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勉縣志:1987-2007
- 勉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772字
- 2020-12-10 10:07:01
凡例
一、本輪修志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樹立精品意識,打造名品佳志。
二、本志為《勉縣志》之續志,上限始年1987年,下斷至2007年底。本志以2007年底為界,凡在上述斷限時間內發生的一切自然和社會發展中有價值的事物,均作為記載對象。大事記、抗震救災及恢復重建記載至2010年。
三、本志采用編、章、節、目的記述形式,即編下設章、章下設節、節下以目為內容展開記述。所設條目,力求從實際出發,以層次明晰、眉目清楚為準。
四、除大事記和人物志外,篇目安排一律橫排門類,豎寫事實。
五、志書以語體文、記述體為標準,力求客觀,寓褒貶于記敘之中。
六、志書采用公元紀年。勉縣解放前(1949年12月8日),運用傳統紀年加注公元紀年的方法。傳統紀年即農歷月、日,用漢字表示;公歷年、月、日,用阿拉伯數字表示。
七、1949年12月8日勉縣解放后的時間代稱為“解放后”,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后的時間代稱為“建國前(后)”。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實行的五年計劃,依次寫作“一五”……“十一五”計劃期間。“中共勉縣縣委”“勉縣人民政府”分別寫作“縣委”“縣政府”。
八、古地名,一般使用歷史稱謂,并加注今名。勉縣內的地名,不再冠以縣名。
九、度量衡單位,采用國際單位制,如:公頃、公斤、米、畝等。國民經濟各主要數據,均按縣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為準。
十、所收人物以有突出貢獻和有重大影響為標準。首志記述過的,本續志不再重復。它以傳、錄、表形式進行記載;堅持生不立傳的原則;已故人物按卒年、在世人物以生年為序編排;續志各編隨文已述人物及事跡,在人物志中不再記述。
十一、本志資料大多來自各機關團體、鄉鎮、企事業單位提供的大量資料以及編輯人員在各級檔案館、圖書、報刊、舊志書中查閱所得,少數來自實地調查和采訪。