自己的“春節”

蒙古族有自己的“春節”,叫白節,又稱為“白月”,蒙古語的發音是“查干薩日”。白節是蒙古族一年之中最盛大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舉辦祭祀活動、品嘗鮮美的羊肉、潔白的奶食,祈求新的一年能吉祥如意。

蒙古族的“春節”為什么要叫“白月”呢?原來在13世紀以前,蒙古族一直過著游牧生活。秋天草兒長得十分茂盛,牛羊馬有更多的食物,體質健壯,存活率也高,所以游牧民族的收獲季節在秋季。蒙古族有個舊例,就是在每年獵物最豐盛、野生動物皮毛最好的月份里,要舉辦慶祝活動,把獵物分給獵戶們。游牧生活時期,蒙古族的新年在9月,這個時候是白食最為豐富的季節,所以叫作“白月”,這個名稱就一直沿用下來了,日期則由9月改到了正月。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曾在書中記錄了蒙古族春節的盛狀:

其新年確始于陽歷二月,屆時大汗及其一切臣屬復舉行一種節慶……是日依俗大汗及其一切臣民皆衣白袍,至使男女老少衣皆白色,蓋其似以白衣為吉服,所以元旦服之,俾此新年全年獲福。……臣民互相饋贈白色之物,互相抱吻,大事慶祝,俾使全年納福。

——《馬可·波羅游記》

蒙古族把純潔的白色看作一種吉祥的顏色,所以他們在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時,會向對方獻上純白的哈達,表達他們對客人純潔、真誠的感情。說完白月的來歷,咱們來了解一下蒙古族究竟是怎么過春節的。

臘月二十四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舉行祭火節,這是春節的前奏。首先,他們要在房屋外正南方的臺子上懸掛干凈的風馬旗;然后一家人端出羊胸骨、奶油粥、點心、紅棗等美味的食物擺放在臺子上;再清除火撐子里的灰燼,點燃新火。家中的長輩恭敬地把羊胸骨肉奉獻給圣火,其他人再分別把剩下的食物撒向圣火,并按長幼順序站定、磕頭。

在蒙古語里,除夕這一天叫作“閉特溫”,意思是“閉合之日”。和漢族一樣,蒙古族也講究在除夕這天吃團圓飯。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旁,吃完羊肉、烤全羊、包子、餃子后,會唱歌跳舞,舉杯暢聊,享受這份團聚的快樂。

大年初一早晨,蒙古族要祭天,這是祖祖輩輩沿襲下來的傳統。祭天時,全家老小逆時針圍著蒙古包轉圈,邊走邊鞠躬,還把奶疙瘩、馬奶酒撒向蒙古包,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之后,晚輩手捧哈達向長輩拜年,長輩則會對他們說一些吉利、祝福的話語。家庭拜年結束后,他們還會到鄰居家串門拜年。

大年初三,家家戶戶的老人們會聚集在草原上,舉辦一場屬于老年人的文娛活動,接受晚輩的招待和祝福。

蒙古族的“白月”是不是很有特色?各種美食有沒有讓你流口水?如果有機會的話,春節時就去蒙古族人家里做客吧!

四、馬兒的肢體語言

蒙古族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他們與馬兒有著深厚的感情。平時蒙古族朋友怎么與馬兒交流呢?其實馬兒的肢體語言,就代表了它想說的話。

馬兒的耳朵會說話。如果馬兒的耳朵豎直向前,這就說明它正對眼前的事情感到好奇或警覺,似乎在說:“瞧,這個人是誰呀?我沒見過。”如果馬兒的耳朵稍向后轉,就表明它正在傾聽,似乎在說:“你們在說什么呢?我也想聽聽。”如果馬兒的兩只耳朵緊貼著頭頂,那你可要小心了。因為這表示它很憤怒,也許你的一個小動作就會激怒它,它似乎在說:“喂,離我遠點,我煩著呢!”

馬兒的眼睛也會說話。如果馬兒的眼睛明亮,并且睜大呈橢圓形,就說明它感到煩憂;如果它目露兇光,眼神冷峻,就是在告訴你:“不要煩我!”或者“我的身體很疼,讓我好好休息一會兒吧!”如果馬兒的眼睛半睜著,說明它被瞌睡蟲纏身了,正想小憩一會兒;如果馬兒的眼睛看上去柔和友善,就說明此時它很快樂、輕松,也很樂意與你交往。

馬兒的尾巴也會說話。蒼蠅經常圍繞在馬兒的尾巴上,如果馬兒用富有節奏而輕松的方式趕走蒼蠅,說明它此時的心情很悠閑、快樂;當馬兒肆無忌憚地在草原上奔跑時,它可能會把尾巴高高甩起,甚至比背部還高,這就說明它感到十分開心、享受呢。但如果沒有蒼蠅,馬兒依然甩動它的尾巴,這就說明它感到煩躁,這時你就要小心了。如果它猛甩尾巴發出皮鞭般的響聲,那就是在警告你“閑人勿擾”。

散不去的花香,解不完的人生——《丁香結》

《丁香結》的作者是當代著名女作家宗璞,她原名馮鐘璞,宗璞是她的筆名。宗璞的母親心靈手巧,能把面食烹制得十分美味。大作家朱自清曾經品嘗過宗璞母親的手藝,夸獎她做的炸醬面好吃極了,一不小心就會把肚皮吃撐。宗璞小時候在作文《我的家庭》里寫道:“一個家沒有母親是不行的。母親是春天,是太陽。至于有沒有父親,并不重要。”宗璞這位“不重要”的父親是誰呢?

一、“不重要”的父親:馮友蘭

宗璞的父親馮友蘭并非是“不重要”的多余人,他是中國當代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

馮友蘭是一位學貫中西的哲學家。1918年,23歲的馮友蘭從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1919年,馮友蘭來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攻讀哲學博士學位,1924年學成歸國后,先后來到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教書。

你們可能想不到,這位飽讀詩書的大學教授竟然有點口吃。據清華的學生回憶,馮友蘭開設“古代哲人的人生修養方法”課時,學生一度從起初的400~500人減少至4~5人,僅僅4周的時間里,教室就從座無虛席變得空空如也,這都是因為他有口吃的毛病。有時,他念意大利政治家墨索里尼的名字時,竟要“墨索墨索”半天;他念到“學而時習之”的“而”字時,也要停頓一分多鐘。

雖然如此,學生還是很喜歡聽馮友蘭演講,甚至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也曾慕名而來,這是為什么呢?原來,口吃讓馮友蘭的演講有停頓,這就令聽眾有時間思考他接下去會講什么,同時他的演講“一字千金”,語言精辟簡練,因此廣受學生喜愛。

生活中的馮友蘭風趣幽默。有一次,馮友蘭搭乘老鄉的毛驢車回家。進入清華,快到家門口時,突然人仰驢翻,驢車上的人都摔倒在地上。趕車的老鄉感到十分抱歉,可馮友蘭卻笑著說:“沒關系,這頭驢聽不懂湖南話嘛。”

馮友蘭還有點“貪吃”。宗璞在回憶父親的書中寫道,父親的胃口特別好,對于飯菜“從來沒有挑剔,從沒有不悅,總是興致勃勃地進餐”,無論吃什么“似乎都滋味無窮”,因而馮友蘭幽默地自嘲“有當飯桶的資格”。其實,馮友蘭不是“貪吃”,只是十分體諒他人的付出,知道做飯的不易。因此無論飯菜的口味如何,他都盡力“捧場”,不讓做飯的人感到失望。

生活中的馮友蘭沉迷于思考,曾經因為思考得太入迷而折傷手臂。這件事發生在他和同事前往昆明的路上。他的同事金岳霖對宗璞回憶說:“當時司機通知大家,不要把手放在窗外,要過城門了。別人都很快照辦,只有你父親聽了這話,便考慮為什么不能放在窗外,放在窗外和不放在窗外的區別是什么,其普遍意義和特殊意義是什么,還沒考慮完,已經骨折了。”

沉迷于思考的馮友蘭坐在了餃子上也渾然不知。宗璞回憶說:“當時我在城里工作,有一天回家,我母親就說來包餃子,改善生活。煮餃子的時候,這盤餃子就找不到了,后來找了半天,我的父親坐在這盤餃子上。他一點都不覺得,因為他滿腦子都在思考哲學的問題。”

這位熱愛思考、筆耕不輟的學者,直到84歲時仍然每天堅持工作2個多小時,口授《中國哲學史新編》。他曾經說:“我現在是事情沒有做完,所以還要治病。等書寫完了,再生病就不必治了。”在書完成4個多月后,1990年11月26日,馮友蘭先生在北京安然離世。

二、丁香·紫藤蘿·木槿——花朵帶來的生命感悟

宗璞喜愛游歷山水,山水是她的好朋友,贈予她靈氣和感悟。當宗璞觀賞、描寫丁香、紫藤蘿、木槿花時,會發出怎樣的感慨呢?

《丁香結》中寫道,“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散發“淡淡的幽雅的甜香”的白丁香、紫丁香不僅美麗芬芳,還啟發宗璞對于生活的感悟。看著含苞待放的丁香結,聯想起以丁香承載憂愁的詩句,宗璞明白:

每個人一輩子都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來。所以丁香結年年都有。

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是太平淡無味了么?

人生需要各種各樣的“結”,失去“結”的人生就會“平淡無味”。我們正是在解開“結”的過程中讓生命延續,證明生命的存在。當人生沒有“結”時,生命就停止了。因此,我們應該灑脫面對人生的“結”,既能觀賞春光中香氣撲鼻、花團錦簇的丁香,也能品味微雨連綿中愁腸掛肚的丁香結,人生既有美好,也有苦難,這復雜的味道,就是人生的滋味。

在《紫藤蘿瀑布》這篇文章中,宗璞看見“一樹閃光的、盛開的藤蘿。花朵兒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對比眼前繁盛的紫藤蘿,宗璞想起十幾年前家門外一株花朵稀落的紫藤蘿,最后園中的紫藤蘿花架都被拆除,因為人們覺得“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關系”,她遺憾地以為再也看不見紫藤蘿花了。可是多年后,她再次看見開得更加茂盛的紫藤蘿花,由此感慨:

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里滿裝生命的酒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

每朵花、每個人都會走向枯萎,所以從個體來看,生命終究會消逝。但是花和人卻能生生不息、代代相傳,因為從整體來看,生命的長河“永無止境”、永恒存在。宗璞的弟弟馮鐘越是一位杰出的飛機結構強度專家,但由于長期積勞成疾,又身處醫療條件落后的黃土高原,僅51歲就撒手人寰了。弟弟的不幸讓宗璞十分痛苦,當她看見由衰而盛的紫藤蘿時感悟到生命的永恒,也因此得到寬慰,從痛苦中釋懷了。

在《好一朵木槿花》中,宗璞描述了一朵勇敢的木槿花。起初,宗璞覺得木槿花很“平庸”,對它沒有多大的好感。但是后來,她在花園中發現一朵紫色的木槿花盛開在磚塊鋼筋的縫隙中,她“忽然覺得這是一朵童話的花,拿著它,任何愿望都會實現,因為持有的,是面對一切苦難的勇氣”。

木槿花是一個怒放的生命,在艱難的環境中依然迎難而上,勇敢地生長、綻放。我們在生活中也會面臨許多困難,我們能否像木槿花一樣在逆境中綻放生命呢?

三、雪花為什么是白色的?

寒冷的冬天,空氣中的水分凝結在懸浮顆粒上形成晶體,晶體在風的吹拂下相互結合形成雪花。你有沒有好奇過,本質同樣都是水,為何水、晶體幾乎透明,而雪花就是白色的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太陽光由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的光組成。而我們之所以看到物體呈現出不同的顏色,是因為物體對太陽光具有吸收、反射、散射的作用。

組成雪花的冰晶本來都是表面光滑的晶體,它反光能力弱、透光性強,本身能透過各種波長的光線,因而顯得透明。但是當冰晶相互“打架”形成雪花時,凌亂的排列讓晶體光滑的表面成為一道道“鏡子”,這些“鏡子”像守門員一樣“踢走”了太陽光中95%的光線,因而雪花呈現白色。

你應該聽說過這句話:白色能反射任何色光,黑色能吸收任何色光。當物體吸收掉太陽光中各種波長的光線時,就呈現為黑色。這就是為什么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我們應該盡量避免穿深色T恤衫的原因。因為深色服裝就像個“光線收集器”,會把太陽光的光線全部吸收掉,把你變成一個行走的大“暖爐”。

古詩詞里的人生百味——《古詩詞三首》

古代文人喜歡用詩詞來記錄自己的生活,所以詩詞中蘊含著他們生活的酸甜苦辣。其實,詩詞又何止僅僅是記錄生活的工具呢?有時,它是文人仕途失意時精神上的“救命稻草”,有時,它是文人仕途上的“絆腳石”。

一、當孟浩然見到唐玄宗

當詩人孟浩然見到皇帝唐玄宗時,會有什么樣的反應呢?他能否博得唐玄宗的歡心,為自己謀得一官半職,從此走上仕途呢?

唐末的文言逸事小說集《唐摭言》中曾記載孟浩然見到唐玄宗的趣事:王維住在宮里等待唐玄宗傳詔,一到早晨,唐玄宗就召見王維商量吟詩作賦。一天,唐玄宗來到王維的住所,當時來探望王維的孟浩然聽說皇上來了嚇得立馬躲到床底下去了,王維不敢隱瞞這件事情,就把實情稟告了唐玄宗。唐玄宗高興地說:“我聽說過這個人。”于是就召見孟浩然,并問他:“你作了什么詩,可否給朕誦讀一首?”孟浩然就吟誦出自作的《歲暮歸南山》,當他誦到“不才名主棄,多病故人疏”這句詩時,唐玄宗打斷了他,生氣地問道:“我不曾拋棄你,是你不求上進,沒有向我求官,為什么反而污蔑我?”于是唐玄宗就將孟浩然打發回南山,孟浩然終身沒有做官。

《新唐書》中沒有記載這個故事,因此有人認為它只是傳說,未必真實發生過。對于這個故事,后人也有許多有趣的評論。

有人說,一介布衣孟浩然能夠進入皇宮,還當著唐玄宗的面說出令他生氣的話,最后只是放歸南山而沒有治罪,這說明唐玄宗是多么寬容仁慈的君主呀!

有人說,王維私自邀請孟浩然來到皇宮,當唐玄宗見到孟浩然時不但沒有治他的罪,還邀請他誦詩,這真是千載難逢的雅事。

有人說,如果王維真心推薦孟浩然做官,就應該力薦孟浩然的優點以消減唐玄宗的怒氣。而王維之所以沒有這么做,是因為擔心孟浩然的才能超過自己。

歷史上到底發生了什么我們無法知道,但孟浩然確實一生沒做官。在仕途受挫后,孟浩然轉向詩意的大自然,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凈化心靈,創作出許多意境恬淡的山水田園詩,在詩歌的世界里為自己贏得了一片天地。

二、被詩左右命運的詩人

我國自古特別看重書香門第、詩書傳家,讀書是大多數人進入仕途、施展才華的唯一途徑。然而,倘若認為一個人只要讀書好、詩詞文章上有過人才華就能官運亨通,那可是一種誤讀。

不甘當御用文人的李白

李白被人譽為“詩仙”,所謂“李白斗酒詩百篇”,也的確如此,李白的好詩都是在微醉狀態下的狂放與大膽想象。這種微醉作詩成就了李白,也放逐了李白,使李白與仕途無緣。一個愛喝小酒、天天喝醉的詩人或許是一個好詩人,但登堂拜相就難了。

天寶元年,在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推薦下,唐玄宗見到了李白的詩,他十分賞識李白的才華,召李白進宮。玄宗親自迎接,還詢問李白一些當世事務,對他十分看重,最終讓李白在翰林院任職。自覺有經世之才的李白沒有得到想象中的權力,他在皇宮之中成了一件裝飾品,給皇上寫詩文、逗皇上開心。唐玄宗每有娛樂宴請,就讓李白作詩,無非想用李白的詩作來助興,裝點大唐的花團錦簇。受到唐玄宗寵幸的李白,引起同僚強烈的嫉妒之心。

743年,李白42歲。那年暮春,牡丹花開得十分艷麗,唐玄宗與楊貴妃興致勃勃地觀賞牡丹,李白奉詔創作出流傳千古的《清平調》,對楊貴妃的美貌極盡夸贊。雖然詩寫得很成功,但御用文人的生活令他感到厭煩,他開始和賀知章等人縱酒尋樂。有一次,李白在醉酒時起草詔書,還讓受唐玄宗寵愛的宦官高力士給他脫靴,引起高的不滿,后來高力士和宮中人在唐玄宗面前說李白的壞話,唐玄宗受到迷惑,漸漸疏遠了李白。也有人說,李白酒后泄露了宮中秘密,引起唐玄宗不滿,后來,唐玄宗將李白逐出長安。

因文獲罪的才子王勃

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他的代表作《滕王閣序》,既有“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的氣勢,也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好,是響當當的千古名篇。這是王勃25歲時寫下的雄文,可謂才華橫溢,照亮了初唐的文壇。

對于王勃,甚至不能用年少成名來形容他,因為他很小的時候就被稱為“神童”。14歲時,王勃就被舉薦并授予官職;16歲那年,王勃被一位王爺召去修撰文章,很受器重。然而,一帆風順的人生之路,讓王勃輕視了官場的黑暗。他18歲那年,由于全國盛行斗雞,他在觀看王爺斗雞時,湊趣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聲討英王的雞”,這惹得唐高宗大怒,認為他不但不勸諫王爺斗雞,反而寫文捧場,于是下令把他逐出王府。

離開王府后,王勃去四川旅行。他放浪山水之間,在詩文上獲得更大的進步,創作出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后來他又被啟用為官,但他恃才傲物的性格沒有改變,加上因為才華高而招妒,與同僚關系緊張。后來因為殺了一名犯罪的官奴,王勃被人抓住把柄險些喪命,還連累他的父親被貶官。此后,王勃心灰意懶,放棄仕途,回家著述。在他27歲去探望父親的途中,不幸溺水而亡,一代才子的命運令后人感嘆不已。

三、科舉考試,蘇軾敢“造假”?

20歲時,蘇軾與弟弟蘇轍進京參加科舉考試,一起考中進士,從此名聲大振。蘇軾在考場上寫了一篇名為《刑賞忠厚之至論》的文章,聽說在這篇文章背后,流傳著兩個有趣的故事。

當時,科舉考試的主考官是文學界的泰斗歐陽修。當他看到蘇軾的考場文章《刑賞忠厚之至論》時深表喜愛。但是由于考卷是匿名的,歐陽修也不知道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誰。他猜想:這么好的文筆,大概出自我的門徒曾鞏吧?為了避嫌,他不敢給自己的徒弟第一名的成績,于是定為第二名,第一名給了名為章衡的福建考生。揭榜后,考中的學生來拜謝主考官,歐陽修這才發現原來第二名不是曾鞏,而是一位名為蘇軾的四川考生。歐陽修對好友梅堯臣贊嘆道:“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因為歐陽修的這次誤會,蘇軾的大名很快傳遍天下,人人都佩服這位“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大才子,成語“出人頭地”也因歐陽修的這番話而誕生了。

歐陽修見到蘇軾時,虛心地向他請教《刑賞忠厚之至論》中的一個典故。這個典故說,面對同一個罪犯,嚴格執法的皋陶三次判他死刑,而敬慎寬厚的堯三次改判原諒他。歐陽修沒有聽說過這個典故,害怕貿然扣分會顯得自己孤陋寡聞,于是就手下留情了。當他請教蘇軾典故的出處時,蘇軾卻笑著說“想當然耳”,意思是說,這是他編造出來的。

其實,這雖說是“編造”的典故,但也并非完全沒有根據。蘇軾讀書十分靈活,善于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當閱讀《三國志·孔融傳》時,他想到曹操把袁紹兒子袁熙的老婆賜給曹丕時,孔融就對曹操說:“當年武王伐紂后,周武王也把紂王的寵妃妲己賜給周公。”飽讀詩書的曹操卻沒有聽過這個典故,就向孔融詢問典故的出處。孔融說:“按照今天發生的情況,我想周武王也會這么做。”原來這個典故也是孔融編出來的。蘇軾的意思是說,敬慎寬厚的宋仁宗會赦免罪犯,讓他們提高自我約束的能力;要是放在堯帝時期,堯也會做出同樣的事情,因為他們都是同樣寬容賢德的明君。蘇軾讀書時善于思考并且能聯系歷史活學活用,大文豪的名頭可不是白來的呀!

偉大的阿拉伯詩人紀伯倫——《花之歌》

你還記得《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里強盜打開洞門的咒語嗎?只要念一句“芝麻,開門吧!”,堆滿財寶的秘密洞門就會打開;再念一句“芝麻,關門吧!”,洞門又會自動閉合。這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出自阿拉伯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又叫《天方夜譚》。除了這本名著外,阿拉伯的文學世界里還有許多優秀的作家和作品。比如,一位叫紀伯倫的大詩人。

一、紀伯倫:短暫而耀眼的一生

西方曾經評選出全球作品最暢銷的三位詩人,其中就有黎巴嫩的紀伯倫。

1883年1月6日,哈利勒·紀伯倫出生于黎巴嫩北部省貝什里的小山村。12歲時,為了逃離奧斯曼帝國的暴虐統治,他跟隨母親來到美國波士頓生活。15歲時,他重回祖國黎巴嫩,進入貝魯特“希克瑪學院”學習阿拉伯傳統文化,老師曾介紹《圣經》給他看。求學期間,他走訪民間,創辦《真理》雜志,創作的小說《叛逆的靈魂》被政府當局看作毒害青年心靈的作品,在首都貝魯特中心廣場被當眾焚燒,紀伯倫也被定罪為叛逆分子,遭到驅逐。1901年,他不得不再度返回美國。

紀伯倫從小就顯露出繪畫天賦。12歲的他跟隨母親來到波士頓后,曾在一家公立僑民小學上學。他的繪畫天賦被老師發現,在老師和孩童資助社團的社會工作者的共同引薦下,紀伯倫結識了許多波士頓先鋒派藝術者、攝影藝術家、出版商。13歲時,他開始為許多書籍畫封面,為詩人畫畫像,參加畫展。21歲時,他第一次在波士頓舉辦個人畫展。

紀伯倫是能用雙語進行創作的阿拉伯文學家。他在青年時期創作的小說,大部分用阿拉伯文寫作;而從青年到中年時期創作的散文詩,既有用阿拉伯文寫作的《淚與笑》,也有用英文寫作的《先知》。在美國出版的《先知》曾經轟動一時,被翻譯成三四十種外國文字,紀伯倫因而成為阿拉伯文學中一顆耀眼的星。

1931年4月10日,長期酗酒、遭受肝硬化和肺結核病折磨的紀伯倫在美國波士頓逝世,年僅48歲。同年8月間,紀伯倫的遺體被運回黎巴嫩,按照國葬的待遇葬在他的家鄉貝什里。

二、紀伯倫的散文詩

紀伯倫是20世紀初阿拉伯著名的詩人、畫家、作家,被稱為“黎巴嫩文壇驕子”,人們說他“像從東方吹來橫掃西方的風暴”。他的一生創作出《先知》《先知園》《沙與沫》《淚與笑》《瘋人》《流浪者》等語言優美、短小精悍、膾炙人口的散文詩和寓言故事,讀起來既有哲理,又有豐富的情感。他的作品真的這么出色嗎?我們一起去讀讀就知道啦。

一只狐貍欣賞著自己在晨曦中的身影說:“今天我要用一只駱駝作午餐呢!”整個上午,它奔波著,尋找駱駝。但當正午的太陽照在它的頭頂時,它再次看了一眼自己的身影,于是說:“一只老鼠也就夠了。”

——紀伯倫《瘋人·狐貍》

可憐的狐貍找了一上午食物,最后依然餓著肚子。它犯了什么錯?它沒有正確認識自己。清晨陽光斜射大地,狐貍看到自己的影子變長變細,就認為自己身材高大,能吃得下一頭駱駝;正午的陽光從頭頂直射下來,它的影子變得又短又窄,它又認為自己身材嬌小,一只老鼠就能吃飽。歸根結底,狐貍對自己缺乏客觀的認識。

風向標對著風說:“瞧你是多么討厭,多么乏味啊!你不能換個方向,干嗎老沖著我的臉吹呢?是你破壞了上帝賜我的安寧!”

風沒有作答,只是在空中大笑。

——紀伯倫《先知·風向標》

其實,風向標的職責就是測量風的方向,如果沒有風,風向標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而且,風即使換個方向吹,也會把風向標的臉吹向別的方向。看來,風向標沒有認清自己的職責和存在的意義,才會說出這么糊涂的話,難怪風對它笑而不語呢。

有一天,美和丑在海邊邂逅,她們互相慫恿:“咱們到海里去游泳吧。”

于是她們脫下衣衫,在海水里游泳。過了一會兒,丑回到海岸上,穿上本來屬于美的衣衫,徑自走她的路了。

接著美也從海里出來了,卻找不到自己的衣衫。她又太羞怯,不敢赤身裸體,于是她只好給自己穿上本來屬于丑的衣衫。美也徑自走她的路了。

所以,直至今日,世上的男男女女,錯把美當作丑,丑當作美。

然而,有些人看見過美的真面目,盡管她穿錯了衣服,他們還是能認出她來。有些人認得丑的真面目,衣衫蒙騙不了他們的眼睛。

——紀伯倫《流浪者·衣衫》

“丑”穿上“美”的衣服,用外在的“美”來遮蔽自己內在的“丑”。雖然人們起初會認錯她們,但是時間一長,人們依然會發現“丑”的內在。這說明,外在的“美”雖然可以幫助一些人偽裝一時,但是長久地接觸便會讓他們暴露內在,而內在的“美”或“丑”才是判別一個人美丑的根本標準。所以,我們應該追求內在的提升,讓自己成為一個善良、真誠、正直的人,而不是僅僅追求服飾、容貌的美麗,只有內在的“美”才稱得上真正的“美”。

三、花中四君子

梅、蘭、竹、菊四種植物,因為都具有高雅的外形、與眾不同的榮枯時節,被人們賦予了美好內涵,所以獲得了“花中四君子”的美稱。

梅花盛開在萬花紛謝的冬季,因為不懼凜冽的寒霜,裝點了寂寥的嚴冬,而備受人們贊美和喜愛。陸游的《卜算子·詠梅》寫出了梅花的品格:“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詩人借梅花來抒發一種孤絕、無畏、芬芳的情懷,這是古代文人精神的寫照,也是古人推崇的君子品格。

蘭,是屈原所鐘愛的,他的多篇詩歌都寫到蘭。在《離騷》中,他更是以長篇大論寫蘭,“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說自己種了一大片蘭。“時曖曖其將罷兮,結幽蘭而延佇”,這一句是說日色已經昏暗,他欣賞幽蘭久久地流連。在《湘夫人》中屈原寫道,“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沅水中生長香芷,澧水中生長幽蘭,意思是說,我思念公子啊,沒敢表明心意。在屈原眼里,一個人美好的品行,就像蘭一樣散發著香氣。在后人眼里,屈原就是愛國憂民,氣質美如蘭的君子。

竹子,代表了君子的氣節。清代鄭板橋以畫竹而聞名,畫作上常常題詩,表達自己的意趣志向,詩畫相得益彰。他曾在自己畫下的竹子旁留下這樣的筆墨:“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既是形象傳神地寫竹,更是表達詩人自己清白為人、不卑不亢的處世操守。鄭板橋將竹看作良師益友,作詩贊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既是寫竹,更是寫了做人的一種精神——頑強抗爭,絕不屈服,這也是作者自身與黑暗的官場不屈抗爭的寫照。

菊花,花瓣如絲,卷曲有致,開在百花凋零的秋季,自古被看作高人隱士的象征。東晉陶淵明曾賦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遠離官場,歸隱田園,就是一位有著菊花一樣品格的高人隱士。陶淵明的《和郭主簿》也贊美了菊花的美好:“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做人像菊花一樣卓爾不群,孤芳自賞,也是我國歷代文人所欣賞的君子風范。

四、鮮花——看上去美麗,吃起來美味

鮮花既可以觀賞,又可以泡茶喝,是一種非常實用的自然物。那鮮花能不能吃呢?你吃過用鮮花做成的菜肴、甜品嗎?

鮮花不僅可以吃,還能做成多種美食。我國云南的特產鮮花餅,就是用干的鮮花瓣和鮮花醬混合后,放入烤箱制成的;東南亞的一些國家把西紅柿炒蛋改為菊花瓣炒蛋,還把切碎的菊花混合魚糜做成菊花魚丸;用菊花蘸取雞蛋液再放入油鍋炸至金黃,就是日本的名菜“油炸菊”,清香和酥脆的口感合二為一,真是美妙的享受;歐美國家也會把美麗的玫瑰花瓣拌在沙拉里吃。

雖然鮮花顏值高、味道美,而且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等人類所需的營養,但并不是所有的鮮花都能吃哦。如果吃到一些“蛇蝎心腸”的鮮花,輕則過敏,重則會導致中毒身亡。

西方女廚師芭拉絲曾在著作《可供食用的花》中列出一些能夠“放心吃”的鮮花,如“金盞菊花、黃色百合花、蒲公英花、薄荷花、三色堇蓓蕾、玫瑰花、鼠尾草花、北蔥花、南瓜花和旱金蓮花”,作者認為這些都是制作菜肴的絕好搭檔;也列出一些“萬萬不能碰”的鮮花,如“毛地黃花、煙草花、烏頭花、耬斗菜花、鈴蘭花、翠雀花、銀蓮花、矮牽牛花”。

在可食用的鮮花范圍內,我們要選擇生態園供應的鮮花。這些鮮花不噴灑農藥,遠離人群和城市污染,是經過特殊培育的綠色食品。它們成本高,價格自然也貴一點。而有的餐廳為了節約成本,不用生態園供應的鮮花,而是用零散的花瓣代替鮮花,很容易讓人吃壞肚子。

目前我們能夠品嘗的鮮花還只占植物王國很小的一部分。所以,在品嘗鮮花菜肴時還是要謹慎些,千萬不要嘗試那些自己不了解的鮮花,也不要嘗試長開不敗的花,因為它們很可能已經被污染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西市| 乳源| 海安县| 礼泉县| 乌拉特前旗| 梁平县| 马关县| 榕江县| 阳西县| 南阳市| 嘉兴市| 沙湾县| 察隅县| 泰宁县| 灵寿县| 抚州市| 喀喇| 丹江口市| 镶黄旗| 阆中市| 临城县| 常州市| 渭南市| 图片| 清远市| 武汉市| 云安县| 杂多县| 嘉荫县| 钦州市| 南江县| 彭水| 镇康县| 绥江县| 淮安市| 邯郸县| 皋兰县| 巫溪县| 鄂伦春自治旗| 罗江县| 金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